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课文知道范旭东,其实他叫范源让,字明俊。
后改名锐,字旭东。
祖籍湖南湘阴,生于长沙,化工实业家,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别看这么多头衔,荣誉,其实他是1881年生人,比袁课文大九岁而已。
1910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
1911年范旭东回国,由梁启超推荐进入财政部。
当时他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
但是由于他哥哥是教育部高官,他就是辞职了也还可以在政府工作。
1913年范旭东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由此而对精盐制造及盐的工业用途发生了浓厚兴趣。
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股本5万元,范旭东被公推为总经理,生产出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
不过此时的他还没有前往欧洲,而他哥哥也还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
因此想要找他,那是非常的轻松。
袁课文在京城,最近一年来可是名动京城。
从文人墨客,变成投笔从戎的模范团团长。
更是代表袁大头访问德意志,以及升任军长,吞并两个旅级单位。
很多事情老百姓不知道,可是高层人士还是听说了的。
哪怕没有交集,也知道二公子最近很牛逼。
范旭东此时是个普通的留学生,正在财政部工作。
下一步是代表财政部,考察欧洲盐政。
听起来就不靠谱,一个学化学的,在财政部工作。
范旭东自己也是这么觉得,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后来的兽医都能当音乐学院的校长,玩了好几十个女老师。
相比之下,他这个化学也算是沾点边。
袁课文直接来到他家里。
“敢问,这里可是范旭东家里?”
?范锐,字旭东。
“正是,您是哪位?”
看着袁课文身后十多个便衣,范旭东也知道不是一般人。
袁课文也隐约认出来是他。
“在下袁课文,忝为模范军首任军长。”
“原来是少总统来了,在下范旭东,欢迎二公子到来啊。”
袁课文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进入房间,袁课文直接邀请。“我听说,旭东兄是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
“二公子真是消息灵通啊。”
“不错,范某正是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
范旭东惊讶,但是人家来了,肯定就是做好了打听,也就不稀奇了。
袁课文拿出一份关于磺胺的文件来,里边都是历史文献。
当然了,关键的东西都去掉了,保证看不出来这是后世的。
毕竟磺胺早在1908年就作为偶氮染料(见染料)的中间体合成出来。
1932年,德国科学家K.米奇合成了红色偶氮化合物百浪多息,1932~1935年,G.多马克发现它对实验动物的某些细菌性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于1935年发表以后,轰动了全世界的医药界。
磺胺是以中间合成体出现了,可是真正应用,或者是发现,是1935年。
虽然磺胺有副作用,但是他最起码可以挽救一下啊。
多了不说,全球一千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这是?”
范旭东接了过来,只见上边是一大页的英文。
一开始还漫不经心,可是脸色逐渐凝重,甚至是笑逐颜开。
“少总统,这是何人所写?简直经天纬地之才,完全是诺贝尔奖啊。”
诺贝尔是1895年的时候了,而化学奖也有很多,所以范旭东自然知道。
像是1901年的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发现了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1903年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理论。
1904年威廉·拉姆齐,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冯·拜尔。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亨利·莫瓦桑。。。。
“具体是谁写的就不用知道了,只需要知道,这个发现能不能深入研究下去,把这个发现给证实了?”
“一旦证实,这可是一个震惊全世界的西学,化学发明。
而你,也就可以成为全世界顶级化学家。”
袁课文没有兴趣成为万能的,或者说剽窃贼。
他的未来已经注定了成为尧舜之后的第一事。
哪怕是秦始皇来了也不行。
?而他打仗肯定不行,政治也有限,但是他识人之明有一套啊。
作为上位者,能够识人,用人就可以了。
范旭东一愣,把这个研究成果给自己?
虽然需要研究,但是成品(磺胺)已经被发现了,而且效果也已经有些确定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实验,把磺胺的效果正式确定,然后发布到全世界的化学期刊上。
等到世界上其他化学家确定了,你就成功了。
至于说你的研究,其他国家给你故意说不行,然后据为己有。
你以为是国内的古董专家呢?
说你这个是假的,然后买下来,拿到其他地方卖个几千万?
“少总统,这可使不得啊。
如此重大发现,那可是全世界化学史,历史,都会记载的。”
“我说是你的,就是你的。
至于说这里面其他的事情,等以后有机会了我再跟你说。
现在,你就是磺胺效用的发现者。”
“旭东兄,虽然作用发现了,但是我们要做的可不是发现和确定,还有建立化工厂,把他生产出来啊。”
袁课文知道,化学工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
其重要性不亚于钢铁工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