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尴尬看着儿子。
这儿子好是好,就是不懂得什么是谦虚。
宋莹倒是羡慕的很。
庄北望那可是在棉纺厂都出名的。
上学五年,年年第一。
按林栋哲看的水浒连环画里的话来说。
那可是坐棉纺厂附小头把椅子的。
宋莹不由说道:“北望,我家栋哲以后你可得多照顾着点,有你一半……
不,有你一半的一半学习好我就知足了。”
“妈。”
林栋哲幽怨的看了眼宋莹。
吃的好好的,干嘛说什么学习的事。
这饭都没什么味道了。
庄北望点头说:“一个院里的。应该的,栋哲可聪明的,以后考大学没问题。
林叔,宋姨,你们放心,我肯定照顾着。”
“哎呦!”
宋莹捂着嘴乐,“玲姐,你家孩子好会说话哦。”
黄玲瞥了眼庄北望,示意他少说话。
庄北望撇撇嘴,林栋哲原剧里都能考上大学。
没道理他再辅导着反而考不上。
宋莹胳膊肘撞了林武峰一下,“栋哲能考上大学。你信么?”
林武峰摇摇头,低头扒饭。
林栋哲看在眼里更生气。
别人不信任他算了。
怎么爹妈都不信任他。
林栋哲筷子往碗上一拍。
双手抱在胸前,:“大学?好了不起!我将来考上给你们看看!”
宋莹噗嗤乐了,“瞧瞧!出息了!”
黄玲忙圆场,夹菜给林栋哲,“栋哲,咱不生气,先吃饭。”
林栋哲头偏一旁,“不吃了!气都气饱了!”
说着人起身跑出小院去了。
宋莹笑着喊:“栋哲,车跑远了。就在巷子里玩。”
黄玲有点担心:“那个……是不是要追上看看?”
宋莹笑着摆手:“没事,没事。一会儿就自己回来了。”
“呵,呵呵。”
黄玲尴尬笑笑。觉得宋莹这妈心真大,一点不靠谱。
难为林栋哲这孩子能平安长这么大。
庄北望反而觉得宋莹这种方式挺好。
也难怪林栋哲越长越出息。
吃过饭,黄玲对宋莹对待儿子的态度还是耿耿于怀。
“你说这宋莹,怎么自己收拾的光鲜亮丽,对儿子怎么就不上心呢?”
庄北望笑笑,反问:“那您觉得怎么才算上心?
鞍前马后跟个老妈子似的伺候着?
妈,其实有时候,你该向宋阿姨学学。”
“什么老妈子似的?”
黄玲没好气说:“你是嫌我管的多了吧?
还有,我向宋莹学习什么?
学她让栋哲一样烂着裤裆满街跑?
我可做不来!”
庄北望也不指望黄玲能学会宋莹这种放养式的教育方式。
两人完全不一样的性格。
笑了笑,庄北望郑重道:“妈,老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
宋阿姨不像你现在看的那样。
等处长了你就知道了。
我让你学学人宋阿姨过日子的生活的态度。
你就会发现,过日子原来还有不一样的过法。”
话题有些沉重,黄玲偏过头,不让泪水被儿子看见。
“小孩子,少操点大人的心。”
庄北望撇嘴:“那还不是因为你们这些大人太不让人省心了。”
说完,赶紧出了屋。
黄玲呆愣半天,这话怎么听着耳熟。
半会才想起来,筒子楼大人骂小孩不就是这样说的。
你们一天天的,能省点心不?
“这孩子!越来越皮了。”
黄玲笑着摇头。
庄北望出了屋,敲了敲林武峰家门。
“林叔,我来说会话。”
林武峰正看书着,听到庄北望要过来。
和嗑瓜子的宋莹对视眼,说道:“进来吧,我这会儿也闲着没事呢。”
庄北望进门,见林武峰手里看的是本手抄本的书。
不由好奇的多看了两眼。
林武峰将书递过去,“看过吗?”
庄北望看封面,上边手写的书名。
《第二次握手》
庄北望眸光惊讶,:“张扬的书?”
林武峰讶异的看着庄北望:“你知道这书谁的?”
庄北望点点头,“听说过,没看过。”
手抄《第二次握手》,可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庄北望也是前世的时候了解过。
这本书是张扬18岁时候,以自己舅舅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写的。
刚开始是一篇短篇,63年发表,名叫《浪花》。
64年的时候又扩充成中篇《香山叶正红》。
70年又改名《归来》。
然后在特殊岁月里以手抄本形式在全国传开。
72年时候,小说被京城标准件机修厂工人刘展新翻刻成油印本。
因手抄本封面封面遗失,被改名为《第二次握手》。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不高明的爱情故事。
药物学家苏冠兰和物理学家丁洁琼相爱,遭到苏父反对。
后来,丁洁琼去了国外,参与了原子弹设计制造工作。
苏冠兰则由父亲包办,和医学专家叶玉菡结婚。
建国后,丁洁琼毅然回国,参与国家建设。
历经磨难的苏丁二人最终重逢,实现第二次握手。
这本书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女主丁洁琼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
这句话,让只谈革命,不谈爱情年代里的一代人刻骨铭心。
不过,这书目前还是禁书吧?
庄北望记得,79年的时候,这书和作者才平反。
98年,这书被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来着。
“这书,好像……”
庄北望笑笑,将书滴还给林武峰。
虽然离改开将近,但现在的风向还是要讲究正确性。
林武峰笑笑,将书放在桌子上。
“北望,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些事叔叔不说你也能自己看懂。”
庄北望点头,“我懂,历史都有其局限性。”
林武峰大为震惊,庄北望眼界和思想的深度远超他的想象。
“北望,你想和我聊什么?”
这一刻,林武峰不再把庄北望当孩子看了。
庄北望搓搓鼻子,“赚钱的事。林叔感兴趣不?”
Ps:本书年代资料来自种果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