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师的到来,如同给濒临崩溃的淞沪防线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们的精良装备和较高战术素养,在初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战果,甚至在局部战场上短暂地压制了“鬼子”的进攻。
天幕之上,展现着德械师士兵们英勇作战的身影。
他们头戴着坚固的德式钢盔,依托着相对完善的工事,用精准的步枪射击和猛烈的机枪火力,一次次打退“鬼子”的进攻。
战防炮怒吼着,将一辆辆横冲直撞的“鬼子”坦克变成燃烧的废铁。
迫击炮弹呼啸着,在敌群中炸开,有效地支援着步兵的战斗。
看起来,这支精锐之师,似乎真的能够创造奇迹,扭转战局!
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很快就将这美好的幻想击得粉碎!
“本子”在最初的受挫之后,迅速调整了战术,并将更多的飞机、大炮、甚至海军舰炮火力,集中到了德械师防守的区域!
天幕的画面,变得愈发惨烈!
轰隆隆!!!
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的炮火覆盖!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甚至是从“出云号”等战舰上发射的巨型炮弹,如同雨点般倾泻在德械师的阵地上!
坚固的德式钢盔,在这种毁天灭地的炮火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糊的一般!工事被一次次炸塌,士兵们成片成片地被埋葬在废墟之下!
“狗日的!又来这套!”李云龙看得咬牙切齿,“欺负咱们炮少!用炮弹砸!他娘的,要是老子有喀秋莎,一轮齐射,保证让小鬼子哭爹喊娘!”
空中的威胁,更是致命!
“本子”的飞机如同跗骨之蛆,死死盯住了这些装备精良的德械师部队。它们低空盘旋,肆无忌惮地进行扫射和轰炸!
德械师虽然也配备了少量的高射机枪,但面对成群结队的敌机,根本是杯水车薪!
一个镜头:德械师的士兵们刚刚集结起来,准备发动一次反击。
突然,空中警报响起!还没等他们散开隐蔽,几架“本子”轰炸机就投下了密集的炸弹!爆炸声中,刚才还队形整齐的队伍,瞬间变得支离破碎,死伤惨重!
地面上,“鬼子”的坦克也学乖了,不再轻易地单独冲击,而是与步兵紧密协同,利用炮火优势,一步步地蚕食着德械师的阵地。
德械师的战防炮虽然犀利,但数量太少,而且目标明显,很容易遭到敌方炮火的重点打击。往往是刚打掉一两辆坦克,自己所在的炮位就被炸上了天。
战斗,再次变成了最原始、最残酷的血肉对抗!
只不过,这一次,是以装备相对精良的血肉,去对抗敌人更强大的钢铁!
天幕展现:
一个德械师的士兵,手中的中正式步枪被打坏了,他捡起一把牺牲战友的大砍刀,怒吼着冲向“鬼子”,最终倒在敌人的机枪之下。
一个德械师的机枪小组,据守着一个关键的火力点,打退了“鬼子”数次进攻。最终,弹药耗尽,所有成员都牺牲在阵地上,机枪旁边堆满了弹壳和敌人的尸体。
一个德械师的军官,在部队伤亡惨重、阵地即将失守的最后关头,举起驳壳枪,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带着最后几个士兵,冲向了敌群……
“……唉!”天幕前的李云龙,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充满了惋惜和一丝怒其不争,“好兵!都是好兵!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装备是不错,可也不能这么用啊!”他忍不住批评道,“把这些宝贝疙瘩,就这么硬生生地填到这种绞肉机里去!这不是糟蹋吗?!应该把他们用在关键的反击上!用在刀刃上!像这样死守硬拼,再精锐的部队,也得被耗光!”
他似乎是在批评当时国府的指挥官,用兵太过死板,不懂得集中优势兵力,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
赵刚也沉默了。他知道,当时的决策层,或许有他们的苦衷和战略考量(比如向国际社会展示抵抗决心),但在具体的战役指挥层面,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导致了大量不必要的牺牲。
古代时空。
那些爱惜精锐部队的帝王将相,看到这支“天兵”般的部队也落得如此下场,更是痛心疾首。
“精锐之师,国之柱石!岂能如此轻耗?!”
“指挥失当,累死三军!可叹!可悲!”
“看来,纵有良将精兵,若无明帅统御,亦难成大事……”
铁甲对钢盔,最终证明,在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错误的指挥面前,精锐,亦不过是更加坚硬一点的血肉罢了。
德械师的登场,并没有带来奇迹。他们和其他所有龙国军队一样,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流尽了自己的鲜血,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勇毅。
他们的牺牲,是悲壮的,也是沉重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