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改向
一行人赶到巴黎,才发现更大问题。
巴黎,不仅充斥着相当多犹太难民,还有许多因抗击西班牙统治战争来自低地国家的难民,以及相当数量来自德国遭迫害的基督教新教徒难民。
在巴黎,工作更加难找。
收容了几方难民,巴黎街道变得污秽不堪。
到处充斥着小偷、骗子与抢劫犯。
一家人商量,只能寻求其他地区避难。
科赫巴老师计划向南去西班牙;安娜强烈建议,向北去日耳曼。
科赫巴老师犹豫了一会儿,向大家讲述了一段黑色历史:
“黑死病期间,法兰西和西班牙的教会最先建立了宗教裁判所(也称异端裁判所),开始了对清教徒、异教徒以及犹太人残酷迫害。”
“很快,宗教裁判所遍布整个欧洲。
但是,对犹太人、魔法师、巫师(女巫)残害最深的,应该是日耳曼帝国莫属。
从12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整个欧洲(主要是火刑)处死了约900万异端分子,其中,日耳曼人害死的,超过500万。”
科赫巴老师停顿了一会儿,语音有些哽咽,
“日耳曼人连自己国家发端的基督教新教教徒也不放过,他们会放过犹太人吗?”
安娜大吃一惊,小心翼翼询问,
“那去低地国家,荷兰,如何?”
科赫巴老师摇摇头,
“荷兰虽然拥有自己语言,但也属于日耳曼语系,民族性格与日耳曼人差异不大。”
“尽管西班牙是最早开始迫害犹太人和犹太教徒的,由于当前经济最发达,皇室对劳动力需求旺盛,犹太人只要表面上肯接受天主教就能够被认可被接纳。
所以,还是建议去西班牙。
再说,低地国家为了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自由而持续战争,这里,有许多荷兰难民。”
安娜无语,几个孩子点头同意。
去往西班牙途中,安娜重新被科赫巴老师聘请为家庭教师。
这次,是教大家西班牙语。
春天过去,夏天来临。
天气日益变得潮湿闷热,一家人缓缓走在漫长道路上。
由于长久使用,板车车轴有些磨损了,吱呀作响,车轮也因颠簸变得不圆整。
一家人没有钱聘请工匠进行调试校正,只能艰难前行。
每天步行,大约只能行走10公里路程。
每到一个村落,科赫巴老师大儿子要靠手工为人们修补锅碗来挣点生活费。
孩子们也因疲惫失去了对新鲜事物一切好奇。
除了请安娜教大家西班牙语,科赫巴老师重新用希伯来语向孩子们传授犹太经典,包括《托拉》、《塔木德》、《诺未门》、《密西拿》等。
随着一行人逐渐接近西班牙边境,安娜心情也愈发沉重起来。
内心,安娜怀有双重恐惧。
一方面,害怕因被列入赌场黑名单遭黑帮报复,那将死无全尸;
另一方面,安娜隐约恐惧宗教裁判所,担心因巫术罪名遭火刑。
此外,安娜不希望故地重游。
那会引起对年轻时逍遥自在流浪生活的回忆。
“自己当前状态是个废人,连路都走不了。”
“凡出生的,早晚死去;
凡创造出的,终将被毁灭。”
“从哪里来的,依然会回到哪里去。”
安娜一直把西班牙当成自己的出生地,不想就这样悲惨地死在故乡。
翻越比利牛斯山进入西班牙前,科赫巴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温习了所有希伯来语书籍。
之后,流着泪统统烧毁。
因为,西班牙虽然经济发达,却有着严厉的宗教裁判所。
希伯莱语犹太教经典早就被视作禁书,就连阿拉伯文《古兰经》也禁止入境。
为避免因《死亡之书》引起麻烦,宗教权贵对不认识文字一定会产生天然恐惧,之后,必然被裁定为异端。
通过西班牙王国第一座哨卡前,《死亡之书》的羊皮纸也被一张张撕下烧毁。
安娜心情愈发沉重,
“科赫巴和伊师塔都曾讲过,这本书拥有强大魔法,会保佑自己不死。”
“如今,这本书连它自身都保佑不了,难逃被焚毁的命运。”
进入西班牙后,国家财力明显比法国强盛。
人们相对富有。
科赫巴老师大儿子打造的精美银器受到欢迎。
大家生活条件相对好转。
每每,安娜总希望在西班牙北部靠近法国的地区找个城市安顿下来。
由于科赫巴一家西班牙文尚未过关,科赫巴老师找不到合适工作。
此外,科赫巴老师对水城威尼斯印象很好,不停要求大家继续赶路,希望找一个温暖的滨海城市落脚。
忐忑不安中,安娜像一片水面上的落叶,被迫跟随科赫巴一家漂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