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涉案人员被抄家杀头

换源:

  张维贤刚刚放下手中的茶杯,一份紧急密函便悄然送至案头。

信中所述,犹如惊雷炸响:秦良玉已率部抵达通州,而顾成武,那位曾与他有过交集的将领,竟已被骆养性擒获。

这一消息,如同锋利的刀刃,精准无误地刺中了英国公张维贤那颗沉稳的心。

他之所以如此动容,并非因担心顾成武事件直接威胁到他。

其实,张维贤与此事并无直接瓜葛。因为他深知,即便再疯狂,自己也犯不着授意手下去触碰那不可逾越的红线——谋杀朝廷重臣,那是足以让整个家族万劫不复的滔天大罪。

他英国公的脑袋,比那些莽撞的兵痞要金贵得多,怎会轻易涉险?

然而,真正让张维贤怒火中烧的,是秦良玉的行为。

“她竟敢如此大胆,无视我的存在,公然踏入通州卫的领地!”

他心中暗忖,拳头不自觉地紧握。

此时,小公爷张之极,一个性情急躁的年轻人,闻声赶来,急不可耐地问道:

“父亲,究竟发生何事?”

他一把夺过密函,匆匆浏览后,怒火瞬间被点燃:

“这秦良玉,仗着护国夫人的头衔,便以为可以肆意妄为吗?她怎敢如此轻视京卫营!”

张维贤目光冷峻,沉声道:

“私闯卫所,此等行为绝不能姑息。我必亲自上奏天子,弹劾她的无礼之举。”

另一边,顾成武在锦衣卫的阴森大牢中,正经历着一场非人的折磨。

鞭笞之下,他皮开肉绽,终于承受不住,将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

骆养性仔细记录着每一个字,心中暗自震惊:原来,这背后竟有如此错综复杂的势力网。

这份沉甸甸的口供很快便呈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前。

崇祯阅后,面色不改,只淡淡吐出四个字:

“全部抓捕!”

一场针对朝中重臣及其党羽的清洗行动悄然拉开序幕。

兵部左侍郎郭巩、户部郎中张谦、工部员外郎杨景、礼部郎中余化等一众官员,以及三名主事,无一幸免,尽数被锦衣卫带走。

正当张维贤满怀信心地赶往紫禁城,准备向皇帝控诉秦良玉的罪行时,却意外撞见了皇帝在锦衣卫的簇拥下,面色阴沉地走出宫门。

张维贤心中一紧,连忙上前行礼。崇祯停下脚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英国公有何要事?”

感受到皇帝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张维贤心中暗自盘算,决定暂时按下对秦良玉的怨念,转而汇报起自己加强京卫训练的成果,并恳请皇帝亲自检阅。

崇祯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许,随即带着人马继续前行,留下张维贤在原地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

而此时的崇祯,已悄然来到了天牢之中。

面对关押的那些囚徒,他目光阴冷,直视着郭巩:

“郭巩,你好大的胆子!”

郭巩颤抖着身体,连连求饶,却未能平息崇祯的怒火。

原来,这一切的根源,竟是郭巩等人企图通过京卫之手,除掉兵部右侍郎李邦华。

崇祯怒不可遏:

“你们这群蛀虫,竟敢私通京卫,谋杀朝廷重臣!朕的大明,岂容你们如此胡作非为!”

他的话语如寒冰刺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随着崇祯的一声令下,一场针对谋害李邦华事件严厉打击的行动迅速展开。

曹思诚作为督察院的首席官员,接手了此案。

一时间,朝野震动,涉案人员人人自危。

最终,所有涉案官员均被处以极刑,家产抄没,家属流放边疆,后人不得参加科举。顾成武更是被判处五马分尸之刑,以儆效尤。

通州卫的军官们也未能逃脱惩罚,郭淮被罢官免职,发配边疆。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原本打算继续与秦良玉较劲的英国公张维贤彻底熄灭了念头。他深知,此时的自己若再轻举妄动,只会引火烧身。

四月初五的早朝,崇祯在结束朝议时,向全体大臣宣布:

“自今日起,李邦华全权负责整顿京卫三营。若有阻挠者,朕必夷其三族!”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却又无人敢出声反对。

然而,在这场风波中,英国公张维贤却显得心事重重。他深知,自己虽为忠烈之后,但面对这复杂多变的朝局,却也难免力不从心。

回到府中,他望着儿子张之极那充满斗志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最终,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从明日起,我们全力配合李邦华大人,整顿军务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张家在朝中的地位稳固。”

PS………………求收藏,求打赏………………,

催更,打赏,鲜花,什么的,请到碗里来,

我将认真码字,来回报您的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