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青州大饥埋隐患

换源:

  崇祯十三年正月十五,青州府官仓

积雪压垮了赈灾粥棚的草顶,李琰的靴底碾过冻硬的树皮渣,碎屑下渗出的靛蓝色黏液散发着妖树汁液的腥气。官仓前的饥民排成长龙,每个人眼眶凹陷的阴影里,都浮着与威海卫青铜树同源的螺旋纹。

放粮!知府赵德全的乌纱帽檐结满冰凌,他掀开粮囤苫布的瞬间,三百只青铜色的硕鼠从霉谷堆中窜出——这些啮齿动物的脊背上,竟刻着《九鼎熔铸图》的局部纹路!

宋应星的白袍扫过鼠尸,老举人手中的青铜矩尺突然吸附在仓墙。尺身二十八宿的虚宿泛起血光,照出砖缝间密密麻麻的辽东参行银票——这些赈灾粮款的背面,全用妖树汁液写着九莲开三字。

子时,李琰潜入官仓地窖。磁石腰牌吸附处,地砖突然塌陷,露出九口沸腾的大锅。锅内翻滚的不是米粥,而是浓缩的青铜树汁液,液面浮沉着天启年间饿殍的牙齿——每颗牙冠都刻着生辰八字!

这不是赈灾......柳明璃的银链绞住灶台铁架,他们在用饥民怨气喂养地脉里的青铜根系!

链梢触及锅沿的刹那,整座地窖突然震颤。三百具饿殍从阴影中爬出,这些皮包骨的躯体胸腔大开,里面不是脏器而是精钢齿轮组——每个齿轮都咬合着一片《永乐大典》残页!

看锅底!宋应星用《天工开物》压住蒸汽。

掀开的灶眼深处,九条青铜根系正将人骨研磨成粉。骨粉顺着管道输往威海卫方向,在窖壁上勾勒出完整的山东水脉图——图中每条河流的节点,都标着滴血的九瓣莲印记!

五更时分,饥民冲击义庄。李崇远的绣春刀劈开棺盖,露出里面诡异的双层尸——上层是新饿死的流民,下层却是天启年间的干尸。更骇人的是,这些古尸的颈椎骨节全被替换成青铜鼎耳部件!

他们在用百年饥荒叠加重器!宋应星的青铜矩尺插入尸堆。

尺身投射的光幕中,浮现出九处大饥年份的《灾异志》记载。每段文字正被妖树汁液重组,变成《九鼎神经接驳图》的注释。柳明璃的银链突然绞住某具童尸,这孩子的天灵盖掀开后,颅腔内竟是微缩的泰山模型——峰顶封禅台的位置,嵌着颗刻满满文咒语的辽东黑玉!

报!威海卫急讯!亲兵的声音撕破雪幕。

李琰展开血书,只见上面歪斜地写着:妖树根须已抵青州,所过之处,饿殍皆起而行...

黎明前的骚乱中,义庄三百具尸体突然直立。这些饥尸的关节处伸出青铜丝线,在雪地上交织成覆盖青州的《九鼎堪舆图》。李琰的磁石腰牌炸成碎片,飞射的金属碴在尸群中钉出二十八宿阵型。

用火龙出水!宋应星将《崇祯历书》残页塞入炮膛。

高温蒸汽横扫尸群时,焦黑的骨殖突然暴起重组。三百具骷髅在空中拼成巨型的九头蛇图腾,每节脊椎都延伸出青铜管道,正将青州地脉的怨气泵向威海卫方向!

柳明璃的银链绞住主蛇七寸。当青铜树叶刺入骨缝时,整座青州城的地面突然塌陷——无数条青铜根系破土而出,每条根须都串着九个朝代的饿殍头骨。这些颅骨同时开口,用各地方言齐诵:冬至子时,龙吐珠落处,万民解脱......

朝阳映红雪原时,李琰站在青州城墙缺口处。怀中的《灾异志》残页正在融化,墨迹重组为《九鼎熔铸图》的最后一笔——图中青州的位置,标着血红的万民鼎三字。

百年饥荒皆是养料......宋应星的白须挂满冰霜,白莲教早将灾民怨气炼成了灭世兵器的引信!

柳明璃的银铃碎片突然腾空。在触及云层的刹那,整个山东的驿道图浮现天际——所有饿殍迁徙的路线,最终都汇向泰山玉皇顶。而威海卫方向的妖树冠顶,九瓣莲弹头正随着饥尸的哀嚎声缓缓转向......

李崇远收刀入鞘,总兵的山文甲上凝着血与青铜的混合物:传令登州讲武堂,全军配发改良版辟谷丹——下一战,我们要在饿殍大军之前抵达泰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