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盗天机;14.6 预言家悖论

换源:

  14.6预言家悖论

1622年秋,抵达罗马。

安娜确定,

“自己需要仔细研究斯坦利对战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的对策。”

于是,卖掉马匹,租住了一处距离教皇城核心办公区不远的民居。

由于出售斯坦利的贵族马车和几匹马获得了一定财富,安娜不必为生存担忧。

安娜开始在罗马各大文化组织(如文艺复兴基金会、历史博物馆)图书馆中翻阅各种资料收藏。

也时常逛罗马城中大大小小书店。

幸运,1623年下半年,罗马教宗格里高利十五世去世了。

新教宗乌尔班八世比较开明。

他下令开放核心办公区(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供平民拜祭或参加祈祷仪式。

同时,也允许市民免费阅读梵蒂冈图书馆中一半馆藏图书。

欣喜之余,安娜有了确定目标。

安娜在梵蒂冈图书馆如饥似渴阅读。

安娜必须研究血月事件几个衍生问题:

“1、凭直觉,对付读心术魔法似乎并不困难,但,如何应对摄心术魔法?

2、血月之夜,复活德库拉的,究竟是他自己?还是安娜本人?

3、揭开了德库拉的封印,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

毕竟,从石棺中复活,相比活人的心理状态严重不同……”

反思了借德库拉之手战胜斯坦利的过程,安娜确定,

“高级别魔法对抗中,不仅需要遵循同样对待每一副牌这样的初级原则,更需要寻求绝对心流状态来达成特殊魔法增强!”

然而,从对斯坦利的策略试验中,发现严重问题,安娜称之为“冥想悖论”。

“冥想悖论:冥想时,须保持戒备心以抵抗外界干扰,但,戒备时,却无法冥想!”

“似乎,冥想悖论无解,尤其是处于生死对决的敌意状态时……”

梵蒂冈图书管理员把全部绝密级图书与资料集中到相对封闭区域。

从对外开放共同服务区域中,安娜可以读到一些相对珍贵的密级较低图书,包括正版《光明之书》。

阅读过权威正版《光明之书》后,安娜确定,

“在塞维利亚教堂图书馆读到的,是混乱视听的赝品版本。”

有幸,安娜还读到了一些与《光明之书》类似由真魔法师编撰的魔法书籍。

安娜仔细研究了读心术、摄心术、占卜术、诅咒术、力量魔法、招魂术、驱魔术、通灵术等魔法的特色与技巧。

同时,也从一些印度文和古梵文书籍中阅读了无上瑜伽相关内容,增强了冥想与胎息技巧。

安娜还从一些中文书籍中学习了奇门遁甲、六壬、梅花易数等占卜技巧。

遗憾,这些书籍中,没有人触发探讨如“冥想悖论”、“预言家悖论”等深奥理论问题。

安娜也没有找到确定把复活死人相关的魔法描述。

不同作者、不同渠道、不同时代的魔法书中,描述的魔法有些冲突,

“可以理解,没有人能够掌握所有类型魔法。”

每晚从图书馆返回,安娜都会仔细回顾抄写在花皮日记本上的书籍概要。

一方面对照自己经历加深理解,一方面猜测、研究可能的对战黑魔法师的策略。

1626年5月23日。

在梵蒂冈图书馆阅读时,安娜偶然看到,由于许多绝密级卷宗已经堆积如山,在教会神父协助下,图书管理员开始清理部分不允许平民访问的图书区域。

一个预感油然而生,

“上帝即将把解开谜题金钥匙送给自己!”

5月24日清晨,安娜早早来到梵蒂冈图书馆。

踏入公共阅读区时,安娜看到,几名年轻神父帮助图书管理员用独轮小推车一车车把堆积如山的卷宗运出图书馆。

在安娜眼前,年轻神父小推车车轮一歪,整车卷宗散落在地。

安娜弯腰,帮助年轻神父收拾散落的卷宗。

从一只被摔破了的文件夹中,几张纸滑落出来。

安娜痛心!

因为,看到了当年自己在塞维利亚宗教裁判所写下的李白《行路难》诗句。

在这张纸下方,

就是从苏珊修女日记本上裁剪下来的《白昼降临》!

安娜简单扫了一眼《白昼降临》,

之后,无奈,只能在神父注视下将所有纸张和卷宗放入神父小推车。

年轻神父十分感激,向安娜致谢。

一旁,图书管理员快速冲过来,帮助神父收拾散落文件。

戒备且敌意看着安娜。

“因为,绝密级文件不允许平民接触。”

安娜只能装作不知情样子,微笑一下离开。

临离开前,安娜轻轻用左眼扫描对自己万分戒备的图书管理员,

“包括《白昼降临》在内,许多卷宗都将被烧毁,

因为,宗教裁判所处理过的案件超过千万起,只有少数需要保留。”

内心,安娜生出一丝遗憾,

“如果1617-1622年间有预感,本有机会在装扮成神父可以阅读所有密级文件时,仔细从文件柜中翻找的。”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一个人凭双手与两眼,处理信息能力有限。

机会错过了,就永远失去了。”

1626年,从5月25日到5月31日,安娜一周没有去梵蒂冈图书馆,在居室冥想。

“上帝向自己重新展示了《白昼降临》,不是无缘由的!

初步理解,上帝在暗示自己:它将产生比对付斯坦利更加巨大的魔法作用!

同时,尽管《白昼降临》被烧毁了,上帝在提示背后的意图却展示出来!”

安娜感悟,

“人生如牌局,无外乎两种策略:

1、透支,再偿还(虚张声势);

2、厚积,再薄发(忍让规避)。

出来混,早晚要还。

因此,后一种是主导策略。”

“所以,既然赌局尚未正式开始,底牌和赌注都可以安心准备,

只要赌局开局前拿到了关键王牌,并不影响未来进展。”

于是,重大问题预言家悖论被重新纳入安娜思考重点。

自从1602年与斯坦利陷入逻辑漩涡,就始终困扰安娜。

预言家悖论:

“1、预言家可以看到自己的命运吗?2、预言家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在日本期间,安娜苦苦思索,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因为,时间逻辑存在悖论报应:好事必不发生,坏事在劫难逃。

人类预言家,能看到未来的前提是,只能眼看事件发生,不能插手干涉命运轨迹。”

经年思考,预言家悖论演变成升级版消极悲观难题:

“3、预言家可以挑战命运之神吗?4、人类可以战胜命运吗?”

“世间万物都是注定的吗?

如果世间万物的整个生命在它出生一刻都是被注定了,那么世间还需要预言家吗?

如果预言家只能‘看到’未来而不能改变未来,预言家/先知有存在必要吗?”

“但是!”

“如果,预言家/先知能够改变未来,那么……

A、他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未来)吗?

B、他能够改变很多人的未来吗?

C、他能够改变全人类的未来吗?

D、只要上述A/B/C一项发生,他能够算作战胜了命运之神吗?”

“基于悖论报应原理,答案似乎也是痛苦的否定结论:不可改变!”

“因为,一个人类预言家,你能够获取的、关于未来的碎片化信息,也只是命运之神有意安排透露给你的、小块局部‘零碎片段’。

包括你的‘挑战行为’本身,也是早就注定了的。”

中华道家经典《阴符经》讲: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其实,预言家赖以生存全部家当,无非是命运之神怜悯下,盗得一丝天机。”

“一个人类预言家,如何挑战命运之神?”

“结论是悲观的!”

“一个人类预言家,无论如何也抗争不过命运之神!”

“因为,命运之神是能够洞悉全局且操控作弊的‘庄家/荷官’,

而预言家只是偷窃了一丝局部情报的普通赌徒。”

安娜悲哀面临预言家悖论升级版难题:

“窃得天机者,何以胜天?”

“一个草根吉普赛人,仅仅拿到部分命运信息,就想挑战命运之神,是否不自量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