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这个人和曹操关系匪浅,
他十分了解曹操的过去。
可以说,袁绍才是最了解曹操的人。
他们在青年时就结识了,两人臭味相同。
当时的洛阳流行侠客之风,
名门士族的年轻子弟,在洛阳街头,
正事不干,惹猫逗狗,自称“侠士之风”。
袁绍和曹操都在洛阳的街头厮混,当小混混。
放在今天,相当于在街头闲逛的精神小伙。
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袁绍是精神小伙,曹操就是他的小弟。
同时,
曹操的养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义子。
袁绍的家族里也有做宦官的,地位也不低。
有了这一层关系,两人玩的很好,可以说是铁哥们。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曹操和袁绍的出身,两者差着十万八千里。
袁绍,汝南袁家,四世三公,名门望族,
简直就是汉室的铁杆粉丝团。
袁绍自己,想做什么官就能做什么官,朝堂里都是他袁家的关系网,不存在任何阻碍。
不仅如此,袁绍还有资格,举荐有贤能的人做官。
你别不信,袁绍的身份含金量就是这么高,就是这么牛逼。
反观曹操,自己的养父是大宦官的义子。
身为宦官,同时贪污严重,还是个给宦官集团搂钱的耙子。
名声早就坏了。
士族子弟很瞧不起曹操的出身,
在他们眼里,曹操甚至比不上出身干净的普通人。
所以,在当时的洛阳士族子弟圈子里,
只有袁绍和曹操玩,其他人都瞧不起曹操。
排挤他,挖苦他。
曹操对此很苦恼,多次搞事情,与宦官集团的人作对,希望得到士族子弟的认可。
但是一点用都没有,士族子弟照样瞧不起他。
袁绍本人很欣赏曹操,在曹操20岁的时候,举荐他做官。
在15年的官宦生涯里,曹操每到一个地方做官,都会和当地的士族发生矛盾。
之所以产生矛盾,
可能是因为曹操的出身,
也可能是因为曹操的性格不够圆滑。
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
曹操触碰了当地士族豪强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排斥。
袁绍回忆了一下,曹操的人生经历,心中有了打算。
曹操最恼怒,最跳脚的事情就是,
别人说他是宦官之后,用出身问题,来攻击他。
而且,据自己了解,
曹操从小就缺少母爱,父亲也不管他。
这也是他心里扭曲的原因之一。
自己只要围绕着曹操的出身做文章,
从这个方面来攻击他,一定能让曹操破防。
同时,
讲述一下他当官时被士族排挤的经历,
一定能让他恼羞成怒,破口大骂。
至于曹操的恶行,反正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说,顺嘴一体就行了。
想到曹操也能看到天幕,袁绍已经开始兴奋了。
等自己把曹操的老底揭穿,看他会不会跳脚。
不能亲眼看到曹操破防崩溃,真是太可惜了。
随后,袁绍的想法变成弹幕,出现在天幕上,被天下人看到。
“接下来轮到我袁绍出场了,曹操,你个狗日的宦官。”
“大汉的百姓和诸位英豪,大家都对曹操的恶行感到厌恶和愤恨。”
“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难道他不是人吗?为什么没有良心!做出这么惨无人道,人神共愤的事情!”
“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相比大家都很想了解。”
“接下来,就让我袁绍给大家讲解一下曹操的过去”
随后,袁绍开始缓缓道来。
天幕上的弹幕瞬间刷屏。
“我很早和曹操相识在洛阳,对曹操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一清二楚。”
“请大家听我慢慢讲述。”
“看看恶魔是怎么长大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家庭,
曹操他爹曹嵩。
他为了权力和金钱,认大宦官曹腾为义父,
加入宦官集团。”
“曹嵩这个人,特别能贪污,是整个宦官集团搂钱的耙子。
他爹捞钱捞的多,得到的分成也多,
到最后竟然能轻易买得起三公之首,“太尉”这个官职。
小道消息说这个太尉花了一亿钱
随便出手就是一亿钱,可见这个人多么贪婪。”
“有这样的一个人做父亲,
大家想想,
曹操从小在他身上能学到什么?
肯定没学到到什么好东西,但一定明白权力是个好东西。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曹操的家庭环境就不好,他怎么能是个好人呢?
这就是曹操幼年时的成长环境,他的父亲是个大贪官。
曹操耳读目染,知道权力是个好东西。”
讲完曹操的父亲,袁绍没有停下,继续讲述
“说完曹操的父亲,再说他的母亲。
我从来没见过他的母亲,
曹操是曹嵩的养子,他很小就离开了母亲,从小就缺少母爱,这导致了他的性格极端。
种种迹象都能证明他是个性格极端的人。”
袁绍分析完曹操的心理,开始罗列证据,证明曹操心里的扭曲。
“曹操他多次与宦官集团的人发生争斗,我觉得他为人正直,就举荐他做官。
结果他在很多地方做官,都与当地豪强士族闹得很不愉快。
每次都被人赶走。
期初,我认为他的初心是好的,想为百姓谋福祉,只是执行的时候触碰了士族的利益。
这才和士族发生纠纷。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七八次。
后来闹得太大,他就被罢官了。
后来,何进很看好他,就举荐他做了洛阳北部尉,负责安保。
结果他刚上任就杀人,把一个宦官的叔父杀了。
那时候,我就看出端倪,
曹操这个人,心里极端,
手里有点权力,就会把权力运用到极致。
在想一下曹操这十五年的官宦生涯,
就是不断获得权力,又失去权力,不断重复的过程。
又因为小时候父亲的耳读目染,母爱的缺失导致心理扭曲。
曹操一定对权力形成了一种偏执与迷恋。”
最后,袁绍喝了口水,做出总结:
“每当曹操受到刺激,他就会变的偏激。
就会歇斯底里的利用自己的权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手中的权力可以杀一人,他就一定会杀一人,
手中的权力可以杀百人,他就一定会杀百人。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最后竟然随意做出屠城这种事。”
这都是因为曹操心里极度扭曲的原因。
受到刺激后,精神失常,滥用权力,肆意妄为的宣泄情绪。
可能在曹操的眼里,
他真的认为屠城只是在行使权力,宣泄情绪而已。
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就是宦官家庭的养子,
曹操说到底,也是宦官的一份子。
他的父亲把他卖给养父曹嵩的那一刻,
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曹嵩是宦官集团的狗,
曹操也好不到那里去。
心理扭曲,痴迷与权力,受到刺激后滥用权力,毫不估计后果。
不顾百姓的生死。
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条叫做曹嵩的狗,
这条狗滥用权利贪污受贿,嘴上却讲着仁义道德。
这条狗不断蚕食曹操的内心。
最后吃光了曹操的良心,也吃光了曹操的灵魂。
最后,吃光了曹操。
曹操死了,世上没了曹操,
只有一条名为权力的疯狗活着。”
袁绍的话讲完,天幕中全是他的弹幕,
天下人看的目瞪口呆。
全篇总结下来就是:
“曹操,你爹是狗,你也是狗,还是条疯狗。”
而且分析的有理有据,十分顺畅。
张飞:“哈哈,骂的好,真是帮俺老张出了口恶气。”
刘备:“本初兄口才好,文思敏捷,玄德佩服。”
关羽:“文采斐然,不愧是四世三公的世家子弟。”
其他英豪看了以后都觉得很满意。
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PS:求数据,求鲜花,求收藏,
我写完以后都看呆了,这中逻辑真的顺畅啊。
我似乎真的捡拾到了历史的真相。
只是我笔力有限,受限于篇幅,又必须写的有趣。
只能写成这样了,
但我也尽力了,无愧于心了。
谢谢诸位读者大大的支持,晚上还有一张,结束徐州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