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系统规定的三个月期限如沙漏中的细沙般飞速流逝,林逸的心情愈发复杂,紧张与兴奋交织其中。紧张的是,尽管成功救治的患者数量已达95名,可距离100名的目标仍有5名的差距,而剩下的时间已然不多,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合适的患者并确保成功救治,着实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兴奋的是,一旦完成任务,那令人期待的“药方推演”能力便会解锁,这无疑将为他的医学之路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带来无限可能。
林逸与苏婉对诊所的预约患者名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如同在沙中淘金一般,筛选出了几位病情相对复杂,但他们认为凭借现有经验与能力有把握治愈的患者。然而,医学之路本就充满变数,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意外情况却如暴风雨般接踵而至。
其中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林逸原本精心制定了采用中药调理结合透析辅助的治疗方案,期望通过中药的温和调养,逐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同时借助透析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平衡。然而,治疗进程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患者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肺部感染,这使得本就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呼吸困难的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
林逸深知,此时任何的慌乱都无济于事,必须迅速冷静下来重新调整治疗方案。他一方面加大了中药方剂中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药物的剂量,选用了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具有强大抗菌消炎作用的药材,同时搭配杏仁、桔梗等宣肺止咳之品,期望通过中药的药力控制肺部感染。另一方面,他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根据患者身体对药物和透析的反应,小心翼翼地调整透析的频率和剂量。透析频率过高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加重患者身体负担;而频率过低或剂量不足,则无法有效维持身体代谢平衡。林逸就像在钢丝上行走的舞者,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存亡,容不得丝毫差错。
与此同时,另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也出现了反复。林逸此前采用了心理疏导、中药安神以及针灸刺激穴位等综合治疗方法,试图从身心两方面入手,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的阴霾。然而,患者的情绪依旧极不稳定,时常陷入深度的抑郁状态,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林逸深刻意识到,对于抑郁症这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药物治疗,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像一位耐心的倾听者,倾听患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困扰。患者向他倾诉了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长期的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这些因素如同沉重的枷锁,一直束缚着患者的心灵。林逸在倾听的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支持,用温暖的语言鼓励患者勇敢面对过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林逸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与他们共同为患者制定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案。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林逸则在一旁配合,通过调整中药方剂和针灸穴位,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在这紧张的时刻,林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都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他的内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患者的生命与希望,更关乎着系统任务的成败。他每天都在诊所、医院和患者家中不知疲倦地奔波,密切关注着每一位患者的治疗进展。
苏婉看着林逸日益憔悴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双眼,心疼不已。她在一旁全力协助林逸,不仅帮忙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的每一次病情变化、用药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还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分析病情变化的原因,为林逸提供许多宝贵的建议。她就像林逸最坚实的后盾,在这艰难的时刻给予他支持与力量。
随着期限一天天逼近,林逸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几位患者的治疗中。他不断查阅各类医学资料,无论是古老的中医典籍,还是现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都一一仔细研读,试图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他还积极与同行专家交流探讨,通过电话、网络会议等方式,与各地的医学权威分享患者的病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与复杂多变,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这些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以及系统任务的完成,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他必须全力以赴,在剩下的时间里,完成最后的冲刺,解锁“药方推演”能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践行自己作为医者的神圣使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