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港的潮汐声裹着咸腥涌入天工学堂,王童心将沾着银白色液体的星图铺在楠木案上。琉璃果渗出的金属液在图上蜿蜒成线,最终交汇于南太平洋某处——那里标着座从未出现在任何海图上的岛屿。陈三叔举着从安第斯山脉带回的青铜罗盘残片比对,突然倒抽冷气:这方位...和复活节岛石像的朝向偏差不过半度。
消息传开后,复活节岛的原住民渡海而来。他们带来的木雕图腾柱上,雕刻着与星图中岛屿轮廓相同的图案,柱身还缠绕着用鱼骨串成的特殊星链。先祖说,当海中浮岛与天上三火连成一线,禁忌之门就会开启。老祭司通过翻译颤声说道,而所谓的天上三火,正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辰。
筹备船队期间,孙驼子在故纸堆中发现重大线索。一本残破的《海岛逸志》记载,郑和船队曾在该海域遭遇颠倒海天的奇景:罗盘指针朝天旋转,海水如天幕倒悬。书中夹着的手绘草图里,模糊的岛屿轮廓旁画着类似青铜齿轮的符号,与安第斯山脉矿洞中的机械残骸如出一辙。
星槎号再次启航时,三十六国的能工巧匠在甲板上搭建起特殊观测台。船帆改用因纽特人的冰蚕丝与中原的云锦混纺,既能抵御风暴,又能在月光下显现星图暗纹。当船队驶入南太平洋无风带,诡异的平静笼罩海面,所有船员携带的青铜器突然发出蜂鸣,指向西南方向翻滚的紫色雾霭。
那不是雾!瞭望手突然惊呼。王童心举起青铜望远镜,瞳孔骤缩——雾墙竟是由无数发光水母组成,它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在海面上投射出巨型星图。更惊人的是,星图中的岛屿位置与琉璃果指示的方位完全重合,而岛屿上空,盘旋着与复活节岛图腾一模一样的青铜巨鸟。
船队刚靠近雾墙,海面突然裂开缝隙,露出布满青苔的青铜阶梯。阶梯尽头,数百尊复活节岛石像背对大海而立,它们的基座上刻满螺旋纹路,与王童心怀中的立方体残片产生共鸣。当他将残片嵌入某尊石像的凹槽,石像竟缓缓转动,眼窝中射出的光束在雾墙上勾勒出新的星图。
沿着光束指引,船队发现了隐藏在雾霭中的神秘岛屿。岛上没有土壤,地表全由青铜浇筑而成,缝隙中生长着发蓝光的水晶植物。众人在岛中央找到一座金字塔形建筑,塔身刻满各国文字——既有中原的甲骨文、玛雅的象形文,也有从未见过的古老符号。
这些文字在讲同一个故事。孙驼子激动地翻译,上古时期,不同大陆的智者在此建造星图之眼,观测星辰运行规律,调节天地平衡。但后来...某种力量摧毁了这里。他指向塔顶坍塌的部分,断裂处露出的齿轮仍在缓慢转动,齿轮间残留的银白色液体,与琉璃果渗出的物质成分相同。
正当众人探索时,岛屿突然震动。青铜地面裂开蛛网般的纹路,从中升起数百具机械残骸。这些残骸拼凑起来,竟是与安第斯山脉发现的相同的能量调节装置。王童心意识到,这里不仅是观测站,更是上古文明遗留的备份系统,而琉璃果或许就是重启系统的钥匙。
尝试启动装置时,意外发生了。当王童心将琉璃果嵌入核心凹槽,装置发出刺耳的警报,岛屿周围的海水开始沸腾。更可怕的是,所有船员的青铜器突然相互吸附,形成巨大的金属漩涡。危急时刻,一位波斯学者想起圣典记载:唯有以七海之水调和,方能平息星怒。
船队立刻分散收集海水。南洋的珊瑚海、北极的冰川水、红海的咸卤水...当七种海水注入装置,青铜齿轮终于开始正常运转。岛屿上空的雾墙消散,露出清晰的星空,而猎户座腰带三星的光芒,恰好投射在装置的刻度盘上,显现出一串神秘数字。
孙驼子将数字与各国历法比对,发现竟是计算下次九星连珠的时间。更惊人的是,装置底部升起的青铜板上,刻着与复活节岛石像基座相同的螺旋纹路,但这次纹路中心多了个凹陷——其形状与王童心在青铜城发现的微型璇玑玉衡模型完全吻合。
返程途中,王童心反复思索岛屿上的发现。星图之眼的存在证明,上古文明早已掌握跨大陆协作的智慧,而琉璃果、立方体、璇玑玉衡,这些看似分散的线索,实则是解开文明密码的拼图。但更令他不安的是,装置启动时,他分明看到冰层下的南极城市模型闪烁了一下,裂缝似乎又扩大了几分。
回到永昌港,各国使节共同商议后决定,在复活节岛与神秘岛屿之间建立永久观测航线。天工学堂的学子们开始研究用青铜与水晶制作新型导航仪,将星象观测与地质变化结合。王童心在航海日志扉页写下:海国非孤岛,文明本同源。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某夜,八阵司传来急报:全球地脉能量出现异常波动,而波动频率与星图之眼装置的运转节奏一致。王童心望着夜空中的猎户座,握紧了怀中的璇玑玉衡模型——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而解开终极秘密的关键,或许就藏在即将到来的九星连珠之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