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大家都明白,模范军这次南下剿匪是有幕后的。
陆锦可是投靠袁课文,并且大力拉拢津门人投靠的。
“大帅,您看怎么办?”
?他的意思是,既然有黑幕,要不就反其道而行之,不去了?
“估计是信不过当地驻军,要异地用军吧?
毕竟这个白狼,可是出身巡防营,没准和豫军有啥勾结呢。”
袁课文也暗地里嘀咕,可是表面没有多说。
此时,他已经有些警惕起来。
但是表面上,他可不能慌乱。
看到他的态度坚决,陆锦也就不再多说。
有明白人,知道这可能涉及到储位之争。
比如陆建章,他可是和段芝泉同一批进入北洋军的。
但是他和袁课文还没有到那个程度。
虽然他归袁课文管,可是他并不看好袁课文。
就冲士兵们的军饷不通过任何军官,就得罪了很多人。
其中,就有陆建章。
不过他没有出头,而是等待机会。
要是有机会,肯定是要背叛的。
可是没几个,在模范军也不错。
袁课文这边,决定找人盯着定太子。
但是这个人,必须是新投靠自己的才行。
“铁阁啊,有没有什么地道的老北平推荐给我,用来监督老北平的一切人物,事件。”
“大帅您说的是锦衣卫,东厂?”
荫铁阁祖先就是粘杆处出身,伺候过雍正的人物。
他祖先,和图里琛,德楞泰,那都是一批的大内侍卫。
袁课文一想,还真是。
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军事情报体系,这有点落后了。
“不错,就是东厂锦衣卫那种,不过主要是对外。”
“至于说对内?以后再说。”
做人要留两手,留三分。
比如陆锦大力推荐陆士军校生,津门卫人。
袁课文对他就防备着,比如大力拉拢陆军大毕业生。
同时,还拉拢其他北洋军出身的。
至于说对荫铁阁,虽然他是自己的副官,可是袁课文对他也是防备。
“卑职有个推荐,那就是铁忠。
此人是陆士第一期留学生,官拜总统府军事参议。
由于他是旗人,所以虽然也是陆士第一期,却没有得到陆师长的推荐。”
荫铁阁同样也是拉帮结派,谁还不会推荐个自己人呢?
袁课文没有拒绝,毕竟旗人再怎么厉害,也翻不了天。
“那好,就让他成立中情局,负责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等调查。”
中情局只负责国内,而且还是以政治为主,带点军事,还要带点经济。
而国外,则是以外国情报局为主。
军队方面没啥必要,因为以袁课文的财富,统一华夏那就是轻而易举。
别的不说,明年的拍卖会,还可以给他直接带来一个亿大洋。
这一个亿大洋,要是修铁路的话,可以带来五千公里。
这么说吧,从京城到羊城的京广铁路,全长也就两千多公里而已,
一个亿大洋,完全可以从京城到羊城,从连云港到长安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拍卖会并不是今年,明年就完了,而是往后每一年都可以。
而铁路也不是修完了就完了,每年还有大量的收入。
这铁路收入,一年也得上千万了。
这上千万的稳定收入,还可以拿到银行去做贷款。
别的不说,五千公里的铁路,贷款一个亿大洋没啥问题。
这贷款一个亿大洋,要是全部投入到煤矿,就是每年2500万吨的产量。
毕竟300万总资产,大概年产量在80万吨。
增加33倍,可不就是2500万吨?
哪怕一吨两块钱利润2500万吨也有五千万一年。
这五千万,还可以拿去继续做投资。
总之一句话,对于国内的战争,袁课文并不在意,也就没必要成立国内军情局。
至于说国外?他只能等战争开始,到时候大量的国外人才流入。
不过现在嘛,还是先成立中情局。
铁忠很快到来。
他原本在九省通衢当官,辛亥起义他就跑回了北方,入职总统府。
依靠陆士第一期的资历,人脉,养老还是没啥问题的。
可是没有想到,荫昌的儿子荫铁阁竟然拉拢自己,给袁课文效力。
如今就连载涛都加入了模范军,铁忠自然也不拒绝。
“铁忠,见过少总统。”
“铁忠啊,起来吧。”
袁课文很满意他的态度。
“你得职务,铁阁和你说过了吧?”
“已经说过了,为少总统监督全国的官员,军队,地主富豪,洋人买办。”
铁忠暗地里咂舌,这可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和势力啊。
除了皇帝,哪个人和势力敢这么说?
袁课文说道。
“对于情报,我认为要增加统计分析。
比如统计当地军队调动,粮食价格,物资运送等。”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是盯紧了定太子。”
“卑职明白。”
铁忠心想,这不就是二哥看着大哥,想着要争袁大头的继承权吗?
不过现在能给他一个实权就很不错了,管他干什么呢?
有了铁忠的加入,袁课文对于京城这边的情报,掌握的越来越多。
可是还没等第一师南下,魔都的宋得尊被人刺杀身亡。
一时间,炮裆的激进派蠢蠢欲动。
特别是孙大炮,更是叫嚣着要打到老北平。
“大炮,答应我,不要再和袁大头斗下去了。
现在华夏一统,我们要做的是给他挑刺,督促他成长。”
?宋得尊可是知道,自己炮裆内三驾马车的一把手孙大炮,是多么想打回去。
可是那样一来,刚刚和平的华夏又得死人了。
孙大炮假装答应,但是等宋得尊真的死了,立刻联系内部高层,反攻老北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