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只从屋顶迅捷翻下地面的怪物,叶松文判断应该是某种动物生成的变体,还没等他有进一步动作,身后的天井又跳上来大小两只怪物。叶松文一察觉,赶紧跳到旁边的角落,让三只变体呈现在他正面,随即他招出加特林,用加特林对着其中看起来表皮最脆弱的变体就是一顿狂射。
这只变体被打成了筛子,但又是一连五只变体跳了上来,把叶松文的出路全部堵住。正在叶松文调转枪口,扫射另外几只变体的时候,一只健壮的变体从叶松文的背后砸墙而出,一拳捣在他的身上,他就像个布娃娃一样被打飞出去,整个人朝着天井下方坠落。
有些头晕眼花的叶松文正要启动战甲的飞行功能,一层的地板轰然碎裂,一张血盆大口铺在了地板之下,原本地面上的丧尸和血肉都落入这张庞然巨口之中,但显然,这张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叶松文。
从这只鬼体栖息的位置来看,库房的文献应该是没了。
一声巨大的破碎声响起,从场馆大厅的玻璃幕墙射入一枚制导炮弹,一个转折,直直向地下的大嘴打去。叶松文遗憾的摇了摇头,启动飞行器,身体一个灵巧的旋转,飞向炮弹打开的缺口。这时穹顶掀起了一片呼啸声,好像烟雾一样东西的向叶松文方向蔓延,经过扫描他可以确认,那是一只只不同样式的飞行丧尸对着他紧追不舍。就在他冲出场馆不久,这些丧尸就像高压气体一样从缺口喷出,将整面玻璃幕墙的框架结构完全冲垮。但紧接着,伴随着闷响,图书馆内部火光冲天,冲入鬼体口中的特种制导炮弹爆炸,让鬼体的指挥能力一时间受到重挫,冲出来的飞行丧尸顿时混乱起来,好半天才重新稳定,它们狂噪的在图书馆附近空域飞来飞去,但此时的叶松文早已踪迹渺渺。
叶松文留下的礼物只是一枚高爆炸弹,目的旨在阻敌,不在杀伤,反正就算用威力更大的炮弹打上去,效果也不会更好,而使用自爆坐标一方面操作太麻烦,一方面付出与收益完全不成比例,叶松文自然不会为此浪费弹药。
一路冲出市区,在西北郊区进行短暂修整,逐步回收分散市区各处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可以确定,在京师停留三天的决定是正确的,京师的存货果然够丰富,仅仅两天就让叶松文收获大量资源,不但获得了很多具有职业技能的mm,还收集到不少稀有物资填充避难所,就连在琴岛收集的那两张复制品古琴的原件,都在博物馆库房的藏品里找到,这大大满足了叶松文的收集癖。
随着市区的活动接近尾声,叶松文也到达了京师的郊区,这里拥有京师建筑密度最高的一处皇家园林——清颐园,叶松文来这里的目标正是这里的中心建筑——万香阁。
作为华国最大的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坐落在高台之上,被众多华美建筑簇拥的“万香阁”显得尤为壮观,一眼看去,虽然有部分的坍塌,但主体依旧屹立不倒,整个宫殿楼阁,园林庭院层层叠叠,颇为壮观。
叶松文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建筑布局,高耸,宏伟,比平铺直叙,被礼法僵化的皇宫要精彩多了。叶松文计划如果在自己的庭院里实在排不开宫殿,就一定要把万香阁布置好,直接在这处园林里进行办公休息。他连万香阁放在什么地方都想好了,就是那处泻湖海湾,那处海湾拥有茂盛多彩的热带雨林,洁白的沙滩,碧蓝的海面,景色可比这座清颐园的人工湖好看得多,海岸上的小山正好可以安置这里全套的建筑群组。
万香阁的切割收取是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好几台重力机器人对高台进行整体切割,还动用了好几台类似轮盘式开山机的大型装备。像这种城台就不能只收取外侧城砖,到时平整地形,包裹城砖都是麻烦事,而且可以容纳城台的地形也不好找,只能将城台整体搬移过去,重新嵌入新的地形里。
当然湖上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是不能少的,还需要准备出几个堤岸和人工岛,人工岛上那些仿造仙山的景观也要一并带走。至于散落在园林各处的建筑,就只能挑一些精品,大不分还是会任其留在原处,被严酷的环境逐渐腐朽,而远处借景中的众多佛塔就更加管不了了,叶松文连过去看看的时间都没有。
等全部回收了满载而归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后,已经距离预计离开的时间仅差半天了,叶松文特意留出这段时间准备去京师基地瞧一瞧。
京师基地坐落在一处距离市区西北七十五公里的峡谷平原中,周围山峦环绕,山谷地形中拥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病毒爆发初期污染过水源,很多人因喝水变成丧尸,导致幸存者很长时间不敢喝露天水源,这才让官方不得不寻找更加安全的地下水。不过实际上半个月后,暴露在外的病毒就已经失去了活性,官方这种反应多少有些杯弓蛇影。
当然选择这里建造基地也并非完全为了水源。这里原先有一座军需城镇,主要是为了配套建在这里的军用核电站,而现在的整个京师基地就是依靠这座最先进的核电站建造的。
叶松文也不知道这里的基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反正这里的工程进度已经远远快于五个月前的淀湖基地,现在已经大致可以看出雏形。
通过隐形无人机在空中拍摄,能够看到这座基地直径长达十七公里的建设范围,比市区三环以内的直径范围还要大,将整座峡谷平原几乎拦腰截断,作为一座一体性的城池来说可谓是庞然巨物。
城内已经开始运作,幸存者已经从城外防线缓冲区内迁,城内可以看到忙碌的生产活动。基础设施以城镇为中心向城墙辐射,其中已经将核电站、工厂、养殖场、农场等重要设施分区段隔离。
工厂已经完工的厂房,可从窄小的窗户中看到明灭不定的灯光。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冒着热气的烟囱中排出,经过几重隔音,已经无法在空气中掀起多大的震荡。还没有完工的厂房还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从裸露的基础上可以看到为了应对灾害而设计出来的厚重承重墙。
靠近城墙的区域有一片极其繁忙的厂区,宛如巨型墓碑的移动厂棚中,源源不断的拖出包括城墙预制板在内的,各种大型预制建材,这些材料全部用轨道系统拉到忙碌的城墙工地,不断推动着环城防御体系的建设进程。
农场的耕地上修建了不少拥有坚固墙体和双层钢化玻璃顶棚的温室大棚,不过以现在的气候条件来说,这些暴露在外的耕地,种植的应该都只能是实验性质的农作物,旁边占地广阔,一栋栋像反应堆封箱的水泥盒子才是主要的口粮来源。这种地方之所以设计严密,除了保护垂直栽培养殖楼不受外界灾害影响以外,可能还要作为隔离舱,控制一些来自内部的生化危害,比方说用于研究的一些诸如蟑螂、蚯蚓、腐食菌之类可高效繁殖,普通人却不太喜欢的食物。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几处被隔离的区域中,还有一处特别的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这种设施可以通过粒子加速器产生的高亮度短波光,照亮微观世界,有助于观察诸如病毒、细胞等生物组织的分子结构。也就是说这里就是今后丧尸病毒的中心研究机构,而京师基地在华国众多基地中承担的分工,就是病毒相关的对策研究。
无人机逐渐降低高度,开始观察城区,街道到处都在施工,为了跟灾难抢时间,所有的工程都需要速度。叶松文事先从官方网络截获了一部分信息,获得了一些基地相关的工程设计资料,可以知道这座基地的周长有六十公里,城区为多层立体结构,有地下一百米区,地下五十米区,地下十米区,地表城建区,高层贯通区等多层区域,最终目的是将基地建设成一个包涵地下和地表的椭圆形封闭式生存综合体,力求在有限的范围内能够容纳一千万人以上的人口数量。
从空中俯瞰,城墙的形状并不是完全的正方形,而是类似于宫殿藻井或曼荼罗坛城的几何复合体,四边都建有瓮城,这四个瓮城的轮廓不是古代那种弧形或梯形,而是三角形,城门设在了三角的一条斜边上。如此宏大的城墙居然还分出了内外两层,外城墙每条边墙都设有形如轮齿的马面,四角的城台则设计成向外伸出的菱形箭头。整个城墙完全就是棱堡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能够在面对来自外侧的攻击时,做到尽可能的无死角防御。
躲过警戒,叶松文靠近城墙,这里依然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林立的特种塔吊分布在环城工地上,不知停息的运转着。各式各样的工程装备穿梭其间,其上的无数探照灯将环城区域照射的宛如白昼,耀目的灯光在这个末日下居然给人一种沉淀心灵的安全感,让人产生一种人类文明不可撼动的幻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