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收获:166元!
家里发生这么大事情,自然得庆祝一下。
原本母亲宋美慧打算喊人过来,好好整一顿。
结果被夏林拦了下来。
至于理由嘛,也很简单:
得赶在明天之前把蜂蜜挤出来!
这样才方便去集市上贩卖。
夏林带回来的巢蜜可不是蜂蜜。
更准确来说,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种晶莹剔透的液态蜂蜜。
它由巢蜱与蜂蜜组成。
想要得到纯粹蜂蜜,必须想办法将二者分离。
这年头也没有摇蜜机之类的玩意。
农村想要得到纯粹蜂蜜,只能靠自己加工。
简单对付了口晚饭。
让母亲宋美慧收拾碗筷去洗碗,夏林带着五姐与父亲开始处理巢蜜。
挤蜜方法并不复杂。
先准备一个干净的捅,在桶口放一个簸箕,再用纱布将巢蜜包裹起来,置于簸箕上。
然后用力挤压纱布,让蜂蜜从纱布中渗出来就行。
如果不是很着急的话。
还能用大石头压在纱布上替代人工挤压。
那样效率是低了点,不过节省力气。
当然了,夏林这次掏的巢蜜实在太多。
用大石头的话,别说一晚上。
一周都不见得能弄完。
为了不耽误第二天集市售卖。
只能一家四口轮番上阵!
从吃完晚饭一直忙活到深夜。
总算将一百多斤巢蜜全部变成蜂蜜!
..
.....
翌日,天还没亮,夏林就被叫了起来。
不得不说,年轻就是资本。
昨天还累的跟狗一样。
也就睡了三四个小时,起床生龙活虎。
哪像前世,只是一连来了两发。
第二天就腰酸背痛,哪哪都感觉犯虚!
简单洗漱,就着蜂蜜水对付了几口杂粮饼子。
夏林带着夏桂娟就直奔小镇。
下河村距离镇子不算太远,二人骑着自行车也就花了1小时就赶到目的地。
此时,这里已经满满当当全是人。
二人走了一圈,结果发现有利位置都被其他商贩占了。
夏桂娟有些幽怨地看了眼六弟。
要不是他磨磨蹭蹭,他们最少能提前20分钟赶到这里。
到时候说不准会有好位置摆摊。
夏林也是一脸的无语。
他知道赶集要趁早,但这也太早了点吧?
这才不到五点,集市上就已经如此热闹。
这个时代的人都不需要睡觉的吗?
“打鸣公鸡都不带起这么早的...”
暗暗吐槽了几句,夏林带着夏桂娟直往集市东边走。
既然玩不了零售,那就找人批发好了。
反正他本来也有这个打算。
稍微提前一点也没问题。
集市东边。
相对于西边,这里的商贩数目明显要少。
不过,顾客却更多。
与风水无关,纯粹是这里很多商贩售卖的东西品种更多。
这跟逛超市是一个心理。
消费者都喜欢在商品种类更丰富的地方消费。
当然,夏林的目标可不是那些商贩。
在夏桂娟疑惑眼神中。
他找到一个大光头。
直接走上前,招呼道:
“三哥,我这有点好东西,不知道你收不收?”
光头大名刘三,外号铁嘴哥。
之所以叫这个外号,主要是恭维他为人豪爽、一言九鼎!
夏林上辈子为了赚钱,也倒腾过一段时间山货。
对这家伙印象极深。
不得不说,刘三确实是个人物。
从70年头子就开始倒腾山货。
南方、北方都有路子。
只要你能拿出好东西,他就能给得起价格。
光这也就罢了。
最让人钦佩的是,他给的价格不仅公道,而且说话算话!
这年头民间交易可没有合同之类的玩意。
基本都是口头约定。
大家都知道,这个口头约定方便归方便。
但它有一个极大弊端。
就是不够稳妥。
买卖双方都可以随时反悔。
可刘三不一样。
只要是他说出来的价格。
那就是一口唾沫一根钉。
哪怕今天说好的价格,明天货物掉价。
不值这个钱。
他也会按照约定给你高价!
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愿意跟他做生意。
在这一片大小也算个人物。
刘三上下打量了下夏林。
撇了撇嘴道:
“别吹牛逼了!”
“看你这毛都没长齐的样子,能有啥好东西?”
指了指不远处的杂货铺,道:
“你要卖野兔、野鸡啥的,那边也是我的店。”
“跟里面的人说是我让你来的,他们会给你高价。”
夏林摸了摸鼻子。
果然不论在什么年代。
年轻人都容易被人小觑。
不过光听这几句话就可以肯定。
此人性格与外界传言并无误差。
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合作对象!
心念至此。
也不废话,夏林直接将桶盖在掀开。
顿时,一股蜂蜜独有的清香飘出。
刘三抽动了下鼻子。
又扭过头瞅了眼夏林身边的两个大桶,顿时瞪大眼睛。
“这些不会都是蜂蜜吧?”
“嗯。”
夏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柄木勺。
在桶里狠狠搅拌了几下。
随后舀出一勺。
再慢慢倾倒。
粘稠蜂蜜在虚空拉出一条长长细线。
晶莹剔透。
蜂蜜质量不用多说。
见此状况,刘三顿感脸上躁得慌。
他这前脚才说别人拿不出好东西。
后脚对方就拎出两大桶蜂蜜来。
看样子最起码百来斤。
打脸来的也太快了!
“那什么,对不住了,兄弟...”
摆摆手,夏林无所谓道:
“没啥对不对得住的,都是玩笑话。”
“蜂蜜你这收么?收的话我就都兑给你。”
“懒得零售。”
“收!必须收!”
“你等我一下。”
刘三一溜小跑回去。
没一会功夫,就从杂货店里带出一个人。
不用夏林与夏桂娟动手。
二人直接将大桶拎回店铺。
蜂蜜质量杠杠的,再加上刘三因为刚才的事情,心理也有点过意不去。
因此交易过程相当顺利。
共115斤野生蜂蜜,全部按照一块四一斤结算。
合计161元。
刘三又给补了5块,到手166元。
六六大顺~
这让夏林对刘三印象的更好。
倒不是因为五块钱的事情。
当然了,84年的五块钱也不算少了。
但更重要的是。
其他商贩收货都是拼命压价。
刘三不仅不压,还反过头添上一点。
就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
40年后都有很多商贩做不到!
“难怪对方未来能把生意做那么大!”
夏林依稀记得,在他重生之前。
刘三已经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商!
名下十几家大型商超。
对方的成功并非偶然。
谈好生意,夏林跟夏桂娟也没着急走。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夏林可不是守财奴性格。
之前没钱也就算了。
现在有钱了。
哪里还能继续穷困?
夏林大手一挥,买买买!
懒得跑去其他地方,直接在刘三杂货店消费起来。
大米,白面,麦乳精...
要不是担心背不动。
夏林恨不得将钱都花了!
等二人走出杂货店大门时。
夏桂娟整个人都是迷迷糊糊的。
她这辈子都没有这样乱花过钱!
.......
ps:原创不易,感谢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