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朱:妹子,标儿,咱大明真的有这一天吗?

换源:

  【嬴政:你这个朱元璋,朕及六世先祖,花费了百余年,筚路蓝缕,才将分封制彻底铲除,就算封赏功臣时,朕也没有说封王,你倒好,千年后还来搞分封,刘邦,你有没有搞?】

【刘邦:……】

【嬴政:你什么意思,你不会也搞了吧,你那里才几年啊?!】

画面还在继续。

【后世人在研究明初历史时,经常会说,倘若朱标不死,朱棣绝对不敢起兵夺位。】

【但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玩笑。】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堪称历代最具权势的太子朱标病逝,享年三十七岁。】

【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什么?!妹子,上天肯定是话说对不对?上天居然说标儿会病死?第二次又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其余三人,听到这都沉默不语。

没人想去相信。

但是神迹的声音又是那么清晰。

【朱标在位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间,朱元璋对其有着绝对的信任,且为其打造了豪华的执政团队。】

【可以说,朱元璋甚至可以提前退休做太上皇,而此时将会出现历史上最平稳,最干净,最毫无争议的一次权力交接!】

【然而上天没有给大明这个机会。】

【刚刚说朱元璋经历了第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标是第二次。】

【那第一次是谁?】

【便是朱标嫡长子——朱雄英!】

【两个在礼法上最正统的继承人,都已经不在人世!】

尽管久经战火,身体素质异于常人。

朱元璋此时也遭受不住神迹的打击,两眼一黑,昏倒过去。

“重八!”

“爹!”

母子三人急忙上前搀扶。

“快,宣太医!”朱标高声喊道。

……

大秦。

“原来这小朱竟遭受如此痛苦,整整两次!”

都是为人父母,秦始皇此时非常理解朱元璋的感受。

“父皇,还有,这位朱皇帝,还说过他是乞丐出身,历经磨难才建立的大明,如此看来,这位开国之君真非寻常君王可比!”

“造化弄人啊!”秦始皇长叹一声,继续说道:“但那分封制确实是不可取!”

“不过父皇,这些天从神迹中,儿臣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难以置信的事情。”扶苏肃然道。

“说!”

“貌似后世朝代,第二位皇帝,大多都不是顺位继承的。”

秦始皇闻言,捻须思索,随即双目大张。

“扶苏,看来你我父子二人,要为天下臣民做个表率!”

“儿臣明白!”

……

大汉,汉高祖时空。

“唉,这个朱皇帝,乞丐出身,这晚年还丧子,一生悲凉啊!”

刘邦也表达了对朱元璋遭遇的悲叹。

“这千年后开国之君竟是这等人物,让臣不禁想象这千年间到底发生了多少精彩故事,又出现了多少风流人物!”张良感叹道。

在场人等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大汉,汉武帝时空。

在一开始得知朱元璋重启分封制,对皇子们大加分封的行为时,刘彻本是极度反感。

然而后面神迹中的解说,令刘彻对朱元璋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皇帝再大,但总归是有血有肉的人。

丧子丧孙,换谁来都绝承受不了。

此时武帝身边除了霍光,又多了一个刘据。

刘据三天前得到武帝急令,赶到武帝身边的。

正在适应神迹的过程中。

……

大明,明成祖时空。

朱棣来到太庙。

紧紧抱着老爹和大哥的牌位,悲痛万分,痛哭流涕。

“爹,大哥,我想你们啊!”

……

神迹并没有理会所有人的反应,继续进行盘点。

【朱标病逝时,朱元璋已将近六十五岁。】

【这意味着朱元璋在储君人选上,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出于对朱标的强烈爱意,朱元璋选择朱标的庶子朱允炆,而不去考虑各地藩王。】

【毕竟是朱标血脉,朱允炆也有着一颗聪慧的脑袋。】

【这没有让朱元璋失望。】

【朱元璋用他人生的最后六年,为朱允炆铺路。】

【在朝堂上大开杀戒,对功臣集团展开血腥清洗。】

【这对日后朱允炆登基后掌控朝堂,起到了一定的有利作用。】

【但终究敌不过时间。】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开局一个碗,创建大明帝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寿终正寝!】

【朱允炆失去了遮风挡雨的屏障。】

【朱元璋虽然帮朱允炆扫除了朝堂上的阻碍。】

【但却对最严重的问题抱有盲目的乐观——朱家自身的问题!】

【朱允炆此时需要独自面对帝国北部边境拥有统兵权的实权藩王!】

【横扫漠北的燕王,手握朵颜卫的宁王。】

【历朝历代,自南向北夺取天下,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

【但自北向南,那就是易如反掌!】

【这是个令朱允炆本能想逃避,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

“妹子,标儿,咱大明真的有这一天吗?”

马皇后和朱标仍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

站在角落的朱棣不敢喘一口大气,头脑一片空白。

马皇后沉默片刻后,用尽量平缓的语气劝解道:“重八,既然上天提前给我等预兆,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需要召集重臣,商议宗室子弟的安置问题。”

“妹子你说的对,标儿,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

“儿臣遵旨!”

“老四!”

朱元璋厉声一喝,让朱棣打了个冷颤。

“儿……儿臣在。”

“你跟着你大哥,从旁辅佐,若让咱发现你有一点异心,咱绝不轻饶!”朱元璋威压十足。

“儿臣遵旨!”

……

大清,康熙时空。

“衡臣,倘若当年是朱标顺利即位,现在还有我大清吗?”

张廷玉作为汉人,自然有着一丝幻想。

但也就是一丝而已,可有可无。

毕竟现在就是大清。

“皇上无须过度忧虑,大清取代大明,乃天命所归,如今大清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因而恕臣直言,皇上的问题无从谈起。”

“衡臣提醒的是。”

“谢皇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