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所修一进宫,就紧张得腿发抖,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
所以他出门前,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核心意思就是,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
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他就恭候在那里。
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紫禁城里也有大风。
温度还很低,杨所修就等在外面,一直等啊等啊,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里,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如果不是在皇宫里,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
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是个人都会害怕。
直到傍晚时分,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对杨所修点了点头。
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
王承恩这才出来,把杨所修叫进去。
踏入那庄严的殿堂,杨所修顿感胸口一窒,喉咙干涩得仿佛能点燃火焰。
“微臣,参见陛下!”
然而,崇祯皇帝并未立即回应,只是静静地翻阅着手中的奏章,那氛围沉重得令人窒息。
良久,崇祯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
“被自己的上司弹劾,这份‘荣耀’,你可曾料到?”
杨所修闻言,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心中已是一片绝望的深渊:
“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宽恕!”
“你确实罪不容诛,不仅曹尚书要你性命,连毕自严也向朕进言,你罪恶当诛。”
崇祯的话语如同寒冰利刃,直刺杨所修的心扉。
曹思诚与毕自严一愣,他们不过是在奏章中指出杨所修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建议革职为民,怎料在崇祯口中竟成了欲置人于死地的阴谋。
“陛下,微臣冤枉啊!请陛下开恩!”
杨所修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试图抓住那一线生机。
“好,朕便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前往陕西,务必缓解那里的灾情。”
崇祯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所修心中一震,随即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
“臣定当竭尽全力,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他深知,这是自己唯一的救赎之路。
“施凤来在陕西的作为令朕不满,你可有良策?”
崇祯进一步考验道。
杨所修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陛下,臣愿以山西案中查抄的五万石粮食为基,先运四万石至陕西,并亲自监督,确保万无一失。”
崇祯深知杨所修此刻的忠诚与恐惧,便点头应允。
然而,陕西之广,四万石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
“陛下,福王、秦王、晋王、代王等宗室,手中皆有积粮,或可解燃眉之急。”
杨所修再次献策。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紧张,崇祯沉思片刻后道:
“你之意,是让朕向他们求助?”
“借或买,皆可商榷。”
杨所修谨慎地回应。
崇祯点头,随即命杨所修退下。待其离去后,崇祯召见了温体仁——这位看似老实忠厚,实则深藏不露的礼部尚书。
“温爱卿,近日有言称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征暴敛,此事你可知情?”
崇祯的提问,暗藏锋芒。
温体仁深知此乃陷阱,便以退为进:
“陛下,福王之事,臣早有所闻,但碍于种种缘由,未曾及时上奏。”
他巧妙地避开了正面回答,将责任推给了已故的天启皇帝:
“昔日曾向先帝提及此事,却未得重视。”
崇祯闻言,并未深究,转而询问对策。
温体仁建议以训诫为主,辅以削减赏赐以示惩戒。崇祯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让温体仁退下。
然而,三日后早朝之上,风云突变。
杨所修突然发难,弹劾温体仁私收考生钱财、徇私舞弊。
温体仁惊愕之余,连忙辩解。
但王承恩呈上的证据确凿无疑,崇祯大怒之下,当即下令将温体仁打入天牢。
天牢之中,温体仁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素来井水不犯的杨所修会突然对自己发难。他自诩为朝堂中的老油条,善于在各方势力间游走而不沾尘埃,此番却落得如此下场。
两日后,刘宗周前来探望温体仁。面对老友的关怀,温体仁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温大人。”
“刘侍郎。”
“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
“你也相信杨所修?”
“不相信不行,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要问斩你!”
“不可能,这么一点……”说完,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他吓得全身冒冷汗。
“温大人,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但陛下不见我。”
温体仁脸色发白,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
刘宗周走后,第二天,崇祯就来了。
“陛下!”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瑟瑟发抖,脖子也是凉飕飕的。
“温大人,朕再问你一次,福王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温体仁全身一颤,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
PS………………求收藏,求打赏………………,
有人在看吗?
喜欢的话记得給个支持,谢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