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史可法登船相见

换源:

  江南是漕运的大本营,势力庞大。

而相对来说,崇祯朝的锦衣卫衙门虽是日薄西山,但余威尚在。

若是往常,中年人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眼下漕帅坐镇淮安,他哪敢徇私。

他冷笑道:“我可不管你们几位的身份来历,也不在乎你们是京中哪位贵人的门下,我不得不提醒你们一句,持械抗拒巡检司查验,这后果可是很严重的。若是因此出了祸事,到时候可不要怪我事先没有警告过你们!”

见漕运的人软硬不吃,宋良辰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伸手解下腰牌,甩向中年人。

他沉声说道:“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这腰牌是真是假。这事轮不到你做主!若你的手下再敢上前一步,休怪我刀下无情!速去通禀史督师!就说钟粹宫来人了,他听了必会前来!”

中年人探手一抓,接住铜牌,铜牌上一面是‘锦衣卫右卫所’字样,另一面刻着‘右卫都指挥使-宋良辰’,他心中顿时一惊,冷汗瞬间浸出。

他脑中念头飞转,暗暗叫苦,对着宋良辰躬身行礼道:“是是是,原来是宋大人,大人恕罪!下官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

他连忙回过头去,对那一众漕丁大声喝令道,“都给我退下!退到三丈之外,休要再上前!”

漕丁们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却不敢违抗,纷纷收起兵器,齐齐退到远处。

中年人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定了定神,壮着胆子走近漕船,仰头看向甲板上的宋良辰,小心说道:“大人,这腰牌……可否借下官一用?漕帅若是见不到信物,怕是不会轻易相信下官所言。”

宋良辰目光微敛,略一思忖,点头道:“准了!你速去速回!若有拖延,休怪我不留情面!”

中年人如蒙大赦,忙不迭收好腰牌,翻身上马,一抖缰绳,朝远处疾驰而去。

一炷香后。

远处突然尘土飞扬,马蹄声震,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打头的是四名骑兵,背上各插两面军旗,一面绣着斗大的“漕”字,另一面写着“史”字,迎风猎猎作响。

紧随其后的,是数名骑马的官员,绯袍、青袍交杂,那报信的中年人亦在其中。

最后是一大队手持刀枪的漕丁,队伍绵延,数量无计。

原地等待的漕丁见状,纷纷跪了下去,高声喊道:“拜见漕帅!”

声音此起彼伏,在河面上回荡。

为首的绯袍官员正是漕运总督史可法,他身形短小精悍,面黑,目光有神。

史可法顾不上回应他们,翻身下马,快步走上舢板,动作干净利落,显然还是个练家子。

他踏上甲板,目光直接落在宋良辰身上,声音低沉而有力:“钟粹宫的人在哪儿?”

宋良辰微微眯眼,上下打量着史可法。

这位漕运总督的确气势不凡,目光凝视中给人一种很大的压迫感。

宋良辰缓步迎上,拱手作揖道:“下官宋良辰,见过史阁部。”

史可法上下打量着宋良辰,沉吟片刻才道:“宋指挥既是钟粹宫的使者,远道而来,想必不是为了寒暄。未知有何要事,需当面教我?”

宋良辰闻言,嘴角微扬,却并未直接应答,而是话锋一转,试探问道:“京中风云变幻,史督师身在江南,想来对京中的消息也不会一无所知吧?”

史可法闻言,眉头微皱。

他冷哼一声道:“哼,闯贼肆虐,圣上殉国,天下皆知。宋指挥既亮出钟粹宫的腰牌,不妨直言,究竟有何要务?”

宋良辰心中暗忖,这史可法果然谨慎,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底细。

他神色不变,淡淡说道:“史阁部必明知故问?宋某此番奉圣命南下,专程赶往江南而来。国祚存续,系于一线,江南的水虽深,宋某却不得不涉足。只是初来乍到,尚不知这水底藏着几分真心,几分算计。敢问史阁部,这江南之地,可值得宋某托付信任?”

这话一出,史可法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既有几分警惕,又似有一丝欣喜。

他身后的官员互相交换眼色,目光在宋良辰与史可法之间游移,低声议论。

史可法显然听出了宋良辰话里的暗示。

他沉默片刻,忽然摆手,示意身后的官员退远。

甲板上只剩宋良辰和史可法两人。

河风吹过,带来阵阵寒意,船身微微晃动,水声哗哗作响。

史可法突然向前半步,压低嗓音道:“宋大人是钟粹宫右卫指挥使......莫非那位贵人尚在人间?”

宋良辰心中一跳,史可法果然敏锐。

他缓缓道:“史阁部好眼力,宋某也不绕弯子了。京中虽乱,龙脉未断,殿下尚在,国祚犹存。宋某此行,便是奉命护送殿下南迁,整顿江南,重振大明。史阁部身负漕运重任,江南命脉尽在掌握,宋某斗胆一问——这江南,可愿为殿下效忠?”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史可法身子微微一晃。

他瞳孔微缩,呼吸都重了几分,双手在袍袖中紧握成拳,指节泛白。

“宋大人,你这话……”

史可法激动道:“可是当真?殿下……当真尚在?”

京城陷落的消息如同一场暴风雨,瞬间席卷了整个江南,一时间人心浮动。

江北四镇的将领们面色凝重,暗自收缩防线,提防大军来攻;江南士绅们则惶恐不安,生怕战火蔓延。

南京城内的官员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变,心思各异,有的暗自悲戚,有的却已悄然聚首,私下勾连商议着另立新君以维系朝纲。

昨日史可法收到一位同僚的信件,内容隐晦的提到了另立新君的事,还询问了他的意见,史可法有些踌躇不定。

宋良辰朝船舱方向瞥了一眼,低声道:“史阁部,殿下就在这船上,只是眼下局势不明,宋某不敢贸然让殿下暴露行踪。不知史阁部可否移步,亲眼一见?”

史可法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呼吸都急促了几分,沉声道:“好!烦劳宋大人引荐!”

宋良辰微微颔首,转身朝船舱走去。

史可法紧随其后。

船舱门口,两名东宫卫肃立,宋良辰抬手示意,卫兵默默退开。

“殿下,臣宋良辰请见。”

宋良辰轻轻敲了敲门。

门内传来了一声少年的声音:“进来。”

宋良辰推门而入,高声禀告:“殿下,皇后娘娘,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漕运总督史可法史阁部求见。”

“准见。”

宋良辰出来通告,史可法在门外也已听见,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才迈步进入船舱。

舱内内,一张雕花木案上摆着几卷书册,案旁坐着一名少年,身着青色锦袍,眉眼清秀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沉毅。

另一侧的座椅上,一位女子端坐,头戴凤钗,眉宇间尽是威仪,虽未着盛装,气度却让人不敢直视,不是周皇后又是何人!

史可法不敢多看,目光回转在太子身上,脑海中浮现出五年前崇祯十二年,他在宫中觐见时的场景。

那时的太子尚且年幼,眉眼稚嫩,如今虽已长成少年,眉宇间的轮廓却依稀可辨。

他心头一震,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太子抬起头,目光清亮,带着几分审视打量着史可法。

皇后则微微侧身,手指轻抚案上的书卷,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史阁部,久未相见,近来可好?”

史可法忙上前一步,大礼参拜,声音微微颤抖:“臣史可法,拜见太子殿下,拜见皇后娘娘!臣……臣闻京中噩耗,心如刀绞,未料殿下与娘娘尚安,实乃大明之福!”

太子朱慈烺微微点头,道:“史阁部,孤闻你镇守江南,漕运之事尽心竭力,忠义可嘉。只是如今闯贼猖獗,北地沦丧,江南士绅人心浮动,孤甚忧之。史阁部以为,江南可堪大任否?”

这话虽出自一个少年之口,却字字如刀,直刺史可法心头。

他抬起头,目光与太子对视,当即额头触地,声音铿锵:“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江南必为殿下死战到底!臣虽不才,愿肝脑涂地,重振大明!”

周皇后闻言,缓缓起身,走近史可法,裙摆扫过地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她停下脚步,俯视着他:“史阁部忠心,本宫与殿下自是信得过。只是江南水深,鱼龙混杂,忠臣有之,佞臣亦有之。史阁部身在漕运要职,可知哪些人可信,哪些人……不足信?”

史可法一愣,他听出了皇后话中的杀机,忙回道:“臣……臣定当细查,绝不让奸佞误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