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羊角灯笼

换源:

  顾方云身形摇晃,鲜血顺着下巴不断滴落,胸前衣襟被染得鲜红,犹如绽放的红梅。但他目光如炬,

凝视着瘫倒在地的宁王殿下,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场。这场巅峰对决,最终以顾方云越级取胜落下帷幕。

“冷静沉稳、出手决绝,堪称将帅之材!”主考官目光深邃,紧紧盯着顾方云,内心满是赞赏。大明自开国以来,边疆战事不断,对军队将帅的要求极为严苛。

唯有临危不乱,方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准确判断;唯有果敢决绝,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唯有手段狠辣,才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顾方云在这场对决中的表现,无疑完美契合了一名大明武将应有的特质!

“这样的人才,不应在顺天府埋没,军队才是他最好的历练之地。”就在顾方云一拳定胜负的瞬间,主考官心中已然做出决定。

待这场比试结束,他便立即给九门提督写一封举荐信,大力推荐顾方云。作为执掌京城防务的关键人物,九门提督的举荐足以让顾方云直接进入京营核心。

“这顾方云,年纪轻轻,竟能越级挑战,还击败了宁王殿下。就算在同境界武者中,他也是佼佼者。他展现出的冷静与果断,实在令人惊叹。”

人群中,几位同样处于聚元境的青年,原本摩拳擦掌,打算挑战顾方云。然而,目睹了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后,纷纷打消了念头。

顾方云退到殿角的帷幕下,缓缓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运转体内功法。随着功法的运转,一股暖流在体内缓缓流动,受伤的经脉和脏器也在逐渐修复。

“顾兄,你伤势如何?”戚报荣一脸担忧地挤过人群。

“无妨,已经好多了。”顾方云语气平淡,仿佛刚才那场生死对决只是小事一桩。周围众人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他们这才发现,顾方云呼吸均匀,气血平稳,胸前的伤口竟已开始结痂。

“五十四号,顾方云。”主考官高声宣读。顾方云向戚报荣点头示意,稳步走上比武台。他刚准备动手,对面的对手便躬身认输。

“小公子武艺高强,在下自愧不如。这场比试不用比了,我认输!”这人深知自己与顾方云的差距,十分干脆地选择了放弃。

接下来的比试毫无悬念,面对主动认输的对手,顾方云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偶尔遇到几个坚持比试的聚元境武者,也被他三招两式轻松击败。最终,顾方云毫无争议地夺得武比第一名!

一番激烈角逐后,武比的第二、三名也尘埃落定。戚报荣虽然全力以赴,但终究稍逊一筹,止步二十名开外。

“顾方云,恭喜你夺得第一!这是武比奖励的武谱,收下吧!”颁奖的是九门提督周正雄,

身着玄色锁子甲,披着墨色披风,威风凛凛。他双手捧着一册金册,宣读了一番皇恩浩荡的话语后,将金册交到顾方云手中。

“多谢周大人!”顾方云恭敬行礼,心中却暗自警惕。这位手握京城兵权的关键人物亲自颁奖,显然与主考官的举荐有关。

“好好努力,顺天府防务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周正雄意味深长地拍了拍顾方云的肩膀,便转身离去。

看着周正雄远去的背影,顾方云将皇室奖励的拳谱和征天破岳拳谱小心收好,转身对戚报荣说道:“武比已经结束,文试想必也进行得差不多了。你要不要一起去?”

“去,当然去。武比我起步晚,但文试可是我的强项。”戚报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从演武堂出来,穿过武勇殿,二人来到文试的场地。巨大的朱漆宫灯高高悬挂在殿门上,下方人头攒动,士子们进进出出,个个兴致勃勃,热烈讨论着元宵文试中的谜题。

穿过大门,便是文德殿。与武试场地不同,这里被一道道柔软的帷幕分隔成九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悬挂着许多朱漆宫灯,宫灯上写满了灯谜和对联。每一个区域即为一关,越往里走,谜题越难。

顾方云二人走进第一道帷幕,发现里面的朱漆宫灯上的谜题已全部被撕下,殿内空无一人,只有一位老儒生守在宫灯旁。

“二位公子是来参加文试的吧。这一关的谜题已全部被猜完,二位公子可直接进入下一关。”老儒生微笑着解释道。

“老师,前面的人把谜题都猜完了,后面的人直接进入,这对其他人是不是不太公平?”戚报荣恭敬行礼,提出心中的疑问。

“并非如此。越靠前的关卡,谜题越简单。若连前面的谜题都答不上来,进入后面的关卡也难以应对。

反之,若能通过后面的关卡,前面的谜题自然也不在话下。所以,前面的谜题解不解,并无太大影响。”老儒生耐心地解释道。

二人行礼后,进入第二层帷幕。这里的谜题同样已被全部猜出,地上满是纸屑。按照文试的规矩,每猜出一道题,就要将贴有谜题的纸撕下。

二人一路前行,直到第七关,才看到一些士子。

“朝廷推行儒家教化,历经千年,如今人才辈出。就连顺天府的世家大族子弟,也都是藏龙卧虎。”顾方云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暗自感叹。

在武道方面,世家子弟凭借资源优势占据先机。但在诗词文章上,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七层谜题全部被猜完,足以彰显顺天府士子深厚的文学底蕴。

二人走到一个宫灯前,戚报荣挑选了宫灯一侧的灯谜,上面写着“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下方提示“猜一字”。

“我猜是‘拿’字。先生,对吗?”戚报荣拱手问道。

“公子聪慧,正是‘拿’字。恭喜过关,请进!”老儒生笑着撕下谜面。

“顾兄,那我先进去了。”戚报荣转身向顾方云道别。按照元宵猜谜的规矩,猜出谜底后需立即进入下一关,不得逗留,以免造成拥堵。

“嗯,去吧。我随后就到。”顾方云点头回应。

戚报荣刚走,老儒生便指着宫灯上的一副上联“碧水映霞霞映水”,对顾方云说道:“此联回文倒读皆通,公子不妨试试。”

顾方云略作思索,开口道:“蓝天连海海连天”。

老儒生眼睛一亮,拍手称赞:“妙哉!对仗工整,意境开阔,同样回环可读,公子才思敏捷!”说罢,老儒生便撕下对联纸,示意顾方云过关。

接着,老儒生又指向一条灯谜:“谜面‘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公子请。”

顾方云脱口而出:“是‘西瓜’。”老儒生惊叹顾方云思维敏捷,随即将谜面撕下。凭借出众的才思,顾方云又接连解开数道难题,过关速度惊人,每一层帷幕前,他停留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呼吸。

“这不是顾家的次子吗?他怎么在文事上也这么厉害?”

“就是,听说他很少去国子监上课,怎么会这么厉害!”

“人比人,气死人。我在这里苦思冥想了半个时辰,他不到一炷香时间就进去了。”

周围注意到顾方云的人,纷纷议论起来。文德殿中不乏擅长解谜的高手,也有人一路顺风顺水,但像顾方云这样,几乎看一眼就能说出答案的,实属罕见。

顾方云并未理会众人的议论,继续向文德殿深处走去。当他来到第八关时,却发现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数十位学子围在一盏巨大的朱漆宫灯前,对着上面的一道谜题愁眉苦脸。那是一道连环灯谜,需要猜出五个谜底,且后一个谜底必须包含前一个谜底的某个字。

“这道题从清晨卡到现在,还没人能解出来。”一位学子见顾方云走近,苦笑着说道。

顾方云定睛一看,只见第一道谜面写着:“小小金坛子,装着金饺子,吃掉金饺子,吐出白珠子。”他略一思索,便开口道:“是‘橘子’。”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顾方云却没有停顿,继续解出后面四道谜题。当他说出最后一个谜底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用震惊的目光看着这个年轻的武者。

“好!好!好!”一个爽朗的笑声从帷幕后传来,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者缓步走出,正是国子监祭酒陆明渊。“老身在此守了整整两个时辰,就等着看谁能解开这道题。没想到竟是一位武者拔得头筹!”

顾方云连忙行礼:“学生侥幸,让老先生见笑了。”

陆明渊上下打量着顾方云,眼中满是欣赏:“能文能武,实乃国之栋梁。若不嫌弃,老夫愿收你为徒,亲自教导。”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国子监祭酒亲自收徒,这可是天大的机缘!顾方云心中一动,这正是接近朝堂核心的绝佳机会。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恭敬答道:“承蒙老先生厚爱,只是学生已有师承,实在不敢再拜他人。”

陆明渊微微一愣,随即大笑:“好!好!有原则!既然如此,日后若有疑难,尽可来国子监找我。”

顾方云再次行礼致谢,心中却暗自警惕。这位祭酒突然出现,恐怕不只是为了一道谜题这么简单。看来,自己在文武双试中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带着复杂的心情,顾方云继续向最后一关走去。等待他的,不仅是文试的最终挑战,更是各方势力的暗中较量。而他,早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