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滋:今天的话题是,如果中国没有了秦始皇,中国是否会继续四分五裂下去,请各位深讨。
公元前216年(秦朝)
秦始皇嬴政:天下六国,归我秦朝,这是必然的趋势,而且我也是继承祖业最终才统一六国,横扫八方,而且我都说六国属于统一,又不是扩张。
公元前200年(西汉)
汉高帝刘邦:爱卿们,你们说说,如果没有了秦始皇,那么,秦朝能否统一六国?中国是否会成为统一的集体。
萧何:陛下,秦始皇统一六国,乃是我华夏内部的事情,而且就算是没有秦始皇,也会有人会统一,因为大一统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深入民心了。
汉高帝刘邦:此话怎讲?
萧何:陛下,我们经过了春秋战国的洗刷,孔夫子曾说过“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就算是没有秦始皇,天下统一已成了必然趋势。
汉高帝刘邦:萧爱卿说的果然必有道理。
公元630年(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哼!这天下还是我一个人打下来的,而且我这环卫还是我一个人争取来的,始皇帝能够统一六国,那是沾了他祖辈的光荣。
秦叔宝:就是,就是,我猜呀,肯定是某个后世人又在吹秦始皇了,说什么没有秦始皇,中国就无法实现统一,简直就是笑话,他们估计是把孔老夫子的话当成空话了。
尉迟恭:此言有理,叔宝兄的话正是我之言。
公元1420年(明太宗)
明太宗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中国的统一,不一定是秦始皇个人的功劳,中国之词自上古以来就有了,从古代到当下,我们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始终在努力地适应生存环境。
解缙:陛下,我们华夏民族到了秦始皇时期,最终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明太宗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很有道理,如果话说回来,这个成祖是咋回事?
苏滋:这个成祖是你的一个后人给你改的。
明太宗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到底是哪个混小子,居然帮我升级为祖了,我哪敢和我的父亲比啊!
公元前216年(秦朝)
李斯:陛下,臣有一言。
秦始皇嬴政:请讲。
李斯:《公羊传》里就记载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这句话正好提现了我国早期的建国理念。
公元前120年(西汉)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公元80年(东汉)
班固:《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苏滋:没错,秦国如果没有嬴政也能统一华夏,因为攻灭六国的经济基础早已打好。
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钱,秦国的这四大经济区就保证了在这点上碾压其余诸侯国,长平之战后,秦国和赵国损失相当,赵国却一蹶不振,而秦国却没经过多少年又成为了战国诸侯第一大国,也正是源于此。
公元前216年(秦朝)
秦始皇嬴政:原来我们这个时段属于是冷兵器时代。
公元1420年(明朝)
明太宗朱棣:那我这平时是应该是冷兵器和热兵器共同存在的时期。
公元1898年(清朝)
慈禧:那本宫应该是属于热兵器大发展时期。
苏滋:其实秦始皇出生之前,秦国就占领了四个风水宝地。
公元前208年(秦朝)
秦二世胡亥:我知道,我知道肯定是宫殿,宫殿,宫殿还是他娘的宫殿。
赵高:皇上,你果然英明啊!
公元前216年(秦朝)
秦始皇嬴政:这句话还是让朕来回答吧!我觉得肯定是战马经济区义渠,粮食经济区川蜀,关中,以及郑国渠。
苏滋:没错,秦始皇嬴政回答正确。
公元前216年(秦朝)
蒙恬:皇上果然英明。
秦始皇嬴政:这其实没啥难的,这简直就是个智障问题。
苏滋:好了,如果中国没有秦始皇,换句话说,如果秦国。倒数第二任皇帝也是昏君,没有统一会怎么办?
公元前200年(西汉)
汉高帝刘邦:什么玩意?难道就秦始皇能做到大一统,我就不行吗?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
诸葛亮:每逢乱世必会出现英雄去统一国家,这是自古有之的道理。
刘备:此言有理,如果秦始皇是昏君,没有统一六国,只不过是再打一些仗,再死一些人,等多年以后,必定会出现统一天下的人。
公元前216年(秦朝)
秦始皇嬴政:什么昏君?这个没有如果,我要是真的成为昏君了,我对得起将士们吗?我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公元1760年(清朝领土达到鼎盛)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今幸边陲式廓,万有余里,地利方兴,以新辟之土疆,佐中原之耕凿……所谓一举而数善备焉者,孰大于是。
关门以西,万有余里,悉入版图……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往牒,实为未有之盛事。
公元1378年(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皇帝):我们汉人的华夷之辨在春秋孔子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一直到现在都存在着,至于统一概念,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一家人。
徐达:没错,蒙元统治了中原近一百年,最终还是没有把我们同化掉,从这里就可以了证明我们汉人的伟大之处。
李文忠:这还不是因为蒙元入主百年近百年之久了,最终还是没有理解我们的中原体系,蛮夷不会统治我们中原地区,再加上蛮夷人口本来就少,失败是必然的。
苏滋:中国统一是必然的,没有秦始皇,中国照样能够统一,这话题就到此结束了。
其实在《中庸》里面就已经提出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理念了。
公元975年(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没错,《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讲“改制”,宣扬“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甚至中国大一统从周朝就开始准备了,周公的周礼,春秋五霸称霸都是以维护周礼为借口,其实就是周礼其实一个集宗教信仰习俗(对标基督教圣餐标准),道德法律体系于一体的,在中国大地上推广。
赵普:没错,天降玄鸟下而生商,商的天命观就是执政的法统。周推翻了商,周公定下周礼,施仁政治天下。周的法统就是天下归有德者,商纣残暴西岐顺应天意取而代之。自此华夏大地上的王朝更迭就是归顺天命,有德取代无德。
公元1033年(北宋)
宋仁宗赵桢:春秋时期,几百个诸侯小国到了战国时期,最后就只剩下七个了,这个就能证明一切了。
苏滋:其实皇帝这一称号并不是秦始皇时期就有的,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过了。
公元前200年(西汉)
汉高帝刘邦:我文化水平低,有些文化常识还不知道呢。
苏滋:西周考古铭文《宗周钟》:“皇帝百神,保余小子(这个帝是上帝合体字,跟周文王的玟一样)。”《厉王簋》:“皇帝大鲁命,用令保我家。”《师询簋》:“皇帝无敷,临保我有周。”
所以天子称呼是没变过的,只不过是称呼变了而已。
某些人还说周朝并不存在三皇五帝这一个概念。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
诸葛亮:这个真是个笑话,《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吕氏春秋·禁塞》:“上称三皇王帝之业,以愉其意。”,难道我还要继续搬出证据来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