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9章-守陵村

换源:

  三人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等扒开山腰附近的青纱帐,看清了景象这才发现并没有看错,天坑腰部的石窟中,确实存在村庄,甚至从村庄的面积和轮廓看,这片村庄还不小呢。

走入村落,仔细观察。

这里的村落建筑少有现代式样,完全还停留在古代,各处都是四合院或者是华贵一点的高门深户,彼此之间以阡陌道路连接,可以见到宅子周围绿树成荫、草木繁荣,最远处甚至还能见到位于村落中心的高门祠堂和石碑牌坊,俨然就是一座遗世生存的秘境孤村。

阎姑仔细观察了宅子栋梁间复杂纹路,说道:“一般来说,边民不喜欢汉式明清时代,甚至有些建筑的花纹和式样,比清朝还要久远,至少在明朝初年就已经存在。

“有人吗?”

白川他们走到最近的院子,敲了下院门,询问后无人应答,反倒是让他紧张起来。

“不用再探了,我们都走到村子里了,都没见人出来拦着,可见村子里压根就没有人,有可能早就是个废弃村落了。”

阎姑走上前推了下院门,门户咯吱打开后,他们走进院子里,院中清扫得很干净,就连杂草也都被修剪过,形成很整齐的裁剪断面,房前屋后瓦片完整、屋舍干净,院中的石磨坊还残留着没被碾压的粮食粒子。

白川走到灶台,仔细观察了铁锅,又看了灶台的陈设用具,朝阎姑点了点头:“铁锅还挂着油珠,水缸里的水也还没生苔丝水藻,那厨具上有层水珠没干透,灶洞中也有不少积累的灰烬,再结合我们看到的院子来看,这座村落绝对没有被废弃,至少是还有村民生存,只是,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啊~什么鬼东西。”

“阎姑,白川,你们过来看!”

白川听到阿克的呼喊,和阎姑一起出了灶台走到正房堂屋,正房中依旧还是满是使用痕迹,只是多了一些人皮尸囊。

阎姑走上前,仔细观察起这些尸囊。

堂中共有五具尸囊,看年纪应该是祖父祖母、父母以及孩子等祖孙三代人。

先看老年人的样子,他们身上基本是皱纹密布、佝偻腰背、满身疲惫,那满头华发好似衰败的草木,不起一点精神气。

中年人略好一点,正年富力强,身体强壮有气力,乌黑发丝扎结起来,还能看到常年劳作产生的茧子和裂口。

至于儿童,只比他们的膝盖高一些,穿着有些不合体的胖衣服,总角辫扎着红头绳,看起来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总体来说,他们的外表,基本上是定格在了活着时候的样子,只是,他们的身体被塞了很多稻草棉絮,撑的鼓鼓囊囊做成了身体僵硬的尸囊,难免显得身体有些僵硬,再配上惨白如纸的脸面和故意画上的红晕,就更显得像个纸扎人。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面前的纸扎人材质是人皮,那就更增添了诡异气息。

“谁那么恶毒,居然把一家三口都做成了人皮尸囊。”

阎姑说话时也没有闲着,和白川和阿克一起又推开了其他村民的院门,宅子里也都全是使用痕迹,在正堂中发现了被做成人皮纸扎的屋主全家,几乎每一家都是这样。

连续查看了十几家之后,白川他们三人基本确定,全村的村民都被某些人做成了人皮纸扎,他回想起马贵宝的皮囊,眼前一亮:“会不会,把村民做成人皮纸扎的人,和杀了马贵宝的是同一个巫师!”

“不太可能!”

阎姑仔细说道:“村落里的村民,看衣服的样子和外貌,似乎还停留在明代,难道那个巫师活了几百年,特地在村子里杀了这些人做成尸囊?我看着也不太现实,我猜测杀害这些村民的其实另有歹人,这个歹人掌握了当年的法子,才把马贵宝也变成了人皮尸囊。”

“我们先把他们给接下来,再去祠堂里看看!”

阎姑知道这里处处透着诡异,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他们三个还真的无法应付,索性沿路赶回,朝天空放了一颗信号弹,虹光串通百米落在岸上,岳美缘他们也就知道下面已经探查完了,陆续随着攀岩索下到天坑腰部的半开放石窟中。

白川和阎姑短暂和他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带着他们一起穿街过巷来到村落最中心的“祠堂”前。

祠堂,在古人眼里,地位几乎等同于祖先神位,只要不是什么无名无姓的破落门户,都会在族人聚居的地方,划出一方天地营造宅院作为祠堂,此后,但凡议论族中生死存亡大事以及年节庆典、婚丧嫁娶、宴席招待、奖惩罚罪,都可以在祠堂中进行,以此,让祖先做个见证。

阎姑边走边说道:“这村子中既然有祠堂,就说明他们不是什么胡乱杂居,而是明确具有族谱传承的旁姓单支,祠堂中肯定会有关于这村子族谱世系的记录,找到这些东西才能知道这村子里居住的都是些什么人,以及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话语间,阿克他们已经来到祠堂前!

这座祠堂为三进院落格局,从前门、中院、后院全都排布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同时,左右两侧还有两座偏院,形成方形格局!

临近祠堂前,“郑氏祠堂”的门户匾额清晰可见,古色古香已有年头。

推门而入,他们来到正堂前广场,方形广场两侧,各有圆拱门可以通往偏院,也有角门走廊通往其后的院落。

他们径直推开正堂的门,堂走和大部分村落祠堂一样,按照谱系辈分,从下到上摆着山似的牌位,神龛前排布桌案,两侧还有白蜡烛台。

左右偏房中,右手边为敬香处,里面摆着敬祀祖宗的各种线香、蜡烛、祭祀用具,左手边是个类似书房的构造,里面的书架上摆着各类村史方志、宗祠谱系。

阎姑走到书架旁,翻开族谱看了眼族谱的介绍:“上面显示,这里的村民原本来自大江南北,来到这之后,决定改姓郑氏,为郑和守陵,自从明永乐年间开始直到清朝,这里的村民一直聚居在这里。”

“奇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