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这就是事实!【第二更】

换源:

  耿秋昌笑着解释道:“苏楠使用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跟你们现在使用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完全就是两个东西。

苏楠使用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具备潜入、追踪、监控、锁定、自动分析、智能化处理等功能。

比你们现在使用的这种【暗网舆情监测系统】,要更加的高效和便捷。

功能上,也更加的强大。”

“科学院电子信息中心又研究出了新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陈伯年问道:“为什么第一个适配的不是我们暗网舆情监测小组?”

华国科学院,电子信息中心就是安全署第十四局暗网舆情监测小组所使用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的研发单位。

这些年以来,他们也致力于【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的后期维护和持续研发工作。

“想什么呢?”耿秋昌回答道:“这套系统不是科学院电子研究中心研究出来的。”

“不是科学院电子信息中心研究出来的?”陈伯年自问自答道:“那是哪个单位研究出来的?

不对啊!

在华国,研究【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的只有科学院电子信息中心啊。”

陈伯年这话说的倒是没什么问题。

追踪暗网上的非法交易,是华国的安保工程。

不是什么盈利工程,所以民间基本上不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研究这玩意。

也只有华国的官方,为了国家安全的考虑,才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研发【暗网舆情监测系统】。

为的就是可以打击相关的犯罪活动。

而官方负责研发的单位,除了华国科学院电子信息中心之外,其余的单位都是协作单位。

根本找不到第二家可以独立研发的单位了。

“这不是哪个单位研发出来的。”耿秋昌笑着回答道:“也不是哪个企业研发出的。

而是个人研发出来的。”

“个人?”

陈伯年听完之后,下意识的否定到:“这怎么可能?

我们研发自己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

而且还动用了军方、科学院、民间三方,几百名专家团队的通力合作。

这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我们暗网舆情监测小组的很多人,当初都是研发团队的一员。

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困难,别人不知道,我们可是一清二楚。

这种大体量的工程,靠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虽然,你说的都是真的。”耿秋昌无奈的点了点头,回道:“我当初也是这样想的。

可事实就是试试。

苏楠使用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

而且还是在我们第八局的同事的见证下,完成的。

总共用了两天的时间。”

“耿组长,你没在开玩笑吧?”

作为【暗网舆情监测系统】工程的参与者之一,陈伯年难以置信的问道:“一个人,两天的时间。

就完成了【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工作?

而且设计出来的各种性能,还要调动我们现在使用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

“我知道,这样的结果很难让你们接受。”耿秋昌顿了顿,说道:“可!这就是事实!

即便你们再不愿意相信。

事实就是如此!

我和我们第八局的两位同事亲眼看着苏楠设计出【暗网舆情监测系统】。

用的还是我们第八局的电脑。”

耿秋昌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直接让陈伯年以及暗网舆情监察小组的成员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

当初,暗网舆情监测小组就是从科研团队之中抽调出来,成立的监测小组。

虽然后来又加入了一部分成员。

不过,现在暗网舆情监测小组大部人还都是科研团队的成员,对于【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研发的困难以及艰辛。

他们可是一清二楚的。

虽然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比几年前有着后发优势。

可他们的【暗网舆情监测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些年,前前后后更新过十几次。

增加了很多的功能。

在他们的背后,还有科学院专门的团队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

一旦有了技术性的进步,就会及时的为暗网舆情监测小组提供技术升级。

即便【暗网舆情监测系统】研究出来已经有两年了。

可在技术上,绝对是最新的!

这一点,作为网络安全博士研究生的陈伯年,心里还是清楚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款,他们几百人团队,耗时三年多的时间。

之后又用了两年的时间用来升级维护【暗网舆情监测系统】。

前前后后五年多的时间,几百人努力的成果。

别人竟然用了两天的时间。

就走完了他们三百多个人,五年才走完的路!

而且......这不是最可怕的!

....

PS;第二更送上!

新书首发,100鲜花加一更,10张评价票加一更,10条评论加一更,任意月票打赏催更加一更,每天封顶十更!!!跪求一切数据!!!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