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穿越就成了“少帅”。
与那些穿越成奴隶、破落户、甚至赘婿的书友们相比。
命运对他已经算是相当眷顾了。
而且,在正史中,他的父亲似乎对他非常信任。
即使后来他在奉系内部拉拢了一部分人马。
这些人在郭松龄的带领下反叛。
差点让他的父亲一败涂地,
他的父亲最终还是原谅了他。
在现代历史中,张作林成为了奉系军阀的领袖。
并曾两次进入中原地区。
在第二次时,他担任了京城的领导人数年。
成为了名义上和实际上的华夏领导人。
使得奉系达到了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
先是被迫撤退到关外,随后发生了皇姑屯事件。
张雪勤在困境中采取了奉天易帜的行动,与小日子彻底决裂。
接着就是九一八事变。
从那时起,奉系在华夏整治舞台上的地位急剧下降。
张雪勤也因此被贴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标签,直到20世纪80年代。
之前不是一直梦想着华夏的迅速崛起吗?
现在,上天真的给了这个机会,必须紧紧抓住它!
虽然未来的发展前景难以预测。
但华夏在经历了多年的内战后,
尽管国家破碎,但最终没有被小日子灭亡。
这显然是天意保佑华夏。
凭借前世的视野,可以为老张提供支持。
自然而然地接过权力的接力棒,
从而改变历史,这似乎并不困难。
以后用兵的时候还多着呢。
早一天掌握实力,给自己的机会就越大。
华夏就有可能早一天从弱国的泥潭中早些拔出来。
国民也能早一天不受欺侮。
在前生臧否天下人物时,经常发出豪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现在真的有支点了,别最后只撬起个皮球!
如果不能干点什么,真的是枉穿越一场。
那么,这场出现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故。
会不会成就自己的故事?
因此,张雪勤立刻站起身来,急切地说:“快点,快点,我得去看看。”
他迅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走出了房间。
然而,他并没有看到记忆中那四位贴身副官的身影。
只有将军府里的几名杂役在忙碌。
的确,目前他在众人眼中还只是一个埋头苦读的少年。
张作林正值壮年,且一直专注于军事事务。
还没有考虑过要培养他成为接班人。
所以他在人事安排上几乎没有任何基础。
张作林注视着人群,他的视野并没有张雪勤那样远大。
自从三年前成为“封疆大吏”——统领二十七师以来。
他几乎控制了大半个奉天省。
虽然还有二十八师的师长冯德麟与他地位相当。
但冯德麟的驻地在广宁(北镇)。
在奉天城的影响力,张作霖显然更为突出。
在整个东北地区,奉天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从人口数量来看,民国时期的龙江并不像后来那样辽阔,其面积远小于吉省。
而吉省虽然地域比奉天更广,但人口却不足奉天的一半。
在那个还没有机械化作业的年代,
广阔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并不是什么优势。
以人口来计算,奉天一省的人口几乎占据了东北三省总人口的近六成。
从经济角度来看,奉天更是远远超过其他两省。
它的地理位置也是华夏控制东北的关键枢纽。
回想过去,满清王朝的崛起,就是从攻占辽阳开始,在沈阳登基。
到了后世,无论是七大军区还是五大战区。
沈阳都是无可争议的司令部所在地。
因此,奉天的势力覆盖了吉省和龙江。
掌握了奉天就等于掌握了东三省的命脉。
它以超越其他两省的繁荣,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代表。
自东三省总督府设立之初,就定址于奉天。
而奉天省城,是他军队不断获得财力支持的核心。
尽管在北洋六镇中,二十七师最初并未名列其中。
但如今它的装备已经不亚于任何一个镇。
日子人正是看中了张作林的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也正因为如此,他开始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一个将军的身份。
虽然他实际上已经拥有了都督的权力。
但名义上却始终没有获得都督的头衔。
不要轻视这个头衔,一旦被同省的冯德麟夺去。
对他的势力扩张将极为不利。
或许是势力过于强大而引人注目?
中枢正富连续派遣了两位都督。
始终对他的要求和暗示置若罔闻。
这让人心生寒意和警觉。
如果不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
枪杆子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很可能会被边缘化!
第一任奉天都督张锡銮是袁世凯的老朋友和结拜兄弟。
张作林和冯德麟都是他间接招抚的。
张锡銮的性格有点像《水浒传》中的宿太尉。
袁世凯之所以将这位老朋友从直隶都督调任奉天都督。
是因为张锡銮对张作林、冯德麟两人有恩情。
现在张作林是二十七师师长,
冯德麟是二十八师师长,都是奉天的重要势力。
如果派遣其他人来监督奉天,担心这两位师长会反对。
而派遣张锡銮来监督奉天,
一方面是因为张锡銮在关外有较长时间,享有威望。
另一方面他与张、冯两位将领有旧日的情谊。
应该是人地两宜的选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张作林和冯德麟掌握着强大的军队。
他们都是性格倔强的绿林好汉。
当他们意识到这位老上司之所以能来到奉天。
实际上是依靠他们两人的势力作为整治资本时。
他们对老上司的态度变得相当冷淡。
在言谈举止中毫不掩饰对有人想要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不满。
特别是张作林,他曾被袁世凯亲自接见,这使得他的声望大增。
他的府邸每天都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实际上成为了奉天的整治中心。
在奉天,年事已高的张锡銮。
尽管曾经赤手空拳打下江山。
却实在难以承受张、冯两位老部下的连番折腾。
他对此感到难以忍受,心灰意冷,最终提出了辞职。
在告别属下时,他写下了一首诗,诗中写道:
“一身去就轻如鸿毛,回首辽天夜月高悬,独自乘风先行一步,唯恐别离的泪水沾湿战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