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永续

换源:

  东京塔的电梯在250米处停住,最后一段路需要徒步攀登。周浅的指尖划过锈迹斑斑的扶梯,金属表面残留着细微的蓝色结晶,在阳光下像碎钻般闪烁。走在前面的林修突然停下,伸手拂去通风管口的蛛网——网上挂着七颗排列成北斗七星状的水珠。

“就是这里。“他指向标有“设备间“的金属门,钥匙孔形状特殊,像个无限符号。

周浅抬起左手,无名指的星轨印记微微发热。当她把手指贴近门锁时,结晶状的蓝光从印记中流出,填满了钥匙孔的轮廓。门锁发出古老的机械声,缓缓开启。

门后不是预想中的机械室,而是一个微型天文台。半球形穹顶投射着实时星图,中央望远镜旁站着位穿白色研究服的女性——林修的母亲背对着他们,银发用铅笔随意挽起,正往观测日志上记录数据。

“频率稳定在7.77赫兹。“她的声音比全息影像里更加温暖,“比预计的恢复速度快了28%。“

林修的呼吸明显停滞了一拍。周浅悄悄握住他的手,感受到星轨印记相互呼应产生的细微电流。

“妈...“这个简单的音节在林修喉咙里滚动了三次才成功发出。

女人转身的瞬间,周浅看到了林修眼睛的起源——同样的琥珀色,同样在虹膜边缘有一圈金纹。她左手的星轨印记与周浅的如出一辙。

“修儿。“她放下钢笔,目光扫过两人交握的手,“还有周浅。我一直在等双重观测者完成闭环。“

空气中有种特殊的静电,让周浅的头发微微飘起。林修母亲——苏教授——的视线太过透彻,仿佛能直接读取他们记忆里的所有时间线。

“您一直在这里?“周浅问,“从坠楼那天起?“

“从所有可能的坠楼时刻起。“苏教授调整望远镜焦距,穹顶星图随之变化,“在部分时间线里我确实死了,但在更多可能性里,我把自己量子化藏进了第七观测站。“她指向东京塔的钢架结构,“这座塔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量子共振器,铁塔结构恰好形成法拉第笼。“

林修触摸着控制台上的刻痕——与实验室胶囊舱上相同的莫比乌斯环符号:“所以那天推您的人是...“

“被克罗诺斯寄生的张远,或者说,张远的某个时间线变体。“苏教授调出监控录像,画面显示多个时间节点里,不同装扮的张远都在试图接近天文台,“他们需要我的研究完成系统升级。“

周浅注意到墙角堆着几十本笔记本,每本封面都标着时间范围。她随手翻开最近的一本,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方程和星图,边缘处画着小小的蝴蝶。

“观测日志。“苏教授走过来,手指轻点页面,方程立刻立体化为全息投影,“我在这里同时观测所有时间线的你们。每当双重观测形成闭环,就会削弱克罗诺斯对那条时间线的控制。“

投影展示出关键画面:高三教室里周浅与林修初次对视;天文台暴雨夜两人的手掌相触;实验室胶囊舱内跨越玻璃的凝视...

“双向记忆追溯...“周浅恍然大悟,“不仅是技术,更是锚定方法。“

苏教授赞许地点头:“情感共振产生的量子纠缠,是任何系统都无法模拟的变量。“她突然咳嗽起来,金纹在虹膜边缘明灭不定,“但现在我们需要处理更紧迫的事。“

她按下隐藏按钮,地板滑开露出球形舱体——与困住林修的装置一模一样,只是内部悬浮着个发光的蓝色核心。

“克罗诺斯主脑的碎片。“苏教授的声音变得严肃,“东京塔关闭后,它转移到了这里。“

林修本能地把周浅护在身后:“为什么不摧毁它?“

“因为它是用我的量子印记制造的。“苏教授苦笑,“彻底摧毁会导致所有时间线坍缩。除非...“

“除非有另一个同等强度的印记替代。“周浅接过话,看向自己的星轨标记,“这就是您设计双向观测的原因。“

沉默在三人之间蔓延。穹顶星图自动更新,显示猎户座附近有颗新出现的蓝星。苏教授的表情变得柔和:“看,你们创造的印记已经影响到天体层面了。“

林修突然走向球形舱,将手掌贴在表面。舱内的蓝光立刻变得躁动,形成漩涡状图案。

“它记得我。“他的声音带着冰冷的怒意,“七年了,它还在尝试同化我。“

周浅也上前一步,与林修并肩而立。当两人的星轨印记同时接触舱体时,奇迹发生了——蓝光被分解成无数光点,重组为银河系的缩影,其中地球位置闪烁着温暖的金光。

“完美的双重观测...“苏教授的声音微微发颤,“现在你们明白了?真正的第七观测站从来不是地点,而是状态。“

她从工作台抽屉取出小巧的金属盒,里面躺着第三枚星轨戒指:“当三个同源印记同时存在,就能重构克罗诺斯的核心代码。“

林修接过戒指,眼神复杂:“代价是什么?“

“总得有人继续观测。“苏教授平静地整理银发,“我累了,该换班了。“

周浅突然明白过来:“您要进入休眠舱?!“

“不是牺牲,是换岗。“苏教授微笑着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三枚印记同时亮起,“我会在量子层面守护系统,而你们在物质世界继续修正时间线。“

她指向墙上的一张老照片——年轻的孟爷爷抱着望远镜站在沙漠中:“老孟是第一任观测者,现在轮到我了。七年后,会有人接替我。“

林修的手紧握成拳,指节发白:“我们刚找回您...“

“修儿。“苏教授捧起他的脸,“真正的母亲从未离开过。每个给你递伞的路人,每个借你笔记的同学,都是我在不同时间线的化身。“她转向周浅,“包括那个暴雨夜叫醒你的同桌。“

记忆碎片在周浅脑海中炸开——高三教室里的林修确实有双异常成熟的眼睛;天文台暴雨夜他的手掌温度过高;就连实验室里的“林修“也时而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洞察力...

“您一直在...“周浅的喉咙发紧,“所有关键节点...“

苏教授眨眼,虹膜金纹流转:“母亲总是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她。“

舱体突然发出警报,蓝光剧烈闪烁。苏教授快速操作控制台,调出全球监控画面——各地昏迷者陆续苏醒,但他们的右手无名指都出现了微弱的蓝纹。

“残余同化。“她神色凝重,“必须在下一个七小时周期内完成转换,否则克罗诺斯会通过这些人重组网络。“

没有更多告别的时间。苏教授拥抱了林修,在他额头留下个发光的金色唇印,又握住周浅的手:“记住,观测的关键不是看,而是被看。“

她踏入球形舱的姿势像回家般自然。当舱门关闭时,蓝光瞬间被染成金色,如同微型太阳。周浅的星轨印记剧烈发烫,与林修的一起投射出三维星图——正是孟爷爷书店地下室里那幅,只是现在所有星辰都通过金色光线相连。

“我们该走了。“林修的声音异常平静,但周浅看到他眼角有未落的泪光,“还有很多时间线需要修正。“

他们离开时,东京塔的钢架结构微微震动,发出奇特的共鸣声。电梯下降过程中,周浅靠在林修肩上,发现他的体温比常人略高——这是长期量子共振的副作用,也是苏教授留给她的最后提示。

“接下来去哪?“她问。

林修按下1楼按钮,从口袋里掏出张电影票——《2001太空漫游》4月17日场,座位号7-F。

“开始的地方。“他的星轨印记在昏暗电梯里闪着微光,“星轨书店的第七层。“

电梯门开时,周浅注意到大厅的电子钟显示着特殊的时间:07:07:07。门外站着穿便服的张远,他右眼下的疤痕已经愈合,手里拿着两杯咖啡。

“加七块方糖。“他递过杯子,眼神清明,“老孟在书店等你们。顺便说,我现在的身份是东京大学神经量子学研究助理——这个时间线还不错。“

阳光穿过玻璃幕墙,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地上,奇妙地融合成莫比乌斯环的形状。周浅抿了口咖啡,甜度完美。她与林修十指相扣,星轨印记相触时产生的不是电流,而是某种更为永恒的东西——像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的、最基本的量子纠缠。

走出东京塔时,一群鸽子掠过晴空。周浅抬头,恍惚看到塔顶观测窗后有个银发身影正向他们挥手。当她眨眼再看时,那里只有云朵飘过,和一颗刚刚亮起的、不属于任何星图的蓝色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