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选择三晋

换源:

  “你我是亲兄弟,直接说就行。”

吴绶卿哪里不知道,他是要借助自己的人脉。

不过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吴禄杰也就说了。“眼下,北洋袁大头的崛起那是势在必得。

我们虽然有良弼的提携,可是满清这个破船已经走不了多远。

那么满清灭亡以后,我们是加入北洋,还是选择一个地盘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呢?”

“自然是选择一个地盘,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同时内修政务,对外联盟孙大炮等皿煮进步力量。”吴绶卿不假思索的说道。

吴禄杰又问。“那你说,我们该选择哪里的好?”

“我看三晋就不错。

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吴绶卿没说自己老家鄂北省,而是拽了一句古文。

鄂北省是哪里?那是九省通衢,真要是选择鄂北省割据,反而受到袁大头和南方孙大炮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外国军舰可以沿着长江打过来。

而三晋不一样。

三晋位于华北地区、太行山腹地,与直隶、中原、三秦,抱怨相邻,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地理优势。

内部有汾河等多条河流。

吴禄杰附身的这个身体也是学习过古文的,知道大哥说的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大哥学识渊博,吾不能及啊。”

“不过三晋省还真是王图霸业之首选。”

还别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吴禄杰自己研究半天没有选择好地盘,结果大哥一来就说明白了。

而三晋也在吴禄杰的备选当中。

三晋省的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其次是物产丰富齐备,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正是“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

而他是西北进中原的必经之路,有了他,自己可以向西收服西北。

向东可以直接拿下直隶,京津冀,中原和鲁东。

而且这里和周边的大城市距离都不远,经济,工业都很繁华,有基础。

比如周边的京城,长安,洛阳等等。。。

上辈子的民国时期,闫百川统治山西38年之久,并且依靠三晋差点成了华夏共主。

自己不比闫百川精明?

“大哥,委屈你了,我想让你到三晋打头阵,去三晋武备学堂做个教官,培植新军中的人脉势力。”

“我在第六镇,一旦时机有变,立刻控制第六镇和三晋汇合。

拿下三晋,立刻向西北进军。。。。”

吴禄杰开始叙说自己的规划。

他可知道,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

君不见民国开始,袁大头一死,黎宋卿和段芝泉,和孙大炮,和曹仲珊,后来又多了个张雨亭。

这么说吧,这些人都为了京城的位子而大打出手。

何必呢?有那时间还不如在自己地盘高筑墙,广积粮呢。

吴绶卿哪里会拒绝?

叹了口气,说道。“都是为了咱们吴家。”

“正好,我在练兵处也是无聊,这就去三晋武备学堂打前站。”

有了大哥在三晋武备学堂做卧底,将来吴禄杰进军三晋那是大大的方便。

这三晋武备学堂是1898年9月巡抚胡聘之在省会设立的,开始时每年收120名学生,年龄在16~25岁之间的各营兵勇,以及文武世家及富绅子弟。

1900年巡抚毓贤将其裁撤,1902年3月重新开办,规定学制为3年,入堂学生须学内堂课程与外场操练课程。

内堂课程有史学、掌故、舆地、算学、图绘、古代名将事迹、清朝历年对外交涉及战争、兵法、军器等。

外场课程有步兵操练、骑兵操练、炮兵操练、工程作业法等。

历史上,割据三晋,进可夺取中原,退可据守黄河太行山的正是闫百川。

宣统元年(1909年),26岁的闫百川从鬼子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三晋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

当年11月,奉召赴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列上等(分优上中三等),被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相当少尉)的军衔。

当时陆军部提出新军协统以下军官须以学生或带过新军者充任,而闫百川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三晋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

在此前后,闫百川同其他同盟会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可是闫百川1909年才会回国,在这之前,大哥吴绶卿还有四年时间做准备。

除此之外,1905年的自己已经是营管带,1907年没准就是标统,1909年没准都是协统了。

等到他回国,自己已经是手握五千兵马的协统。

而自己掌握军队数年时间,怎么不比他一个刚加入的闫百川强?

送走大哥,吴禄杰陷入了平静当中。

没事在部队训练士兵,和其他几个标的管带,队长联络感情。

当然了,各地的报纸那是一期不落。

10月2日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开工。

就在吴禄杰练兵的时候,突然有传令兵过来。“传大人旨意,本月在直隶进行秋操,你部被挑选为受阅部队之一。”

直隶秋操?吴禄杰有些懵逼,别看他也算是熟知历史,可是很多事他根本就不知道。

比如眼下这个直隶秋操,号称华夏五千年第一次正规化军事演习。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