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搭建羊城工业体系,大夏重工业崛起之路

换源:

  对于黄则华的回答,荪载之、廖仲楷以及李济申等人,那是相当的满意。

且不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到底是谁能笑到最后。

留这么一个后手,也能最大程度的让亲日的张作林无法成为南方军的大敌。

“荪先生,既然民找到了我!”

“正好有件事,则华想与你说!”早在这之前,黄则华就想找机会和荪载之等人讨论一旦粤省的发展。

如今荪载之、廖仲楷以及李济申几人都在,黄则华也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荪先生,您认为大夏国的工业体系如何?”

“如此工业体系,是否在未来支撑得起与东洋帝国的存亡之战?”

“荪先生与两位认为,一旦大夏国与东洋帝国爆发全面战争的话,大夏国有几成胜算?”

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黄则华面对荪载之、廖仲楷以及李济申等人,直接抛出了三个问题。

“则华!”

“你的意思是,大夏国与东洋国会爆发一场大战?”

“烈度惊人的大战?”

荪载之瞪大了眼睛,看向黄则华,满脸的不可置信。

按道理来说,无论是之前黄则华提出直系与奉系之间必然爆发一场战争。

而战争的结果,也必然是以奉系胜利。

还是眼下黄则华竟然提出,大夏国与东洋国必然有一战的论调。

荪载之都可以不相信的!

但是!

在与黄则华父母二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荪载之知道了更多!

比如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

黄则华就坚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而且将诞生以大不列颠帝国、高卢帝国以及老北极熊帝国为首的协约国。

以及以日耳曼帝国、奥匈帝国、意呆利国为首的同盟国。

在这一战中,黄则华精准的判断了局势。

而其家族也在黄则华的左右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跃成为整个灯塔帝国最富有的家族。

再之后!

灯塔国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黄则华的预料。

协约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黄则华再次精准的预测了战争的走向。

可以说,黄家在灯塔国这十年来的迅速崛起。

根本原因就在于黄则华的精准判断。

眼下,黄家的产业遍布世界各地。

据说日耳曼帝国的军方,都与黄家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这一切!

都在黄则华的运筹帷幄,所以对于黄则华的判断。

荪载之当然不可怠慢!

“荪先生!”

”廖先生!”

“还有李先生!!”

“你们大都有过留学东洋国的经历,东洋国国内的思潮!”

“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东洋国国土小,资源少,它们想要发展,必然是需要大量的资源与土地!”

“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国家,它们必然效仿西方列强,不断的对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纵观整个亚洲,又有哪个国家最是适合它们东洋国的侵略扩张呢?”

“东洋人侵占高丽半岛,又大力扶持张作林控制奉四省!”

“其在奉四省大力修建铁路,其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要知道铁路不仅可以运送资源、一旦发生战争的话!”

“还可以运送兵力!”

“对于战争而言,如果能迅速的投放兵力!”

“将直接影响战争的成败!”

听到黄则华这么一说,荪载之等人陷入了沉思。

他们之前之所以想要遏制奉四省的扩张态势,又何尝不是因为张作林和东洋国走得太近的缘故呢?

虽说国府党和东洋人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但在荪载之看来,张作林的军阀部队和自己的南方军完全没得比。

“则华!”

“按你所说,粤省、或者说整个大夏国!”

“根本就没有工业体系可言啊!”

荪载之当然知道工业的重要性。

但是大夏国是个农业国,工业体系几近于无。

前朝时期,北洋变法期间还引进了一些重工业体系。

但军阀混战时期,所有人都想着招兵买马、称霸一方,当当土皇帝。

有几个会将资金投入在重工业体系上?

毕竟重工业体系需要人才、资金、资源等各个方面。

有些闲工夫,那些军阀更喜欢从列强手中买。

如此不是更加方便?

这也导致放眼整个大夏国,连会造炮的军工厂都几乎没有。

别说是炮!

汉阳造眼下还是大夏国最先进的枪械。

而眼下世界格局的发展,汉阳造已经在逐步沦为“烧火棍”。

“既然如此!”

“荪先生,几位!”

“你们是否能支持我们黄家,在国府军控制区域范围内!”

“打造重工业体系?”

“打造完整的轻工业产业链?”

“将国府军控制区域范围内的煤、铁进行开采,以支持重工业体系的搭建!”

“到时候,我军的枪械、子弹、大炮、炮弹,都由我军自主生产?”

黄则华铺垫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句话。

这个时代的大夏国实在是太弱了。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工业的难度系数极高。

不过这些年,黄则华一家在海外创造出如此之多的财富。

并且在国外收购了一批钢铁厂、煤炭厂、化工厂,培养了一大批夏侨熟练工人与专家。

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将这些重工业体系。

慢慢转移到国内?

当然,除了重工业之外,轻工业也是黄家涉及的部分。

不过相比于重工业,轻工业没有那么迫在眉睫而已。

原来如此!

荪载之听后,眼前一亮!

张作林和他的奉军为什么这么厉害?

还不就是因为张作林控制的奉四省资源丰富,而张作林也舍得砸钱发展重工业。

这也大大提升了奉军的战斗力。

如果黄埔军能够自己生产性能优越、杀伤力惊人的枪械与大炮。

那黄埔军必然势不可挡!

“好,好,好!”

“则华,你这个想法好!”荪载之立刻夸赞道。

眼下羊城一清二白。

有重工业体系的加入,能为大夏国军队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不过则华,你需要我们怎么做?”

“先生,不久之后,将会有一批从灯塔国运来的机器设备,除了机器设备之外!”

“还有一些夏国侨民,这些侨民都是熟练工人和专家!”

“我希望先生们能保障这些工厂能够迅速建立起来!“

原来如此,黄则和说这么说就是为了这一刻铺垫的。

这些年来,黄则华一直推动着黄氏企业的发展。

并且介入重工业领域,就是为了将西方重工业体系迁移到东方。

不久之前,黄则华的弟弟黄忠和与日耳曼帝国的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

一部分日耳曼帝国的熟练工人,将会被转运到大夏国的羊城境内。

眼下日耳曼帝国境内的经济情况不佳,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军工业受到了限制。

所以对于黄忠和提出的建议,双方一拍即合。

“好,好!”

“这是好事啊,我们当然欢迎,当然欢迎!”

能有机会在粤省建立起一定的工业体系,荪载之等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荪先生,这段时间会有来自日耳曼帝国与我们黄家从海外派来的专家,在国府军控制区域内探寻煤矿、铁矿!”

“一旦发现有煤铁矿场,我希望粤军能够对我们开采这些煤、铁矿进行一定的保护!”

“防止一些势力渗透,甚至夺取矿场!”

“影响重工业体系的建设!”

“同时,黄家将会在羊城投资建设一批轻工业体系,例如:棉纺织业,面粉产业,蜡烛、肥皂工业,染料工业、酒精工业、酸碱工业等等。”

“根据黄家的规划,我们已经在与港城方面取得联系!”

“从羊城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将由港城发往世界各地!”

“进而打造轻工业工厂,以大力推动羊城轻工业的发展!”

“这些方面,黄家将会进行大量的投资,不过我们的投资需要专业的政府对接人员!”

“以及能够为我方重工业体系发展保驾护航的军方代表!”

说到这里,黄则华抬头看向了荪载之。

“荪先生!”

“由黄家打造起来的重工业体系,未来将由政府、军方占据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份额!”

“而我们黄家只有轻工业一块上,占据一定的比例!”

“如此行事,不过是为了推动羊城轻重工业体系的发展!”

“否则以黄家目前的财力,其实也犯不着将大把的资金,投放在大夏国的土地上!”

“大夏国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则华不希望看到!”

“一旦大夏国和东洋国爆发灭国战争,我们大夏国连一门大炮、连一发炮弹都制造不出来!”

黄则华回国进入黄埔军,自然是希望能让黄埔军为自己所用。

但光有黄埔军可不行!

没有强大的重工业体系,仅仅是依靠汉阳造、用人命去填。

未来就算是能战胜小鬼子,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黄则华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可不是为了让悲惨的历史重演。

而且时局变化无常,黄则华在控制了黄埔之后,掌握了枪杆子。

届时,他将控制重工业体系的发展,所谓的政府、军方控制百分之五十以上,实际上还不就是他黄则华控制?

此时这么对荪载之他们说,也不过是为了放宽荪载之、廖仲楷和李济申几人的心罢了,否则有一个家族掌控重工业体系,谁能放心?

而一旦黄则华控制了枪杆子,谁又敢说三道四,黄家出钱出力打造的重工业体系,被黄则华控制发展,也是应有之意。

所以在黄家移民国外的时候,黄则华其实已经在积蓄力量。

如今黄家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能量,只要布置得当。

能够抓住机会!

大夏国的工业体系必将慢慢建立起来。

到时候,一手握住兵权的黄则华能够有强大武器的支持。

绝对可以将那群狗日的东洋小鬼子,打得连它妈都不认识。

“则华!”

“你希望何人和你们对接?”荪载之看向黄则华问道。

“我希望廖仲楷先生能够主管这方面的事宜!”

“另外,我希望荪先生手下的警卫员叶庭先生,能率领部分军队为我方投资的重工业体系保驾护航!”

“同时,我希望荪先生能够以你的名义,在大夏国高校召集优秀人才入羊城,毕竟重工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加持!”

荪载之点了点头,他也明白重工业体系的重要性,“好,我答应你!”

“只要是能推动重工业发展的地方,我能办到的,一律给你、给你们黄家开绿灯!”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