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的看着整理好的的资料,
不得不感慨,曹操的运气确实好。
最初,汉献帝发布诏令,想要曹操和袁绍保护他。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
奉旨进京,勤王保驾。
结果曹操去了,袁绍没去!
最后汉献帝就被曹操劫持了。
为什么袁绍没去呢?
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
内部,袁绍的谋士集团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对于奉迎汉献帝这件事,
袁绍谋士的意见分为两种,
有支持的,有反对的。
主张奉迎汉献帝的沮授认为,
袁绍四世三公,
奉迎汉献帝可以表现自己的忠义之心。
袁绍当下实力强大,
如果与扶助天子的正义旗帜相互结合,
以此来讨伐天下敌人。
自然名正言顺,
踏平天下,指日可待。
袁绍也觉得这样的提议很好。
此时,谋士郭图,淳于琼反对。
他们认为现在天下大乱,中原逐鹿,
汉献帝久遭控制,
尊严尽失。
汉室已经没有了威望,即使奉迎天子,
也难以对其他势力施加号令。
而且,奉迎天子以后,自己头上还会多一个皇帝,
施加诸多限制,不利于争霸天下。
手下两派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这让袁绍犹豫了。
外部,也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直接阻止了袁绍把汉献帝接到自己地盘。
那就是,
袁绍手下青州太守臧洪叛乱了。
如果袁绍想要见到汉献帝,
那么路过青州时,袁绍的军队就会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袁绍想要接回汉献帝,就要解决臧洪这个叛乱者。
等到袁绍解决臧洪,已经过去一年了。
曹操早已控制了汉献帝。
大势已成。
就这样,曹操挟持了汉献帝,
凭借汉室的名号不断壮大自己。
最后统一了北方。
看到这里,
苏晨不得不感慨,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啊。
苏晨开始分析,
挟持天子后,曹操干的四类事情。
第一类,挑拨实力强大的诸侯互相争斗,
因为曹操占据了汉室的大义,
只需要一张诏书,
就可以让与他为敌的诸侯成为逆贼。
让对方失去道义和盟友的支援。
不得不说,曹操够无耻。
反正皇帝在我手里。
汉室的正统在我手里。
我说你是反贼,你就是反贼。
不服,憋着。
第二类,借助汉室的名号,收降诸侯,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
实力已经很强了,
再加上他代表着汉室,代表着大义。
无论是收服荆州还是汉中。
当地的士族和官员都没有太大的反抗。
异常的顺利,几乎没有抵抗。
曹操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拿些了这两个地方。
这一切都是因为曹操打着汉室的名号。
士族们都认可汉室的名号。
就无心和曹操作对,心里只有投降这个念头。
他们不是投降曹操,而是投降汉室。
只是他们被蒙骗了,
不知道汉献帝早就成了曹操的傀儡。
不然的话,一定会极力反对曹操。
决不屈服于他的统治。
曹操未必能够统一北方。
这些士族都向往汉室,向往大义。
万万没想到,曹操这个狗东西。
没有一丝良心。
竟然挟持天子,窃取汉室的名号。
表面喊着仁义道德,
实际上来为自己争霸天下服务。
天下人都被曹操骗了,
第三类,招揽天下的人才为己所用。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当时多数人的写照。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关二爷,
说的更是大多数的青年才俊。
他们一只以为自己服务效忠的是汉室。
却不知道曹操把持朝政,掌控朝廷的一举一动。
利用汉室的名号获得的资源,
全被他用到争霸天下,实现自己野心。
可惜了那么多无知的年轻人,
看到曹操打着汉室正统的名号,就怀抱着满腔热血去报效朝廷。
却不知道自己被曹操利用。
成了他实现野心的工具。
他们不了解曹操,曹操却了解他们。
知道他们效忠的事汉室,而不是自己。
自己只要暴露出真的面目,就会瞬间被他们反噬。
所以,终生打着汉室忠臣的名号。
但是平时生活中,处处用着天子的礼制。
真是个扭曲的人。
演都懒得演。
第四类,给自己和手下谋取高官厚禄。
曹操挟持汉献帝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封官。
给那些支持自己的人封官。
给那些中立派或者是反对派封官,以此来拉拢他们。
最后还封自己为魏公,成了大汉的第一位异姓王。
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极度爱慕名利的人。
他早就有称王称霸的心。
只是他的人设是汉室忠臣,要匡扶汉室。
才不得不以“臣子”自居。
最后装都不装了,演都不演。
直接封赏自己为公侯。
演了这么多年,真是“委屈”他了。
可以到了最后,还是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不再是天子的臣子,而是汉室的王侯。
苏晨分析完曹操的资料,
开始剪辑视频。
……
于此同时。
兖州,刘岱府上。
刘备等人看着前来投靠的典韦,很是诧异。
“典韦,你刚才说,曹操意图率领黄巾军北上,
联合黑山军,割据一方。”
众人看向曹操。
典韦:“没错,我走的时候,正好听到曹操和程昱商议事情。”
刘备:“多谢典将军告知,让我们知道了曹操的位置和打算。”
典韦:“什么将军不将军的,先让俺吃顿饱饭吧!饿死了。”
刘备:“必定不会亏待将军,来人,给典韦将军备宴。”
随后,众人开始商议对策。
商议如何对付曹操。
PS:求数据,求打赏,求鲜花,求收藏。
生病太难受了,各位读者大大也要注意身体。
生病以后,我可难受死了,
希望各位读者大大支持我一下。
拜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