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嬴驷的权谋!全历史惊呆……(求鲜花评价月票!)

换源:

  而除了商鞅之外。

嬴驷在继位之后。

以甘龙为首的贵族们便第一时间向他投来了橄榄枝!

他们对嬴驷很是友好!

同时。

自己的伯父。

老师。

公子虔也找到了自己。

可以说。

对于甘龙等一群守旧派的老臣!

他尚且可以面对。

当年的他正是因为受了他们的挑唆和蛊惑,所以当时年仅13岁的他便为了他们这些守旧派势力做了出头鸟。

当时的他认为,商鞅的变法是坏的,是背离他们这个阶层和百姓的,所以当时的他站了出来反对变法,甚至公然违返商鞅之法!

那个时侯正是商鞅变法的关键时刻。

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堵住悠悠之口,秦孝公将他放逐于秦国的山野之间,并告诉他,永远不得回来!

所以,再次回来,对于这些贵族老臣们的刻意拉拢,他实际上是没有太多情感在的!

但是。

对于他的伯父,他的老师公子虔,他的情感则完全不同。

一方面。

公子虔是他的伯父!

是当时秦国的左庶长,大将军。

是他自小最为崇拜的榜样!

而在他开始学习之后,更是求自己的父亲秦孝公,让公子虔成为自己的老师。

而嬴驷自小的很多知识,包括秦国的过往,忠义孝道等等,他很多都是和公子虔学的,他教自己武艺,做人……

不仅如此。

当他犯了错,公然抵抗商君之法时。

因为自己是秦国太子,未来国君尊贵的身份。

受刑,也是公子虔帮自己承受的!

公子虔,自己的伯父,那位一心为了秦国,威风凛凛,甚至本来在当初有机会继承秦国国君的人……

因为自己!

受了劓刑!

他的鼻子被割掉了!

从那之后,除了秦国的关键场合,便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

和自己一样,他也同样愤恨商鞅!

而当甘龙等人邀请嬴驷去他们府中之时,嬴驷还能面对,也能周旋。

但对于公子虔。

他就没有办法了!

在他继任国君之后,他去拜见了公子虔!

公子虔再次见到他,自然也高兴。

当时的嬴驷邀请他继续为国家做事,因为嬴驷刚刚继位,他实在太需要在朝堂当中安插自己人了。

而自小教育自己的公子虔,他认为是最好的对象。

可公子虔却以被处了劓刑为由拒绝了他。

在这个时代,身体不完整,是巨大的耻辱!

那一刻的嬴驷,感觉到深深的震痛,他疏忽了这件事情对公子虔的伤害!

同时。

也敏锐的觉查到。

自己如果想完全主政。

脱离商鞅的影响。

或许他可以利用甘龙等旧贵族势力以及自己的老师公子虔!

只有他们,能够帮自己。

而只要杀掉商鞅,他们也能偏向自己这边!

同时。

自己唯一能倚仗的!

也只有这股力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频繁出现在甘龙等旧贵族势力的府中以及公子虔的家中,在交谈当中,他巧妙的释放出了一些自己虽为国君,但总是为一些人掣肘,想要做事却有心无力的想法。

甘龙和公子虔都是很聪明的……

尤其是甘龙等人。

更是第一时间就查觉了这位年仅十八岁君王的意思。

他们开始明白。

想要恢复以前旧贵族的福利!

就必须帮助秦惠文王。

他们的利益。

是站在一起的。

而且当初的秦惠文王,正是因为反对变法所以才被放逐山林,现在仅仅十八岁的他又怎么可能真的会拥护变法。

只要帮他推翻商鞅。

到时侯他们再稍加牵引。

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孩子不是轻易就会转向他们这一边吗?

而另外一边的公子虔。

则想得更多了。

他本身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

一方面,他爱秦国。

他是无论如何也要看守好秦国的,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他是满意的!

一方面。

他又讨厌商鞅。

大丈夫受辱自当报之,如若不报,何为大丈夫?

但同时。

他内心更为担切的,便就是商鞅可能真会如同自己侄子所说的一般,窃取了秦国。

作为自己的弟子。

侄子。

大秦未来的接班人!

他必须帮忙……

但他严厉地告诉秦惠文王……

商鞅的法是对秦国好的,不可废的。

而在得到秦惠文王的肯定之后。

一切都与自己心愿不谋而合的公子虔挣脱了心理束缚,开始了……

他和以甘龙为首的旧贵族势力们一起开始趁机捏造谣言,说商鞅谋反……

而秦惠文王则立刻派人抓捕商鞅!

………

画面缓缓展开。

商鞅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一开始想的是和秦惠文王说明。

可很快。

他的谋士告诉他。

“你以为国君会相信这件事情吗?如果没有国君的允许这样的谣言会传得到处都是吗?国君会何会行动得这么快?”

“这是国君想至你于死地啊!”

听到这话,商鞅立刻就明白了。

于是他开始逃到了封地!

并且!

逃到封地的第一瞬间!

就立刻起兵攻打郑县!

但可惜的是!

他并没有成功!

在与秦国的交战当中,他很快兵败被杀!

………

看到这里。

各朝的观众们!

“???”

“果然!”

“疑点很多,第一,秦惠文王是一定要杀商鞅的,首先,当时秦国的法令已经完全具备了,商鞅也彻底的完成了他的改革,所以他存在的意义只是分权,

在当时,秦国无论文武人才都是完备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执着于名利的商鞅还不知道收敛,所以自然会成为秦孝公要根除的对象。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