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天幕中的细节,袁绍的思考

换源:

  就在众人在天幕上讨论曹操,

他能欺骗陈宫,最后活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

他到底是人品虚伪至极,演技爆发,以假乱真。

还是恰好头风发作,精神崩溃,导致认知混乱的,真以为自己是好人。

这两个原因,到底是那一个?

袁绍看着众人讨论的弹幕,呵呵笑了一声。

他很满意众人的表现,都在讨论曹操到底是虚伪,还是脑子有病,是个疯子。

根本没有注意这天幕中,关于天下大势的细节。

去踏马的,管他曹操有病没病的,虚伪不虚为的。

此刻的袁绍根本不在意曹操。

现在曹操的名声坏了,臭了。天下人,人人得而诛之,不足为虑。

现在,袁绍考虑的是另一件事。

那就是天幕上,曹操的心声中透漏出来的信息。

“董卓把持朝政!导致朝臣抱怨,觉得汉室的威严扫地!”

袁绍在天幕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身上惊出一身冷汗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惊魂未定。

董卓区区一个并州牧,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怎么会把持朝政呢?

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难道董卓和宦官勾结,打压士族?

不可能,袁绍马上排除了这个想法。

董卓没有根基,他根本没有和宦官联合的资本,朝堂上根本没有人搭理董卓。

而且宦官都被自己杀的差不多了。

那到底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董卓把持朝政,群臣埋怨。

我袁家四世三公,在朝堂上根系脉络盘根错节,那个人没有受过我袁家的恩惠。

那个人不是我袁家的朋友和兄弟,

董卓把持朝政,我袁家第一个不同意,一定会极力反对。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袁家没有反对董卓,没有开口说话呢?

难道我袁家一夜之间都变成了哑巴,或者是全家都死了

等等,全家都死了!!!

袁绍猛地睁大双眼

这个想法出现在袁绍的脑海里,就再也挥之不去了

只有我袁家遭到不测,洛阳这里的官宦都被杀了,才会导致朝堂上群龙无首,无人反对董卓。

只有这样,董卓才会把持朝政。

随后,袁绍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家里的长辈。

“袁绍,虽然我平时总是为难你。但不得不说,你确实是这一代袁家里最优秀的年轻人”

“袁家交给你,我是支持的。”

说话的袁绍的叔叔,袁隗

其他袁家长老也纷纷附和,

“你说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我袁家四世三公,和门阀士族牵扯无数,盘根错节。

绝对不可能任由董卓把持朝政,坐视不管”

“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我袁家全被杀了,朝堂群龙无首,

这才导致那些臣子人人自危,自顾不暇,

无力反对董卓,任由他把持朝政的。”

“而这股覆灭我袁家的势力,很可能就是董卓,我们袁家要早做打算。”

“你的嗅觉很灵敏,从细节中察觉到了问题,”

“逻辑清晰,有条理,思维严密”

“根据你的发现,推导的结果,很可能救了我袁家一命”

“看来是时候,让你接任家主之位了,带领整个袁家了。”

当日,袁绍继承家主之位。

苏晨通过系统,看到了袁家的反应。

苏晨点头,嘴角挂着笑意,

“董卓覆灭袁家”这个消息就是苏晨故意透漏给袁家的。

虽然埋藏的有点深,只有几个画面,还是出现在曹操的心理活动中。

但是,袁家这种资深世家,一定能听出玄外之音。

袁绍听不出来,还有袁家的那些长老和智囊。

至于苏晨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苏晨并不想看到一个纷乱的大汉,

一个百姓流离失所,陷于水火之中的大汉。

希望袁家能够躲过这场灭门之灾吧,

最少给大汉一个体面的退场。

挥去这些想法,苏晨开始继续播放视频,

盘点曹操杀吕伯奢的第三个阶段,

曹操和陈宫一路逃跑到成皋,曹操说附近有他的故友,可以去借宿休息。

陈宫阻劝他,现在正在逃亡,劝他不要节外生枝,到客栈休息就好了。

曹操说吕伯奢是他故旧,可以信任。

而且吕伯奢的家地处偏僻,十分安全。

于是二人便去了吕伯奢家。

随后,天幕光影流动,这一幕幕画面播放给三国众人,

苏晨的点评也随之响起:

“曹操明明正在逃亡的路上,非要节外生枝,去路过的故友家里一趟。”

“陈宫提醒他,要小心行踪,不要暴露了,

他不听劝,反而说吕伯奢是自己故旧,绝对不会害自己。”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还是对陈宫的不负责。”

“更是对吕家的不负责,牵扯到逃犯,收留曹操过夜,官府追究起来,他们怎么办?”

“明明自己处境危险,不赶紧逃离,还要去接触自己的旧友。”

“明明四天前才被抓了一次,还不长记性,随意暴露自己的行踪。”

“可以看出,曹操思维混乱,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而且心里只有自己,完全不考虑他人,自私至极。”

袁绍:“确实如此,曹操正在逃亡的路上,确实不应该节外生枝。”

“他去自己故友家借宿,”

“如果故友报告官府,曹操自己就会被抓,还会连累陈宫。”

“哪怕是故友不报官,事情败露,吕伯奢一家也脱不了干洗。”

袁绍总结道:“曹操这个人,确实脑子有病,不好使。而且做事不考虑后果,完全不顾及他人,甚至不考虑自己。”

“曹操这种人,成不了大事。跟着他混,会死的很惨。”

刘备:“明明路边就有客栈,还更加安全,非要去暴露自己,曹操的行为真的不理智。”

“自己在逃亡,非要去故友家里,我看不懂曹操的行为。”

“难道是吕伯奢家地处偏僻,他想借此躲避官府的追查。”

关羽:“逃亡的路上还去麻烦自己的故友,也不怕连累对方,

曹操这个人不讲义气。

要是我的话,绝对不会连累自己的朋友。”

张飞:“俺也一样。”

董卓:“接下俩会反生什么,曹操为什么会杀吕伯奢呢?”

吕布:“曹操现在的行为倒也说的过去,我也非常想知道吕伯奢到底做了什么,导致曹操杀了他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