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欣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镇兴起,生意蒸蒸日上。
她心中的雄心并未止步于此,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一站,便是与来自遥远国度的陈外商洽谈合作。
初次见面,陈外商的穿着打扮就让舒欣眼前一亮,他们服饰华丽,举止优雅,带着一种异域的神秘感。
寒暄过后,便进入了正式的商业谈判。
然而,随着谈判的深入,舒欣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陈外商提出的合作要求,在她看来简直闻所未闻。
“尊敬的舒女士,”陈外商操着略带口音的语言,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在我们国家,签订合约之前需要进行一种特殊的仪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随从拿出一个造型奇特的香炉和一些不知名的香料。
舒欣和赵谋士面面相觑,这与他们熟知的商业流程大相径庭。
“陈先生,”舒欣尽量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我们对贵国的文化习俗了解有限,不知能否省略这个环节?”
陈外商的脸色微微一沉,“舒女士,这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商业传统,如果您拒绝,我将视为您对我们文化的不尊重。”
为了促成合作,舒欣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然而,不熟悉仪式的她,在点燃香料的环节出了差错,浓烟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呛得众人咳嗽不止。
陈外商勃然大怒,指着舒欣厉声说道:“你这是对神灵的亵渎!”他猛地站起身,作势要离开。
“陈先生,请息怒!”李翻译急忙上前解释,好一番劝说,才让陈外商勉强平息了怒火。
但合作的氛围已经变得剑拔弩张。
更棘手的还在后面,陈外商提出的利润分配方式也与舒欣的预期相差甚远。
他坚持要采用一种复杂的比例分成,并附加了许多苛刻的条件。
接连的挫折让舒欣感到身心俱疲,她意识到,文化差异远比她想象中更难跨越。
夜深人静,舒欣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揉着胀痛的太阳穴。
赵谋士轻轻敲门走了进来,“东家……”
赵谋士轻叹一声,走到舒欣身旁,低声说道:“东家,属下认为,我们应当请一位专业的跨文化顾问。”舒欣揉着太阳穴的手一顿,眉头紧锁,“顾问?那得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我们等得起吗?”
“东家,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如现在就拨乱反正。”赵谋士语气坚定,目光灼灼地望着舒欣。
“可……”舒欣刚想反驳,赵谋士又说道:“东家,您想想,今日这仅仅是点香出了差错,陈外商便如此震怒。若是将来在更重要的环节上出现文化冲突,后果不堪设想啊!”
“可这茫茫人海,去哪儿找合适的顾问?再说,这花费……”舒欣的声音带着一丝烦躁。
“东家!”赵谋士提高了音量,“我们现在赚的钱再多,若是在这关键一步上栽了跟头,那之前的努力岂不都付诸东流了?”
舒欣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中的焦虑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可……”
两人就这样僵持着,书房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一直站在门口的李翻译轻轻地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他看着两人剑拔弩张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开口:“东家,赵谋士,我……我有个想法。”
舒欣和赵谋士同时看向他。
李翻译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我想,我可以更加努力地去了解和解释两国的文化差异,或许……或许我可以胜任顾问的角色。”
舒欣和赵谋士都愣住了。他们看着李翻译,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李翻译继续说道:“我知道这很难,但我愿意尽我所能。我已经学习了多年的语言和文化”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力量。
舒欣看着李翻译坚定的眼神,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她仿佛又看到了一线希望,嘴角微微上扬,“李翻译……”
舒欣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纷乱的思绪,看向李翻译,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李翻译,你的提议很好,但仅仅依靠你一人之力恐怕不够。我们需要更全面的策略。”她转向赵谋士,“赵先生,你立刻安排人去搜集关于陈外商所属国家的详细资料,包括他们的商业习俗、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等。越详细越好!”
“是,东家!”赵谋士领命而去。
舒欣又转向李翻译,“李翻译,这几天你辛苦一下,多陪陪陈外商,带他四处走走,看看我们中国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商业运作模式。让他亲身感受一下我们中国的商业文化。”
李翻译精神一振,眼中闪耀着兴奋的光芒,“东家放心,我一定尽力!”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陈外商被舒欣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参观了舒欣的工厂,见识了高效的生产流程;他走访了舒欣的店铺,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顾客;他还参加了舒欣举办的商业聚会,结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商人。
舒欣并没有急于再次谈判,而是耐心地向陈外商展示着中国商业的繁荣与活力。
她以实际行动,向陈外商展现了中国商人诚信、务实、互利共赢的商业理念。
陈外商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舒欣的商业文化所吸引。
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感受到了舒欣的真诚与实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陈外商主动找到了舒欣。
“舒女士,”他语气诚恳地说道,“我想,我之前对贵国的商业文化存在一些误解。您的商业模式,值得我学习。”
舒欣微微一笑,“陈先生,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互相理解和尊重才是合作的基础。”
最终,舒欣和陈外商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
陈外商摒弃了一些自己国家过于繁琐的商业习俗,采用了更简洁高效的合作方式。
舒欣的商业版图成功拓展到了海外市场,她的声誉也开始在国外传播开来。
而陈外商也因为这次合作,对中国的商业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开始学习中国的经商之道,并将这种理念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舒欣站在码头,目送着陈外商的船队远去,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后,舒欣的目光又投向了国内……
“赵先生,”舒欣转身,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我们该着手准备新的项目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