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勒尔地区的索妮亚博士,以研究伽勒尔历史和极巨化现象闻名,她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提供了线索:“在伽勒尔的一些古老传说中,确实提到过某些‘被诅咒的雕像’或‘不能直视的遗迹’。过去我们都当作是迷信或夸张的描述。但现在看来……或许那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古代的人们,可能真的遭遇过类似‘规则’的现象,并以神话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讨论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颠覆。博士们意识到,“哭泣天使”的出现,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强大的“魔改精灵”概念,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重新审视宝可梦世界底层运作规律的大门。
“观测者效应”,这个原本只在理论物理中讨论的概念,现在被摆上了宝可梦生物学、能量学、甚至历史学的研究台面。
“我们必须重新设计实验!”大木博士最终总结道,眼中重新燃起了研究的热情,尽管带着一丝不安,“我们需要验证‘观测’行为本身,是否会对宝可梦的能量释放、特性发动、甚至进化产生可测量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尝试将‘规则优先度’这个概念纳入我们的理论体系!”
“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宝可梦世界的认知!”山梨博士感慨道。
“但这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不是吗?”布拉塔诺博士微笑道,“探索未知,解开谜团。”
这场学术界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新的研究课题被设立,新的理论假设被提出。一些年轻的研究员甚至开始尝试将量子物理、信息论与宝可梦学结合起来,试图构建能够解释“哭泣天使”现象的新框架。宝可梦物理学、宝可梦生态学、宝可梦行为学……这些看似成熟的学科,其根基,都因为天幕上的那惊鸿一瞥,而开始剧烈地动摇。未来,宝可梦世界的科学发展,或许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更加离奇的方向。
挥之不去的恐慌,如同无形的病毒,深刻地改变了宝可梦世界的社会肌理,也催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商机和文化变迁。
安保产业的爆发只是冰山一角。很快,更加细分、更加“针对性”的服务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还在为无法避免的眨眼而焦虑吗?‘永恒哨兵’服务,为您提供二十四小时专业‘代看’服务!我们的‘哨兵’经过严格训练,精通多人协同观测战术和交替瞬目法,三人一组轮班,确保您的住所或办公室全天候处于‘被观测’状态!现在签约,即赠送一年份的高浓度咖啡因补充剂!”——这是新兴的私人安保服务,价格不菲,但生意火爆,尤其受到富人阶层的追捧。
“‘目光同步’训练中心!独家引进‘精神链接’辅助系统,帮助您和您的宝可梦实现完美的视觉同步和眨眼协调!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下的观测盲点!金牌教练一对一指导,不会眨眼?我们教你!”——这类听起来有些荒诞的训练班,竟然也吸引了不少忧心忡忡的训练家报名。
心理咨询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增长点”。专门针对“哭泣天使恐惧症”的心理疏导服务应运而生。心理医生们发现,前来咨询的人中,不仅有害怕黑暗和独处的普通人,还有一些因为过度执行“对视训练”或“协同观测”而导致精神衰弱、出现幻视幻听的训练家。
“医生,我总觉得……我家那个皮卡丘摆件,晚上会偷偷转过来看我……”
“我丈夫现在睡觉都不敢翻身了,非要睁着一只眼睛盯着天花板……”
“我的宝可梦最近看到雕像就发抖,对战都无法集中精神了……”
社会文化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曾经作为城市地标和艺术象征的各种雕塑,如今却成了嫌恶的对象。许多城市的市政厅都收到了大量市民请愿,要求移除公共场所的雕像,尤其是人形雕塑。新建的建筑和公园,也开始刻意避免使用雕塑作为装饰。抽象艺术、流体艺术等非具象的艺术形式,反而开始受到欢迎。
恐怖电影和游戏行业迅速抓住了这个热点。《别眨眼》、《石像之夜》、《第173号收容物》等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虽然被批评为贩卖焦虑,但票房和销量却异常火爆,人们似乎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和理解内心的恐惧。
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夜间出行的人数锐减,即使出门,也会尽量选择光线充足的大路。很多人开始随身携带高亮手电筒或激光笔,以便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照亮”可疑的角落。家庭聚会时,大家会下意识地避免让某个人长时间背对门窗或阴暗处。甚至连一些传统的捉迷藏游戏,都因为可能涉及“不被看见”的规则而暂时被家长禁止了。
餐馆里,靠墙角的位置变得格外抢手。电影院里,观众在黑暗中会更加频繁地左顾右盼。就连宝可梦世界的流行歌曲里,也开始出现诸如“我会一直看着你”、“不要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这样略带偏执意味的歌词。
这种社会心理的变迁,是恐慌与适应的矛盾结合体。一方面,人们对未知威胁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它改变了行为模式,催生了新的产业。另一方面,生活总要继续,人们也在用各种方式,或严肃或荒诞,试图去理解、去化解、去适应这种全新的不安全感。新商机的繁荣,映衬着整个社会在巨大冲击下,努力维持运转却又难掩其焦虑不安的复杂心态。
哭泣天使的盘点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联盟的对策在推行,学术界的风暴在酝酿,新的商机在涌现,社会也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适应着。表面上看,生活似乎在逐渐恢复秩序,街道上的人流略有回升,宝可梦对战的呐喊声也重新响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