第十章 监测异常

换源:

  耿秋昌从李秋水的手中接过手机,开始翻开起来。

在安全署内部有自己的系统。

所使用的手机,也都是国产手机。

通常都是以菊厂的手机为主。

主要是为了保障技术的安全性,防止被外国情报组织窃密。

安全署使用的手机,安全性能上,自然是经过多重防护的。

保密性其实已经很高了。

在公务APP上,耿秋昌很快看到了相关的监测报告。

暗网的舆情监测信息,只要不是涉及到什么高度机密,拥有权限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自由的查看。

一个千万女网红的丑闻,对安全署的给我来说,屁都不算。

自然也算不得是什么机密。

所以,跟她相关的舆情,如果不是耿秋昌的特殊要求,第十四局都懒得去理会。

耿秋昌现在接收到,基本上就是截止目前为止,第十四局监测到的所有情报。

根据第十四局监测的情况显示,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暗网的访问人数直线攀升。

已经达到了13986人。

这个数据基本跟苏楠统计出来的数据已经没有多少差距了。

随后,耿秋昌又找到了几个IP地址,跟苏楠提供的相关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基本上一模一样。

不过,苏楠的监测数据是直接生成的,而第十四局的IP地址,需要通过另外一道程序之后,才能分析出IP地址。

相较而言,苏楠的监测数据显然更加的智能。

想到这里,耿秋昌的心里忍不住开始对比起起来。

首先是人力方面,苏楠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一个人就能搞定,而安全署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需要一个小组,总共五十多人协同配合,才能完场。

然后是信息的完整程度,苏楠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可以查看传输的内容以及接受方的具体情况。

而安全署这边,根本无法获取详细的传输文件。

其后是检测的范围,苏楠的检测范围更大,数据更完善,而安全署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相比而言,要差一点。

最后是目标锁定,苏楠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可以直接定位目标,而安全署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只能锁定对方的ip,然后通过ip寻找相关的目标。

相比而言,苏楠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不管从什么方位来看,都秒杀安全署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

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耿秋昌也是吓了一大跳。

要知道,苏楠的这套【暗网舆情监测系统】是他一个人,用了一天时间设计出来的。

而自己安全署的那套【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呢?

足足动用了民间企业,军工企业,华国科学院三方的力量。

历时了三年的时间,动用了三百多位顶尖的专家这才完成的。

然而,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搞出来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竟然比不过苏楠一个人,忙碌了两天的时间,搞出来的这个【暗网舆情监测系统】。

这岂不是在说,在苏楠面前。

几百个专家,都是废物?

这怎么可能?

此刻的耿秋昌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

就在这时,一条红色提示,出现在苏楠的电脑屏幕上。

【红色提醒:监测到一条危险信息,有可能触犯华国法律,请查看!】

苏楠扫了一眼地图,这条红色的提醒信息位置是在滇南行省。

信息是一组加密对话。

对话的另一端是国外IP。

国内IP:你们要的第一批米已经送到指定仓库,什么时候结算?

国外IP:第一批米已经收到,结算的款项正在走程序。

国内IP:预计什么时候可以结算?

国外IP:明天晚上,六号渠道畅通,可以提供结算

提醒:可能存在毒品交易。

耿秋昌等人也在看着苏楠电脑上的信息,当两人注意到红色提示上面提醒可能存在毒品交易的时候,面色瞬间变了。

华国对于毒品的态度一直都是零容忍。

清末,西方列强用鸦片打开了华国大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搜刮了大量华国白银,老百姓深受鸦片危害。

民国之后,各大军阀混战,鸦片供应了成了大部分军阀的军资。

山河破碎,国运坎坷。

直到新华国的建立,这一切才慢慢好转。

华国建立之后,加大了对大烟、鸦片等毒品的铲除力度。

修订了相关的法律,惩罚相关的犯罪分子。

近代深受其害的华国深刻的明白,禁毒的重要性。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缉毒警察为了守护这条防线,牺牲打击毒品犯罪的战场上。

对于毒贩,华国的每个人,都恨入骨髓。

耿秋昌等安全署的警察,更是如此。

不过,对于苏楠的这个监测结果,耿秋昌还是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必须要联系十四局,对比下他们的监测结果。

......................

PS:今天十更送上!弱弱的求一切数据!

新书首发,100鲜花加一更,10张评价票加一更,10条评论加一更,任意月票打赏催更加一更,每天封顶十更!!!跪求一切数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