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策》上线当夜,数据如狂飙的野马,以一种近乎碾压的姿态,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
首日播放量破两亿!
这是足以让任何一部S 级大制作都眼红到滴血的数据!
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前十几乎被《山河策》屠戮殆尽。
从剧情讨论到演员演技,从服化道考究到配乐恢弘,每一个细节都被无数双眼睛用放大镜审视,然后爆发出惊人的赞叹——观众们在弹幕里刷屏“这质感太绝了”,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与社交媒体自动刷新的提示音;视觉上,剧中的江山画卷、宫廷陈设仿佛跃然眼前,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幅古典工笔画,色彩浓烈却不失细腻。
然而,就在这泼天的赞誉之中,一股不和谐的暗流也悄然涌动。
弹幕区原本是观众们抒发激动与喜悦的海洋,此刻却被一些刺眼的字句分割得支离破碎。
“女帝太强势了吧?这是不是有点过了?”
“感觉男性角色都被弱化了,全成了女帝的陪衬,这不女权过头了吗?”
“虽然看得爽,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历史上哪有这样的女皇帝?”
这些声音,如同投入滚油的冰块,瞬间激起剧烈的反应。
支持者与质疑者在弹幕区短兵相接,争论不休,火药味越来越浓。
各大论坛也迅速开辟了新的战场,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山河策》:女性的狂欢还是历史的戏说?”“女帝苏绾,究竟想表达什么?”舆论的风向,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微妙起来。
就在这风口浪尖,苏绾,这位一手缔造了《山河策》传奇的灵魂人物,并未选择沉默。
她的微博,在沉寂了数小时后,发布了一篇长文。
没有激烈的辩驳,没有愤怒的指责,只有冷静而掷地有声的文字:“如果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为什么不能由女性来当这个书写者?《山河策》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与抗争的故事,无关乎性别凌驾,只关乎人性与理想。我们试图构建一个世界,在那里,女性的力量不再是被忽略的背景板,而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磅礴伟力。至于那些所谓的‘弱化男性’,不如说,我们更想展现的是,在真正强大的女性光芒下,男性角色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是同舟共济,还是因妒生恨,这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人性博弈。”
这篇文章,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引爆舆论场!
评论区里,有人高呼“说得好!凭什么女性就不能当主角,不能书写历史!”也有人冷嘲“又是一次政治正确绑架艺术创作”。
各大媒体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转载苏绾的长文,标题一个比一个醒目。
“苏绾回应《山河策》争议:历史的书写权,女性亦可执掌!”“《山河策》背后:一场关于性别与权力的深刻探讨!”一时间,关于《山河策》的讨论,从单纯的剧情好坏,上升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热度不降反升,竟是隐隐有破圈之势!
与此同时,剧中饰演反派谋士的沈砚,也凭借其出色的演绎,在首播几集后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他所扮演的卫祁,表面上对女帝萧明月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实则暗地里野心勃勃,手段狠辣,那种游走在忠诚与背叛边缘的复杂人性,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
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热烈讨论:“这个卫祁,看得我头皮发麻!眼神太有戏了!”“啊啊啊,又爱又恨!沈砚演活了一个权欲熏心的阴谋家!”“他看女帝的眼神,时而敬畏,时而算计,太复杂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在一次紧急安排的线上采访中,有记者尖锐地提问沈砚,是否觉得自己的角色只是为了衬托女帝的强大。
沈砚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眼神锐利如鹰:“我演的是一个在权力漩涡里挣扎的男人,不是谁的陪衬。卫祁有他自己的欲望,自己的信仰,以及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决心。他与女帝,是君臣,更是对手。这样的角色,才够劲,不是吗?”这段发言,再次将角色热度推向新的高峰。
观众们纷纷表示,沈砚的解读让他们对卫祁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
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意志的反派,远比一个脸谱化的工具人更能激发观众的追剧热情。
片场,紧张的拍摄仍在继续。
一场关键的“朝堂对峙戏”即将开拍,林晚饰演的女帝萧明月需要与一群心怀鬼胎的老臣展开激烈辩论。
原剧本中,大段的台词显得有些冗长,情绪的爆发点也不够集中。
顾砚作为执行导演,在拍摄间隙找到了林晚,低声与她商议:“晚姐,我觉得这段戏,可以把女帝的部分台词拆解开,融入更多的心理暗示和微表情。比如,老臣咄咄逼人时,你不需要立刻反驳,可以先用一个极具压迫感的眼神扫视全场,再配合一个轻微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冷笑,那种无声胜有声的威慑力,或许比长篇大论更有冲击力。”
林晚凝神思索片刻,苏绾在一旁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补充道:“顾砚这个提议很好。而且,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这场戏其实埋着后续一场重大政变的线索。你们现在看不出来,是因为它藏得太深,需要观众在后面的剧情中慢慢回味,才能品出其中的惊心动魄。”一句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这看似寻常的朝堂对峙,竟还隐藏着如此深远的伏笔!
众人对苏绾的编剧功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树大招风。
《山河策》的火爆,也引来了一些刻意的唱衰之声。
某位在圈内小有名气的影评人,洋洋洒洒数千字,撰文批评《山河策》“过于理想化女性政治能力”,并列举了剧中多个桥段,声称其“不符合史实”、“逻辑硬伤”、“纯属意淫”。
文章措辞犀利,引经据典,看似专业,实则充满了偏见与傲慢。
这篇文章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给《山河策》的口碑带来了一丝阴霾。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专业打假”,苏绾团队的公关部门一度十分紧张,准备连夜撰写反驳文案。
苏绾却摆了摆手,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不必急于辩解。空的笔战,只会让事情陷入无休止的口水仗。”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公开邀请那位影评人,以及几位在历史、社会学领域有建树的学者,参与一场小型的剧本研讨会。
研讨会上,那位影评人依旧盛气凌人,将他的“论点”又复述了一遍。
苏绾没有动怒,而是平静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针对影评人提出的每一个“不符合史实”的桥段,逐条解释其历史依据、合理的艺术加工逻辑,以及背后所承载的创作意图。
“您说女帝在早期推行的某项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但您可能忽略了,史料中曾有记载,在某个边缘王朝的末期,确实出现过类似的经济萌芽,虽然最终失败,但其理念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将其嫁接在《山河策》的世界观下,是希望探讨一种可能性。”“至于您提到的某个军事策略过于理想化,我们参考了历史上数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并结合了女帝萧明月的人物性格与她所处的困境,进行了一定的戏剧化处理。艺术创作,并非完全复刻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升华。”
苏绾的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反驳都有据可查,每一处艺术加工都道明了其深层含义。
随着研讨的深入,那位影评人的脸色从最初的倨傲,渐渐变得凝重,再到后来的尴尬,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引以为傲的“专业”,在苏绾详实而深刻的解读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最终,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研讨”后,那位影评人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苏导,我……我为我之前的浅薄与偏见,向您和《山河策》剧组道歉。是我误解了您的创作意图,未能看到这部作品深层的价值。”
翌日,该影评人公开发文道歉,并承认“自己对《山河策》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苏绾导演及其团队的严谨与用心令人敬佩”。
这一反转,再次让网友们炸开了锅!
“我去!苏导牛逼!直接把差评的脸打肿了!”“这操作太飒了!不跟你网上对线,直接拉过来当面教做人!”“路转粉!就冲苏导这格局和才华,《山河策》我追定了!”一场潜在的口碑危机,被苏绾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化解于无形,反而助推了《山河策》的声望。
深夜,剪辑室内灯火通明。
林晚在等待新一集粗剪版本的间隙,无意间在苏绾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厚厚的幕后笔记。
笔记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上面用清隽有力的字迹,密密麻麻记录着从剧本大纲到分集细纲,再到每个角色的命运走向与情感转折点,甚至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隐藏设定。
林晚看得心惊,她从未想过,苏绾对《山河策》的构思,竟已深入到如此细致入微的程度。
她仿佛能看到,苏绾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伏案疾书,呕心沥血,才构建出这个宏大而真实的世界。
她一页页翻阅着,当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的目光被一行字迹深深吸引。
那句话写在笔记的末尾,笔锋锐利,力透纸背:“我不是要创造完美的人,而是想写出真实的选择。”
林晚的心,猛地一颤。
她似乎瞬间明白了苏绾创作《山河策》的真正核心。
那些鲜活的角色,那些跌宕起伏的命运,那些令人扼腕或拍案叫绝的情节,归根结底,都是在展现不同立场下,人们所做出的“真实选择”。
镜头缓缓拉远,定格在林晚沉思的面容上。
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如同《山河策》中那波诡云谲的朝堂,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字幕缓缓浮现:“这一局,她写进了人心。”
《山河策》的热度持续发酵,女帝萧明月在剧中以雷霆手段扫清障碍,威望日隆。
观众们沉浸在她一次次打破常规、开创盛世的壮举中,却似乎忽略了,那金銮殿上巍峨的龙椅,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坐上去,仅仅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往往在最平静的时刻,于无声处酝酿。
而那潜藏在朝堂之下的暗涌,正随着剧集的深入,悄然汇聚,等待着一个爆发的契机,准备给这位初掌乾坤的女帝,献上一份意想不到的“厚礼”。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