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首制防水火药包

换源:

  崇祯十一年五月初五,威海卫军器局地窖。

暴雨拍打着石砌的通风口,李琰手中刚成型的火药包在潮湿空气里泛着病态的靛蓝色。宋应星的白袍被硫磺蒸汽熏得发黄,老举人手中的青铜矩尺正悬在火药包上方,尺身上的二十八宿刻度不断闪烁——每当尺子接近药包表层的鱼胶涂层,就会发出毒蛇吐信般的嘶嘶声。

《武备志》记载的防水方子是用蜂蜡。李琰用银针挑开药包一角,露出里面暗红色的颗粒火药,但威海卫的青铜树汁能让鱼胶不腐。

针尖突然被药包内层吸住。柳明璃的银铃无风自动,她腰间的青铜树叶饰物自行飞向药包,在接触表面的瞬间,鱼胶涂层竟如活物般蠕动,将树叶缓缓吞了进去。

大人!试验场准备好了!王铁锁的吼声混着雷声传来。钩镰枪尖上挑着的,是三个浸泡在海水桶里已达六个时辰的火药包——每个药包表面都用青铜树汁混合鱼胶写着不同的《天工开物》页码。

地窖最深处的熔炉泛着青白色火光。李琰将一勺青铜树汁倒入沸腾的鱼胶中,液体立刻剧烈翻涌,在表面形成九瓣莲图案。宋应星突然将《军器图说》残页掷入锅中,纸张非但没有燃烧,反而将莲纹吸收,墨迹重组为水性火攻四字。

这不是防水……老举人的指甲刮下锅沿凝结的胶块,是让火药在水下燃烧更烈的邪术!

胶块在掌心突然爆燃,蓝色火焰中浮现出孔府藏书楼的虚影。李崇远的绣春刀急挑水桶泼灭火焰,却见泼出的水珠在空中凝成箭矢,反向射向众人!柳明璃的银链织成光网,拦截的瞬间,每颗水珠里都现出微缩的九鼎图案。

取鲛人皮来!李琰突然割破手指,将血滴入胶锅。血珠在液面滚动三圈后沉底,锅中的青铜树汁顿时如退潮般收缩,最终凝成三枚莲子状的胶丸。

王铁锁用钩镰枪挑起胶丸对着火光细看,失声叫道:里面有东西在动!

试验场的海水池中,三十个火药包如活鱼般上下浮动。宋应星拉动蒸汽阀门,池底的铁栅栏突然升起,将药包推向人工制造的浪涌中心。

试第一个!

李琰的火绳枪瞄准写有卷十八的药包。燧石击发的瞬间,枪膛内的普通火药竟自行转化为靛蓝色,射出的弹丸在空中拖出螺旋状尾焰。

弹丸穿透药包的刹那,整个水池轰然炸起三丈高的水柱。更骇人的是,飞溅的水花在半空燃烧起来,每一簇火焰中心都浮着个微缩的九头蛇图腾!

第二个用火箭!

柳明璃的银链缠上火箭尾羽。当这支刻着《九鼎熔铸图》的火箭命中卷七药包时,爆炸产生的不是火焰,而是无数根青铜色的丝线,这些丝线在雨中自动编织成张大网,将试验场西侧的靶船切成碎片。

最后一个……李崇远的山文甲挂满水珠,总兵亲自举起写着威海二字的药包,用这个。

药包入水的瞬间,池底突然传来龙吟般的共鸣。所有水分子似乎在那一刻凝固,紧接着一道蓝光直冲云霄,将雨云撕开个九边形缺口。月光透过缺口照在池面上,浮现出整幅大明的海岸防图——图中所有炮台的位置,都标着滴血的九瓣莲印记!

爆炸余波未平,李琰已冲回地窖。他掀开熔炉旁的暗格,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百个成品火药包——每个的夹层里都藏着片用青铜树汁写的密信。

好个一石二鸟。宋应星用银针挑出密信,纸上的字迹遇空气即显:除夕子时,九鼎共鸣,则火龙出水可越渤海而击沈阳。落款处的九头蛇纹正在蚕食孔府二字。

柳明璃突然割开自己的银铃。铃铛内壁刻着的星图与密信背面的图案拼合,组成个精巧的机括图——正是登州讲武堂地下那九尊巨鼎的启动装置!

他们要用我们的防水火药……李琰的磁石腰牌突然吸附在暗格底部,掀开的夹层里露出半张《永乐大典》兵械篇残页,图中画着的水底龙王炮结构,与今日试验的火药包分毫不差!

地窖突然剧烈震动。墙缝中渗出靛蓝色液体,在空中凝成个倒计时沙漏——上方标注除夕,下方沙粒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坠落。

王铁锁的钩镰枪突然指向窗外。暴雨如注的海面上,三十艘挂着九瓣莲灯笼的货船正趁夜驶向辽东,每艘船的吃水线都深得反常……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