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豹岑啊,你比你大哥要厉害的多啊。”
“那好,军官顾问团,以及援建兵工厂的事情都交给你。”
时至今日,到了袁大头这个级别,早就开始讨论自己的接班人问题。
他有十多个儿子,其中老大定太子算是第一继承人,毕竟他的母亲是袁大头的正妻。
在古代,这就是无可替代的继承人。
都是亲儿子,让谁继承?
你要说比能力,那都有能力。
只有嫡长,是做不了假的。
可是从袁课文穿越参军,到现在竟然代表北洋和德意志全面合作。
这两个变化可是让袁大头又惊又喜。
喜的是自己儿子能力很强,惊的是未来他和定太子起了争夺怎么办?
不过他也不能打压袁课文,毕竟他现在负责的事情很重要。
真要是打压了他,换大儿子来还不一定行。
后世为啥要办模范团?不就是因为定太子指挥不动北洋三杰?想要另起炉灶。
袁课文之所以找到袁大头,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披上北洋的外衣。
“父亲,孩儿准备以北洋政府的名义去德意志进行国事访问,并且带上荫午楼。”
荫昌是1859年生人,早年是国子监官学生。
1872年入京师同文馆内德文馆就读。
光绪三年(1877年),出任驻柏林使馆三等翻译官。
光绪十年(1884年),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一年。
在德国留学期间,与时为皇太子的德皇威廉二世同班,建立了深厚的私交。
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返国,交给北洋水师。
可以说,他在民国的旗人中地位最高,甚至是外交部高等顾问。
“唔,那就带着吧。”
袁大头等民国高层留着他,不就是为了出使德意志?
历史上,荫昌陪着定太子出使德意志。
得到袁大头的许可,袁课文又找到外交部。
你这对德外交肯定是少不了外交部的参与,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yeah他还需要驻外人员。
民国时期的外交总长,那就是喝凉水一样。
此时,负责德意志外交的是颜惠庆。
他早年毕业于同文馆,后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民国元年(1912年)后,历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外交总长、内务总长。
因长期居次长之位,人称“不倒次长”。
曾数次兼、代、署理国务总理,是当时北洋政府“外交系”的重要成员。
此时的他,已经被任命为驻德公使。
“颜次长,这次出使德意志,翻译,礼节方面就交给您了。”
“请二公子放心,我一定会协助你。”
颜惠庆可是不倒翁,最重要的是欧美同学会的关系网。
德意志,此时的德意志还有皇帝,那就是威廉二世,也就是荫昌在军校的老同学。
?他算是悲催的,第一次时间大战就是因为他疯狂的发展军备竞赛,导致最后只能开战。
而他却差点活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被迫退位,跑到了自己亲戚家,也就是荷兰,最后活到了42年。
要是再挺几年,他就可以活到现代。
这样也挺好,1942年的德意志,简直是天选之子一样,硬钢一切不服。
此时的皇宫中,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以及帝国高层正在济济一堂,研究哈豪森的电报。
“伙计们,看到了吗,哈豪森传回来的电报。”
“我认识不靠谱,华夏人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他们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餐。
我认为,他们没有资格和我们全面合作。”
虽然历史上是德意志加强对民国的合作,可是国内也有反对派。
不过历史的惯性是很大的,一些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德意志对华夏的合作。
“我是支持和华夏人合作的。”
“首先,我们的形势严峻,周边全是敌人。
而跟华夏人合作,最起码他可以拖住远东地区的老毛子,以及英吉利的远东舰队。
甚至,他们还可以作为原材料,以及农产品生产国为我们服务。
而我们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倾销给他们。”
“商务部这边也是同意的,每年的礼和洋行就有一千五百万万大洋,也就是三千万马克的交易额,我们不能失去华夏的贸易。”
不管是贸易,还是殖民式的倾销,都对德意志有利益。
反对者则是不屑。“就他们?能够拖得住老毛子和英吉利吗?”
“一个人不行,那就两个人。
要知道,华夏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我听说,他们国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对于华夏的合作,大家议论纷纷,但是显然支持者占据了上风。
而支持者们,主要以军队鹰牌为主。
特别是施里芬计划的实行者小毛奇。
“各位,对于我们德意志帝国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施里芬计划。
如果成功了,我们将会统一欧洲。
如果失败了,大家应该知道后果。”
“我代表参谋总部,支持对华夏的合作。”
“好,那就通知哈豪森,我们批准了袁课文的军事考察。”
来的时候是考察名义,可是来了以后具体考察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很快哈豪森接到了消息,然后通知给袁课文。
“课文先生,你的军事考察行动已经被批准了。
现在,你可以带着自己的随行人员去德意志了。”
“多谢哈豪森先生,我们下次再见。”
袁课文知道,自己这次去,必须要拿下德皇威廉二世对华夏合作的项目。
第一个是军官团,可以强化自己部队的训练。
第二个是兵工厂,可以为接下来的蓝岛争夺战提供源源不断的装备。
第三个是贷款,也是历史上威廉二世的主要目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