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云龙在晋西北的指挥部里借酒浇愁、重拾信心之时,远在各个古代时空的帝王将相们,也围绕着刚刚结束的长津湖盘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深刻的反思。
大秦咸阳宫。
始皇帝嬴政召集了李斯、蒙恬等一众文武大臣。
“诸位,观天幕所示,后世之战,有何感想?”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李斯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臣观后世之战,其规模之宏大,武器之犀利,远超今日。然,胜负之关键,似乎并非全在于器物之利。”
蒙恬紧随其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面色凝重:“陛下,臣以为,后世鹰酱之军,其甲兵之坚,火力之猛,世所罕见。然其兵卒,似乎失于坚韧,缺于死战之决心。反观后世龙国之军,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却能于绝境之中,爆发出惊天动地之战力。其军魂、其意志,实乃臣生平仅见!”
嬴政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兵马俑军阵如何?大秦铁骑如何?若遇此等强敌,胜算几何?”
群臣默然。他们引以为傲的大秦雄师,对比天幕上的钢铁洪流和毁天灭地的炮火,似乎……确实显得有些单薄。
“看来,徒有万里长城,不足以御外侮。”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强国之道,非止于开疆拓土,更在于钢铁!在于利器!在于那足以让冰雪冻僵亦不屈服之精神!”
大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也在与卫青、霍去病等名将讨论。【虚拟的,汉武帝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冠军侯,”刘彻看向霍去病,“若你率骠骑军,遇后世鹰酱之铁甲洪流,当如何应对?”
霍去病,这位十七岁便横扫漠北的少年战神,此刻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桀骜,他沉思片刻,道:“陛下,敌之铁甲,非血肉之躯可挡。若遇之平原,唯有避其锋芒,诱其深入,或可寻机破之。然若如天幕所示,于冰天雪地之中,无处可避,恐胜算渺茫。”
卫青补充道:“陛下,臣观后世之战,后勤、国力之重要,远胜于前。鹰酱之强,不仅强于兵甲,更强于其国力支撑。桥梁毁而复造,物资空投而至,此非战术可弥补。”
刘彻沉默了。他一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国库也因此常年空虚。天幕上的景象,让他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一时的武功和将领的勇猛,是无法支撑起一个真正强大的帝国的。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与李靖的讨论则更侧重于战略战术。
“卫公,”李世民问道,“依你之见,后世龙国此战,胜在何处?败又在何处?”
李靖这位军神,抚须沉思:“陛下,此战,龙国胜在战略奇袭,出其不意,分割包围。胜在将士用命,悍不畏死,意志如钢。然……亦有败笔。其一,后勤不继,致使伤亡过大,战果未能扩大。其二,对敌军工业实力估计不足,未能彻底摧毁水门桥,终让敌酋逃脱。此诚可惜!”
李世民点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来,后世之战,不仅要知敌之兵力战术,更要知其国力、工业……此战,于朕,于我大唐,皆是警醒!”
南宋临安。
岳飞与部将们也在观看和讨论。看到冰雕连,他潸然泪下;看到志愿军冲锋,他热血沸腾;看到鹰酱的强大,他也感到忧虑。
“将军,后世之敌如此强大,我等能胜否?”有部将忧心忡忡地问道。
岳飞擦去泪水,眼神却异常坚定:“敌虽强,其心必怯!我等为保家卫国,为收复河山而战,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纵然粉身碎骨,亦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后世子孙能做到,我等岂能落后于人!”
大明紫禁城。
朱元璋则在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后世龙国,似乎并非咱大明之后?其军中所言‘新龙国’又是何来历?其军纪之严明,信仰之坚定,远胜元廷?”他对这个陌生的后世政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丝警惕。
各个时空的帝王将相,虽然所处时代不同,立场各异,但通过这场长津湖战役的盘点,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达成了某些共识:
后世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器装备、工业实力、后勤保障的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面对强敌,仅仅依靠勇气和牺牲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国力和技术。
然而,最强大的武器,并非钢铁,而是蕴藏在士兵心中那股不屈的意志、坚定的信仰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这种精神力量,跨越了时空,足以引起所有英雄豪杰的共鸣!
他们开始更加敬畏未来,也更加深刻地反思自身。
这场跨越千古的论战,因天幕而起,也必将对各个时空的历史走向,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