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还以为李润山只是想要财宝,照他们看到的情况看,李润山早在民国初年,就已经想找到郑和的墓葬,只是村民哪怕经历严刑拷打,也不愿意告诉他入墓葬的法子,他这才没有得逞。
因此,这些村民也被黑衣僧人做成了人皮尸囊!
白川看完了全程,只觉得李润山杀人如麻、死有余辜,这些村民按理来说,也是属于海藏校尉的一支,替郑和先生忠心耿耿守墓,却被这样的土匪冤杀屠尽,到底是冤屈了他们,也难怪这些村民死后会化为游魂,继续活跃在村子里。
“走吧,我们已经听到自己想要的了。”
白川点点头,和岳美缘一起出了人群返回石窟,等回到石窟里,他把从祠堂听到的情况,告诉给阎姑他们。
阎姑他们听惯了李润山欺男霸女的恶事,他干出什么事都不奇怪,只是,他们没想到,李润山也想找到郑和宝藏,这一点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公审的卷宗,都没有透露过这一点。
岳美缘好奇问道:“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是李润山身边的黑衣僧人,把村民做成了人皮尸囊,同时,他这个人估计也是鬼骨降的主人。”
她顿了顿,语气神秘起来:“那也就是说,宅子外面用马贵宝的尸体警告我们的,也是这个僧人?要是按这样算的话,这黑衣僧人可是已经一百多岁了?普通人真的能活一百多岁还不死吗?”
阎姑点点头:“普通人寿命确实有限,但是,一些有道行的南洋降头师,他们可不是普通人,确实能利用某些秘术,增长自己的寿命。”
说完,她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当时发现鬼骨降在吞噬大量血肉时,就在好奇她滋养的主人到底是谁,现在来看,那鬼骨降吞噬血肉,滋养的主人其实是这个僧人,如果是这样来理解的话,那这老僧活个一两百岁确实不是问题,甚至,就连他们的容貌都可以比普通人年轻,看起来只相当于中年的四五十岁。”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这样的秘术?”岳美缘好奇问道。
阎姑点点头:“确实,我们看到的鬼骨降就属于滋养宿主的降头之一,除此以外,还能通过豢养灵蛊,吞吃身体里所有的毒素和废物,让身体永远保持纯粹干净,只要致老物质不出现在身体里,也能维持身体永葆年轻,又或者,降头师可以拿滋补的药草、走兽、人的脑子、胎盘、心脏、血液来淬炼丹方药汤,也能做到维持身体容貌。”
“只是!”
阎姑话锋一转:“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人体要经历的自然规律,强行用秘术改变也只是一时的,最终还是要经历衰老死亡,为了达到永葆青春的这一目的,他们就必须不停地吞吃血肉,来保持身体容貌。”
“那,这僧人从民国时期活到现在,到底害了多少人命。”
这一点,所有人都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清楚,僧人身上血债累累。
“那他怎么和李润山扯在一起了?”
岳道乐觉得,这样厉害的僧人,应该不会贪图什么钱财富贵,对他们来说,拥有无尽的时间,才是唯一所求。
岳美缘点点头:“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我感觉李润山对他言听计从,本来李润山是想把这些村民给抹了脖子,是这僧人给他说了些什么,才让他改变了主意,转而让这僧人把村民都做成了人皮尸囊。”
她眼前一亮猜测道:“会不会,李润山想要寻找郑和墓葬,也是这个僧人的授意,实际上是僧人想找到郑和墓葬?”
“有可能!”
白川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朝众人点点头说道:“郑和先生的墓葬,大概率是没什么财宝的,里面有的东西恐怕最珍贵的,就是海藏图的抄本,他们想要找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海藏图的抄本,我想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僧人为什么要处心积虑,要问出郑和陵墓的位置。”
“可是,天坑再大也就那么大面积,他们自己下去找找不就行了?”
阿克示意他们看向天坑,这座天坑面积再大,这一座山脚的范围,他们多派人力也是能搜查过来的。
“或许,郑和的墓葬与众不同呢?”
岳美缘解释道:“李润山他们早就知道郑和的墓就在天坑底下,非要逼问这些村民墓葬的入口,大概也是因为下到天坑很难,哪怕真的下去了,也未必能找到陵墓的入口,又或者说,郑和保存尸身的地方极度危险,没有村民提供的法子,他们也不敢保证能活着回来,无论情况是什么,他们纵然知道郑和的墓葬就在坑底,却也不敢贸然下去。”
白川点点头:“那我们也不能贸然下到天坑了,李润山身边那么多能人都未必能下去,我们下去肯定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我看等今天晚上过去,我们在村子里找找线索,说不定真的能找到记载有下天坑的法子!”
众人打定了主意,也都不再说话,一直等到幽魂夜游彻底结束,才算是从石窟里出来。
经历一夜冤魂游荡,村庄已经恢复平静,等第一道天光照入天坑,村庄里瞬间安静下来,就好像昨晚上的游魂夜行是他们的幻觉,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院落痕迹和物品使用的痕迹不会说谎,这些游魂切切实实借助人皮尸囊,在夜晚活了过来,继续他们生前死亡的最后一天!
阎姑看向恢复死态的尸囊:“距离这些尸体死亡已经过去七八十年,也许,那南洋邪僧已经把村庄翻过来一遍,他们都找不到的东西,我们又该去哪里找?”
白川思索片刻,眼前一亮:“族老临死前说过,只要他不透露出去,那他们就别想找到进入郑和陵墓的法子,如果是这样说的话,他身上一定有线索,我们先去族老家里,去找找他身上的东西。”
白川他们决定先按这一条线索寻找陵墓入口,回忆着昨晚上族老出入的宅院,来到距离祠堂不远处的高门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