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吴三桂的决定

换源:

  而一般的军士家眷乃至普通百姓,本来就缺衣少食,

加上长途跋涉,实在是无奈。

本来以为入关后可以很快转移到南直隶各地,得到妥善安置。

可没想到吴三桂的关宁军和数十万辽西百姓。

刚刚是到了山海关附近,闯王李自成大军又是杀向了北京附近。

现在崇祯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他们的事情。

这也是让辽东军的数十万人都是怨恨不已。

之前他们的日子过的可算是不错。

有朝廷的每年,数百万辽饷,养着,百姓们也是可以种田经商,若不是满洲人兵马入寇。

他们也算是一片乐土了。

但是现在他们失去了辽东家园,大明都要亡了,也没有了辽饷了。

这三十万人的吃穿怎么解决?从宁远带来的粮草和山海关上的储备没有多少。

他们必须是要找到活路了。

不然,无地、无饷、无粮,不出数月,山海关下就皆是饿殍了!

吴三桂是实在是无奈了。

吴三桂也不愿意抛弃山海关这里的三十多万人,

倒不是他有多爱民,而是这三十多万人是吴三桂的根基。

这也是吴三桂厉害的地方。

而大部分的明军不一样,吴三桂的军队是授田的,

之前的辽西一代就在和满清的前线之处。

连士大夫和勋贵也无法插手。

在辽军控制之下。而且从孙承宗、袁崇焕经营关宁防线时开始,

推行的便是辽人守辽土的政策。

慢慢,将关宁军变成了一个以辽西土地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军事集团。

可以说,关宁军此刻早就是军阀化了。

关宁军一边吃着朝廷饷,一边耕着辽西的地,

不仅在经济上有保障,

且每一个关宁军士兵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被吴三桂掌控手中,彻底成为了吴三桂的私兵。

四万关宁军不仅仅是四万人,且是四万户和几百万亩土地!

而此刻,辽西土地都是在崇祯命令之下被放弃了。

自然重新找到一块自己的土地,

便是关宁军上下一致追求的目标!

谁能够满足他们,谁就是关宁军效忠的对象!

当然了,他也并没有南下北京的意思!

虽然是此刻的吴三桂还在观望,没有背叛大明的意思。

毕竟每年数百万辽饷下去,就算是养狗也是有一些感情的。

但是,真的要他南下,自然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君不见历史上距离北京百里的山海关,吴三桂的骑兵足足走了十几天!……

李自成的战斗力吴三桂自然也是清楚的。

虽然是比不上关外穷凶极恶的满清八旗。

但也是知道李自成的老营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

君不见连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死在了李自成的大军之下,

自己区区数万人,自然不可能是对手!

他也不是什么忠臣,自然是不愿意送死。

“罢了,我还是先在山海关之处看看局势吧?

先率领一只大军缓缓朝着北京城而去,看看李自成打的怎么样?

反正就算是北京城丢了,大不了我还是可以投靠李自成或者多尔衮那一边……”

吴三桂眯起眼睛,没有继续说话。

心中确是开始不断思虑了起来。

而就在这时候。

也是有亲卫士兵上了城楼,恭敬禀告。

“总兵大人!有北京锦衣卫的密信到了,据说乃是天子亲自手书的!!”

吴三桂听到了这话。

也是眸子一亮了起来。

崇祯写的密信?莫非是要催促他勤王的吗?

当即他也是点头道:

“好,速速是让人将那密诏拿上来!”

吴三桂开口说道。

很快,也是手中打开那之前朱由检亲自写的密信看了起来。

上面朱由检倒是,也没有将南迁的事情瞒着吴三桂。

毕竟,他也知道。

虽然是吴三桂不算是什么忠臣。

但是怎么说对于大明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开始李自成灭了大明,他心中还存着一些联合东虏之师,平寇的意思,

现在趁着自己还在北京。

可以从吴三桂这里弄来一些精锐的士兵,

也好是到了南方,作为基础启动的资本。

若是自己继续死守于北京城,在吴三桂眼中他便是一个死人。

怕是也没有什么利用讨好的价值了。

但是将南迁的事情告诉吴三桂之后,那可便是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大明至少还是有南方的半壁江山还算是安定。

也算是对于大明比较忠心的地方了,

这说明了,朱由检还是有投资和他效忠的价值的。

便是说不定可以从吴三桂这里是骗到了一些士兵了,

果然是吴三桂看到了朱由检要南迁的事情之后。

也是不由得皱起眉头了。

“陛下居然是转了性子了?是要南迁?”

“让我放弃山海关,火速前往北京城勤王救驾,护送他前往江南!!”

“还说若是此事成功了,必定是要好好赏赐于我一番的??”

吴三桂此刻脸庞也是出现了犹豫之色。

毕竟,江南富庶的事情,谁都知道。

大明若是到了江南之地,或许是真的有一些生机。

他有数万大军在手,朝廷也不得不仰仗他。

说不定他可以在南方东山再起,成为朝廷砥柱。

不过他看向了山海关之内的数十万辽西百姓,

他的追随者,还是露出来了犹豫之色。

毕竟,这一些人可都是对于他忠心耿耿。

乃是他的根基。

何况,若是真的前往北京城勤王救驾,护送朱由检南下的话风险太大。

说不定还是会和李自成的大顺军老营发生什么冲突,

到时候若是死翘翘了那便是不好了。

当年皇太极进攻北京城的时候,

关宁军的赵率教日行百里援救北京死亡,

此事情他还是记忆犹新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