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布瑞恩利兹工厂! 最后的庇护所

换源:

  火车终于抵达了终点站——位于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布瑞恩利兹小镇。

这里,是奥斯卡·辛德勒的家乡。

也是他为那上千名“辛德勒犹太人”准备的…最后的庇护所。

然而,当工人们走下火车,看到眼前这座所谓的“新工厂”时,心中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有些…茫然和担忧。

相比于克拉科夫那家规模尚可、还能正经生产搪瓷器皿的工厂。

布瑞恩利兹的这家工厂,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破败不堪的集中营附属设施?

厂房简陋,设备陈旧,甚至连基本的生产条件都难以满足。

辛德勒在这里设立工厂的唯一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生产什么“军需品”。

而是为了给名单上的这上千名犹太人,提供一个合法的“身份”和“居所”,让他们能够远离那些灭绝营,安然度过战争的最后阶段。

天幕的画面,展现了工人们在布瑞恩利兹工厂里的生活状态。

条件依然艰苦。

食物依然匮乏。

疾病和寒冷依旧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他们名义上是“工人”,但工厂几乎不进行任何有效的生产。

辛德勒需要不断地向上级汇报虚假的生产数据,应付各种可能的检查和质疑。

他甚至可能需要故意制造一些“事故”或者“技术难题”,来解释工厂为何迟迟无法产出合格的产品。

这一切,都需要他继续运用智慧、谎言和…所剩无几的金钱来维持。

但与普拉绍夫相比,这里最大的不同在于——安全。

没有了阿蒙·戈特那样喜怒无常的屠夫。

没有了随时可能被送往奥斯维辛的恐惧。

虽然生活依旧艰难,但至少…他们活着,并且能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工人们在工厂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守望相助的小社会。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期盼着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他们对辛德勒先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敬仰。

他们知道,是这个人,用他的一切,换来了他们苟延残喘的机会。

画面中,可能出现工人们在休息时,偷偷为辛德勒制作一些小礼物的场景。

可能出现他们在安息日,围在一起低声祈祷的场景。

也可能出现,当听到盟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时,他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对自由的渴望的光芒。

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天天过去。

终于!

公元纪年1945年5月8日!

铁血帝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

战争,在欧洲结束了!

当这个消息通过广播,或者由辛德勒本人,告知给工厂里的工人们时。

整个布瑞恩利兹工厂,瞬间沸腾了!

人们拥抱在一起,放声痛哭,大声欢呼!

压抑了太久的恐惧、悲伤、绝望,在这一刻,终于可以尽情地释放!

他们自由了!

他们活下来了!

天幕前的诸天万界,也随着他们的欢呼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悦。

李云龙咧着大嘴笑着:“好!好啊!终于熬出头了!这帮犹太人命不该绝!”

安欣和赵刚等人,也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高启强看着屏幕上那些喜极而泣的人们,嘴角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微笑,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梅长苏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守得云开见月明…苦尽甘来,方显可贵。”

奥斯卡·辛德勒,站在欢呼的人群外围,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做到了。

他真的,将这上千条生命,从地狱的边缘,带到了胜利的彼岸。

他的“救赎名单”,最终,成为了一份沉甸甸的、充满希望的生还者名单。

第九名的奇迹,至此,似乎应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然而,对于辛德勒本人来说,故事…却还未结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