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换源:

  台岽翼王府。

石平夷刚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热,胡传便找上了门。

“请将军过目。”

胡传将一份后勤工作计划递给石平夷。

“先生稍等。”

石平夷接过计划书,一眼惊喜。

胡传不愧是务实型人才,计划书做的无比详细。

采购的每一项物资,不仅标注了单价和数量,还注明了接货的时间和地点,连安排多少人接货,都写的清清楚楚。

最让石平夷满意的是。

在这份计划书的基础上,胡传还做了应急方案,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意外。

“不错,不错。”

石平夷脸上带着省心的笑。

不看不知道,原来后勤保障这一块的工作,有那么多讲究。

得亏招降了胡传,不然他肯定忙的手忙脚乱。

“台苝来的这两封信,也请将军过目。”

胡传又将两封信递给石平夷。

石平夷接过一看,顿时乐了。

两封信均是唐景松写的。

一封给他。

一封给胡传。

写给他的信很有意思。

唐景松信里洋洋洒洒千余字,各种夸他,青出于蓝,年少有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我相信你是言而有信的人,不会撕毁协议,起兵造反。

写给胡传的信更有意思。

唐景松一方面要求胡传,密切监视太平军的一举一动,枕戈待旦,积极备战。

另一方面又要求胡传,严厉约束部下,切不可轻启战端。

......

时间一天天过去。

太平军按计划进行着军事训练。

嘭嘭嘭!

火炮炸响,如雷轰鸣。

蜷缩在掩体后方的太平军战士,刺刀上枪,子弹上膛。

嘟啷隆,嘟啷隆,嘟嘟嘟......

嘟啷隆,嘟啷隆,嘟嘟嘟......

冲锋号高昂的吹响起来。

“杀!”

“冲啊!”

“杀!杀!杀!”

......

机枪猛烈开火。

数十名战士以班排为单位,跨出掩体,端着步枪,向着前方的山岭发起冲锋。

十分钟后。

石平夷将负责指挥冲锋的连长叫到了身边。

“3团2营3连连长孙富贵,见过将军。”

孙富贵立正,向石平夷行军礼。

石平夷还了军礼,抬手指着山岭上立着重机枪阵地木牌的位置,“孙连长,敌人的重机枪阵地尚没有打掉,你怎么让司号员吹号,全连冲锋了?”

“对不起!将军,炮弹炸起来的烟尘太大,我在望筒里没看清楚。”

孙富贵无比的惭愧。

“孙连长,试想一下,这若不是演练,一轮冲锋下来,有多少同志会牺牲?”

石平夷严厉的批评道:“以后千万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

“是!”

“回头写一份检查,交给你的营长和教导员。”

石平夷吩咐道:“营部会议上,你要做深刻反省!”

“是!”

石平夷回过头,朝身后的其他将领道:“诸位,要引以为鉴!打仗不是儿戏,马虎不得!我们下达任何一道命令,战士们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我们得为战士们负责啊!”

“是!”

众人齐齐应道。

太平军正常训练,湾岛官府衙门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台湳知府朱和钧最为忧患,整宿整宿的失眠,大把大把的掉发。

反贼举旗,台湳首当其冲。

关键,拱卫台湳城的官兵,是太平天国曾经的黑旗军。

刘永福率部帮办湾岛军务,防卫东瀛倭寇,本应驻扎湾岛北边的首府台苝。

但不管是前任巡抚邵友濂,还是现任代理巡抚唐景松,都不让黑旗军去台苝,严令刘永福驻守台湳。

“朱大人,台岽知州胡传派人来报,截止到今上午巳时(9~11点),反贼暂无异动。”

属下前来汇报。

“黑旗军可有异常?”

朱和钧问道,他最担心的是近在咫尺的黑旗军。

台岽距离台湳毕竟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黑旗军军营一切如常。”

属下回道。

“好好好,又是安稳的一天。”

朱和钧松了口气,吩咐道:“继续监视,人手若不够,从知府衙门里调。”

“卑职遵令。”

属下离去。

朱和钧望着天,晴空万里,映照在他眼睛里的却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他不明白太平军为什么要造反。

台岽虽说地处湾岛后山,但那里的生活并不贫困。

担心逼反太平军,官府没有禁止台岽的商业,也没有对台岽征收赋税。

官府每年征收的各种税,算下来人均20%左右。

不用纳税,反贼的日子舒服的很,粮食多的吃不完,年年往外卖,各种修路,各种建厂。

据说,年初还修建了火电站,每到夜晚,家家户户灯火辉煌,深夜不熄。

天可怜见,他堂堂四品知府,家里点的尚且是煤油灯。

“何苦呢?安居乐业不好吗?”

朱和钧摇头叹息。

台湳军营。

刘成章在营房里走过来,走过去,又走过来,又走过去。

刘永福靠在躺椅上抽旱烟,亦是眉头紧锁。

刘成章憋不住了,问:“爹,这太平军到底造不造反啊?”

“你喊老子什么?”

刘永福虎目一瞪。

“刘总兵!”

刘成章赶忙改口,心里腹议:净搞些虚的!

自从归降满清,有了官爵,刘永福越来越重视规矩。

比如军中必须喊职位,比如吃饭时不能说话,比如每天都得看报写字。

“不造反,他们扩军做什么?”

刘永福撇嘴道,两万人集中训练,每天光是粮食,便要吃掉不少。

“那他们什么时候打过来?这都二十多天了。”

刘成章焦虑的道。

“确实古怪。”

刘永福同样想不明白,按常理来讲,太平军早该有所行动了。

“也不派人来招降。”

刘成章烦躁的道:“头几个月还联系您呢,临近造反,反而没动静了。”

“你想投降?”

刘永福瞟了刘成章一眼。

“爹,我知道你舍不得官位和爵位,但你忘记清廷怎么对我们的了?”

“用得着我们的时候,赏根骨头,让我们卖命。”

“用不着我们了,就把我们丢南澳那种孤岛,裁军,减奉,禁足,清廷从来没拿我们当过自己人。”

刘成章义愤填膺的道,“再说了,太平军有两万人,两万把连发枪,我们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你啊,还是太年轻!”

刘永福摇了摇头,唏嘘道:“台岽这支太平军能成气候,是因为他们中出了一个高人。”

“高人?”

刘成章眉头一挑。

“能在台岽那种鬼地方,让败军重振旗鼓,此人文韬武略,德才兼备,不在当年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之下。”

刘永福说道:“不来招降老子,正说明他精于世故,知道老子不会投降。”

“?”

刘成章听得懵了,急忙道:“爹,你别犯糊涂啊!你都说人家是高人了,我们就500把毛瑟枪,200把马梯尼步枪,拿头跟人打啊。”

“目光短浅!”

刘永福不屑一笑,道:“高人怎么了?世上从来不缺高人,天王洪秀全,翼王石达开,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你知道当年太平天国巅峰时有多少军队吗?六十万大军!”

“当年尚且败了,何况现在,两万人能掀起多大的浪?”

“即使占了湾岛,又能怎样?”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