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历史上创业难度最高的两个人!一个是刘备,一个就是重八了!

换源:

  凡人修仙世界。

韩立盘膝而坐,往日里古井无波的眼眸。

此刻正紧紧盯着光幕中那个须发皆白、却声震殿宇的老者——刘备。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要穿透光幕,看清那凡人帝王内心燃烧的火焰。

许久,他才微不可察地吐出一口浊气。

“刘备……”

韩立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重情重义,确实难得。”

他见惯了修仙界的尔虞我诈,为了资源、为了功法、为了长生,同门反目、道侣相残之事屡见不鲜。

如刘备这般,为了兄弟情义,不惜赌上整个国家命运的决绝,即便是在凡人世界,也显得如此……耀眼,又如此……不智。

“在这残酷的世间,能有如此抉择,勇气可嘉。”

韩立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淡淡的敬佩。

这份敬佩,并非针对其帝王身份,而是对其坚守的情义。

但他随即又微微摇头,眼中的敬佩转化为一丝冷静的审视。

“只是……”

“修仙界中,大多修士汲汲营营,所求者,唯长生大道,为此可不择手段,舍弃一切。”

“他这般……近乎冲动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或许……太过感情用事了。”

在动辄闭关百年、寿元悠长的修士眼中,凡人的百年国度、恩怨情仇,如同过眼云烟。

为了一个已逝之人,动摇国本,牵连无数生灵,这在追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境界的修士看来,几乎是不可理喻的。

“但,这份兄弟之情……”

韩立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光幕之上,看着刘备那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身躯,和他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

“……确实是世间罕有,弥足珍贵。”

纵然理智告诉他此举风险滔天,但内心深处,韩立也不得不承认,这份纯粹的情感,有着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就在这时,一只温润如玉的手,轻轻覆在了韩立的手背上。

是南宫婉。

她俏生生地坐在韩立身侧,同样凝视着光幕,美眸中波光流转,带着一丝感叹,也带着一丝担忧。

“相公。”

南宫婉的声音轻柔,如同洞府外拂过的山风。

“刘备此举,确实……令人动容。”

她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那份炽烈情感的共鸣。

“凡尘俗世,能有这般不离不弃、生死相托的情义,足以流传千古。”

她顿了顿,看向韩立,眼神温柔却带着理性的光芒。

“可是,相公……”

“在我们修仙界,过于外露的情感,往往便是最致命的弱点。”

“如此行事,将自身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系于一念之间,太容易被心怀叵测的敌人抓住把柄,加以利用了。”

南宫婉的声音带着一丝忧虑。

“希望他……这位凡间的帝王,在一时激愤之后,能够稍稍冷静下来。”

“寻找……更稳妥,更周全的报仇之法。”

“莫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辜负了那份情义,更牵连了麾下无数将士与黎民百姓的性命。”

她的担忧,不仅仅是针对刘备个人,更是对那份情感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的预见。

而在另一边,同样观看着光幕的文思月则是一脸的感慨。

她双手托着下巴,眼神中充满了向往与敬佩。

“唉……”

文思月轻轻叹了口气,喃喃自语。

“兄弟情深,无论是在凡人界,还是在我们修仙界,都是最最珍贵的东西啊!”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少女般的憧憬。

“为了给结义的二哥报仇,竟然连唾手可得的江山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这份情义,这份魄力……”

“真是……太令人敬仰了!”

她看向光幕中刘备的身影,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虽然……虽然这样做真的好危险……”

文思月也并非完全不通世故,她能感受到那份决绝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

“但是……但是这种不顾一切的决心,真的好……好震撼人心!”

“只是……”

她的眉头微微蹙起,带着一丝担忧。

“这条复仇之路,注定是荆棘丛生,危机四伏。”

“这位刘皇叔,接下来……必须要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才行啊。”

凡人修仙世界的众人,从各自的角度,解读着刘备这石破天惊的决定。

三国演义世界。

魏王宫,铜雀台。

曹操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如炬,紧紧锁定着那悬浮在半空中的巨大光幕。

光幕中,正是蜀汉朝堂上,刘备慷慨激昂、誓师伐吴的景象。

看着那个一生之敌,此刻须发皆白,却依旧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气势,曹操的表情变得极其复杂。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眼神中,先是闪过了一丝难以置信。

紧接着,是一抹转瞬即逝的敬佩。

是的,敬佩。

哪怕是敌人,曹操也不得不承认,刘备这份对兄弟的情义,重得……让人心惊,也让人……敬畏。

但那敬佩很快便被更深沉的情绪所取代——那是浓浓的忌惮,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

“唉……”

曹操微微摇了摇头,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长叹。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光幕,落在了那个遥远的时空,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对手身上。

“玄德啊……玄德!”

曹操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既像是在评价对手,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的复杂口吻。

“你这份重情重义,当真是……可敬可佩!”

“为了一个关羽,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放眼天下,能有几人?”

曹操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感慨。

他一生识人无数,麾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但像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这种近乎偏执的兄弟情义,他自问……或许也难以完全复制。

“可……”

曹操话锋一转,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起来,充满了枭雄的审慎与算计。

“如此冲动行事!”

“为了给兄弟报仇,竟将整个蜀汉的国运,无数将士的性命,尽数押上!”

“玄德,你……糊涂啊!”

曹操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此举,与赌徒何异?!”

“你可知,这一步踏出,若是侥幸功成,你刘备之名,必将成为忠义的千古绝唱,天下传颂!”

“可若是……”

曹操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若是败了……”

“你不仅对不起死去的关羽,更对不起活着的张飞。

对不起追随你多年的文臣武将,对不起蜀中百万黎民!”

“到那时,蜀汉危矣!天下……亦将因你这一步而再起烽烟,生灵涂炭!”

曹操的目光变得深邃无比,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血流成河的未来。

他既为刘备的决心而感到震惊,也为这潜在的巨大变局而心潮澎湃。

就在这时,侍立在侧的郭嘉,轻轻摇动着手中的羽扇,嘴角噙着一抹智珠在握的微笑。

他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主公。”

郭嘉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清晰而富有洞察力。

“刘备此举,看似冲动鲁莽,实则……亦有其高明之处。”

曹操闻言,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主公请看。”

郭嘉的目光投向光幕,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刘备以‘为弟报仇’为旗号,高举‘忠义’大纛,此乃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蜀汉上下,深受其兄弟情义感染者,必定不在少数。”

“经此一番慷慨陈词,三军将士,必定士气如虹,愿为其效死命!”

郭嘉的语气带着一丝赞赏。

“古语有云,哀兵必胜。”

“刘备正是要借这股哀愤之气,凝聚人心,化悲痛为力量,以求一鼓作气,击破东吴!”

“若运用得当,这股力量……不容小觑。”

郭嘉的分析,让曹操微微颔首,眼神中的忌惮之色更浓了几分。

但他旋即又想到了什么,嘴角再次勾起。

“奉孝所言甚是。”

曹操缓缓说道。

“哀兵之势虽强,但也并非无懈可击。”

“更何况……”

郭嘉心领神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接过了话头。

“更何况,刘备倾全国之力东征,其后方,尤其是北面防御,必然空虚!”

他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

“这……或许正是我等的天赐良机!”

郭嘉看向曹操,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光芒。

“主公,我等只需密切关注汉中、上庸一带的动向。”

“一旦蜀军主力东进,后方空虚,便可……”

郭嘉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曹操眼中精光爆射,手指用力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与权衡。

然而,就在曹操和郭嘉暗自盘算之时,另一位重要的谋臣——荀彧,却眉头紧锁,脸上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他上前一步,声音沉重地说道。

“主公!”

荀彧的语气带着一丝恳切,甚至是一丝……劝谏的意味。

“刘备此举,固然有凝聚人心之效,但……其祸患亦是无穷!”

他的目光扫过光幕中那群情激奋的蜀汉君臣,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

“倾一国之力,进行如此规模浩大的征伐,无论胜败,都将使蜀中元气大伤,百姓流离失所!”

“更何况,战端一起,孙刘联盟彻底破裂,无论谁胜谁负,最终得利的……恐怕只有坐山观虎斗之人。”

荀彧的目光意有所指地看向北方,那里是曹魏的根基所在。

“主公,刘备身为一方之主,更自诩为汉室宗亲,理应以匡扶汉室、安定天下、体恤民生为己任!”

“如今,却为了个人的兄弟私仇,不顾国家安危,不念百姓疾苦,悍然发动如此规模的大战……”

荀彧的声音带着一丝痛心疾首。

“此举……实在是有违人君之道!”

“长此以往,天下动荡不休,战火连绵,不知何时才能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

“生灵涂炭,百姓何辜啊!”

荀彧的语气沉重而悲悯,他看向曹操,眼中充满了恳切。

“主公,我等虽与刘备为敌,但也应看到此战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

“还望主公……三思,切莫轻易被眼前的‘良机’所迷惑,需以天下大局为重,以万民福祉为念啊!”

荀彧的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曹操和郭嘉那有些炽热的心头。

曹操脸上的兴奋之色稍稍收敛,目光再次变得深沉起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