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罗云不慌不忙,高声说道,“此事蹊跷,定有隐情,还请陛下容臣细细禀明!”赵构狐疑地看了看罗云,又看了看怒气冲冲的完颜宗弼,最终还是挥了挥手,示意金兵退下。
见赵构态度有所松动,罗云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娓娓道来。他指出,宋金两国交战多年,百姓苦不堪言,双方将士也伤亡惨重。如今金国新君继位,正是希望休养生息之时,而宋廷也需要时间恢复国力,双方握手言和才是上策。
罗云言辞恳切,句句在理,就连一向主战的岳飞和韩世忠也听得连连点头。完颜宗弼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也不得不承认,罗云的话的确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更何况,”罗云顿了顿,语气中透着一丝狡黠,“我朝已查明,此次突袭金军营地之事,乃是金国境内某些不愿两国修好的势力所为,其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此次和谈!”
这一记重磅炸弹,顿时在金国使节团中炸开了锅。完颜宗弼脸色铁青,他知道罗云所言非虚,金国国内确实存在着一些反对与宋朝议和的势力。
“此事我朝定会彻查到底,给贵国一个交代!”罗云拱手说道,“还请使者相信我朝的诚意,莫要让宵小之辈的阴谋得逞!”
完颜宗弼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知道,继续纠缠下去也于事无补,反而会中了敌人的奸计。
在罗云和韦英的努力下,经过数轮艰难的谈判,南宋与金国终于正式签订了和平协议。消息传回临安,举国欢庆,百姓们奔走相告,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罗云和韦英的名字,也随着这份和平协议,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成为了两国和平的缔造者。
金色的阳光洒满了临安城,宫殿屋檐上琉璃瓦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昭示着南宋即将迎来的太平盛世。签字用的御案撤下后,大殿之上,文武百官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纷纷向赵构道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宋金百年恩怨,一朝化解,此乃我朝之幸,万民之福啊!”
“是啊,陛下圣明,罗大人,韦大人运筹帷幄,方有今日之功绩,我大宋终于可以迎来真正的和平了!”
赵构脸上也难掩喜色,连连点头。这和平的到来,对他,对整个南宋来说,都意味着太多太多。他转头看向立于武将之首的岳飞和韩世忠,只见二人虽然脸上没有过多的喜悦,但神色也并不凝重,心中稍感安慰。
“鹏举,良臣,你们觉得此次和议,是否妥当啊?”赵构问道。
岳飞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臣以为,和议虽好,却不可放松警惕。金人狼子野心,此次议和,或许只是权宜之计,我等还需加强训练,以备不测。”
韩世忠也点头称是:“岳将军所言极是,臣也认为,应当未雨绸缪,加强边防,方可保我大宋长治久安。”
两人话音刚落,便有主战派官员站出来反对。
“岳将军此言差矣,如今我大宋与金国已签订和议,正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怎可再做劳民伤财之事?”
“是啊,如今国库空虚,更应该将钱粮用于发展民生,恢复生产,而不是继续扩充军备。”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主和派和主战派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这时,李纲站了出来,他先是向赵构行了一礼,然后转身面向群臣,朗声说道:“诸位大人,和议之事已成定局,我等当以大局为重,莫要再起争端。”
李纲在朝中德高望重,他一开口,众人便逐渐安静下来,听他继续说道:“岳将军和韩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我等不可对金国掉以轻心,但如今最重要的是趁着和平的机会,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啊!”
李纲的话语掷地有声,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和平来之不易,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发展自身,强大自身,这才是抵御外敌的最好方法。李纲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李大人所言甚是!和平来之不易,更应珍惜才是!”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异族服饰,身形魁梧的汉子龙行虎步地走进了大殿。来者正是北方部落的首领,他此番前来,正是为了表示对南宋的祝贺,以及商议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
“我等久闻南宋两位罗大人,韦大人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青年才俊,令人佩服啊!”部落首领向着罗云和韦英拱手道,“我等世代生活在北方苦寒之地,一直饱受金人欺凌。如今金国势弱,我等也希望与南宋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共同抵御外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罗云和韦英连忙上前,回礼道:“首领过誉了,我等不过是尽绵薄之力罢了。如今和平到来,我等更应该携手共进,互利共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部落首领的到来,无疑是为南宋的和平发展又增添了一份保障。而罗云和韦英也深知,和平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云和韦英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积极推动着南宋的改革和发展。他们深知,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更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固的社会基础。
他们首先着手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升士兵的作战素质和战术水平。同时,他们还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理念,使得南宋的军队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罗云、韦英等人的努力下,南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纺织技术的革新,使得丝绸、棉布等产品畅销海内外;而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南宋的港口城市也日渐繁华,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罗云和韦英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背后,依然潜藏着许多危机。金国虽然战败,但实力犹存,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谁也无法预料。
一日,罗云正在书房中翻阅着各地送来的奏折,忽然,韦英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凝重。“罗兄,出事了!”他压低声音说道。
“发生何事,如此惊慌?”罗云放下手中的奏折,眉头微蹙。
韦英走到罗云身边,低声说道:“我刚刚收到密报,金国新统治者完颜亮,此人雄心勃勃,一直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他秘密召集旧部,厉兵秣马,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罗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这和平的表面下,果然暗流涌动啊!”
“罗兄,我们该如何应对?”韦英问道。
罗云沉吟片刻,说道:“事不宜迟,我们需早做准备,一方面要加强边防,严密监视金人的动向;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内改革的步伐,增强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
韦英点头称是,两人立刻开始着手部署。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