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朕要足额发饷,震惊朝臣(第二更)

换源:

  加收三饷,导致大明帝国的百姓怨声载道,最终也成了覆灭大明的导火索。

崇祯思路理清楚了之后,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废除三饷之后,第三步朕还要编练自己的兵马。

到时候,老子一个一个收拾你们。

让你们内阁限制老子的皇权,老子不收拾你们,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吗?

崇祯内心嘀咕着,一边走向了自己办公的宫殿。

刚进入办公的地方,就看见案牍上摆满了奏折。

瞬间,记忆浮现。

自己之前,一天足足工作八个时辰。

尼玛,这工作强度,即使不在歪脖子树上挂死,怕也是要被累死。

崇祯内心一边感叹,一边拿起了奏折。

尼玛!

现在是崇祯十年,明年清军会入关。

对,崇祯十一年,卢象升要战死?

一想到这里,崇祯便有些紧张。

奏折上说的是高丽王国已经投降建奴八旗了。

这已经是二月的事情了。

如今已经是三月初五了。

看到奏折,崇祯内心很不是滋味。

娘的,要是朕编练一支强大的新军,也不至于被建奴八旗骑在脖子上拉屎。

崇祯继续回忆自己所知道的历史。

糟了。

四月初九。

皮岛要完犊子了。

崇祯心乱如麻。

现在当务之急,先得把欠的俸禄和各地的饷银发放了,稳住军心和民心。

“王承恩,速速召集大臣,殿内议事。”

王承恩不敢怠慢,安排太监前去召集大臣们。

大臣们收到指令,一个个不得不把刚换下的朝服又穿上。

路上,坐着马车的大臣们,掀开帘子,互相问候。

“首辅大人,今个是怎么回事?不是散朝了吗?”,国丈周奎好奇地问了一句。

首辅温体仁义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国丈爷,老臣也是一头雾水!”

其他大臣,也陆陆续续来到了宫殿。

宫殿上,崇祯早就坐在了龙椅上。

打量着到来的大臣。

首辅温体仁,历史上被记载为奸臣。

实际上此人并不是什么奸臣,因为得罪了东林党人,被东林党人诽谤。

此人是坚决反对加派三饷,被东林党人攻讦弹劾很多次。

东林党人的大佬,钱谦益也来了。

东林党人和商人,甚至和汉奸晋商八大家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几乎是霸占了朝廷的话语权。

即使首辅温体仁,也有些忌惮朝廷的东林党人。

见大臣们全都到齐了,崇祯轻轻敲打了一下龙椅的护手。

“诸位爱卿,听说朝廷拖欠饷银和俸禄三年了,这是怎么回事?”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些大臣内心已经开始嘀咕了。

“我就没猜错,陛下肯定是没钱了。”

“又要让我们这些个大臣募捐!”

“真晦气!”

大臣们小声的嘀咕和议论,崇祯再一次敲打了一下椅子的护手。

“朕问你们话,你们聋了还是哑了?”

自从能复制白银之后,崇祯的底气足了很多。

大臣们瞬间安静下来,一个个脸色很是难看。

他们担心崇祯又找他们募捐。

这崇祯在位才十年,已经募捐了三次了。

虽然捐得不多,但再小的蚊子也是肉。

与商人还有士族有关系的大臣还好,起码有外快拿。

忠臣良将心里就犯难了,不仅三年没领取到俸禄了,每次募捐最少也得百两银子。

他们又不能和那些个商人士族一起徇私枉法,贪赃舞弊。

忠臣良将很是为难,捐得最少,反被皇帝记恨。

而那些捐得多的,反倒是贪得多的,最终反而因为捐的多,被皇帝十分看重。

“陛下,臣实在没钱了,崇祯八年臣捐的那一百两银子还是借的,现在光是利息已经欠六十两银子了!”,李邦华带着哭腔。

其他大臣事不关己的眼神盯着李邦华。

这李邦华整顿京营,已经触及了整个京城很多大臣的利益。

现在正好彻底扳倒他,让他滚出京营。

京营里面,都是贵族子弟和大臣子弟们的历练的地方。

大臣们吃京营的空饷足足有六七万的名额。

所有地方的饷银都可以停发,这京营的饷银从未停发。

一切和京营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大臣,只要是能分得到吃空饷的名额,一年额外收益便达到了上千两银子。

“陛下,李邦华这家伙不为君分忧,应当贬黜,逐出京师!”,国丈指着李邦华的鼻子怒声呵斥。

崇祯一脸黑线,自己一个月前穿越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让李邦华复起。

如今这一个月不到,李邦华怎么又成了众矢之的?

看来这京营,确实被功勋贵族和大臣们渗透成了筛子。

京营如果足额的话,起码二十几万大军。

若是要恢复到永乐大帝那种最强盛的时候,京营可是达到了七十二万人之多。

如今京营在册之兵十二万,实际兵力只有五万不到,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功勋贵族子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兵不血刃攻占了京师。

想到这里,崇祯心里在滴血。

第一步足额发饷,第二步废除三饷。

第三步,重建京营。

想到这里,崇祯内心稍微好受了一些。

“都给朕安静!”

“朕今天来,不是让你们募捐的!”

不是募捐?

陛下这又是打哪门子主意?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朕决定了,所欠三年的俸禄和饷银,三月份全部足额发放下去!”

啥?

足额发放?

大臣们震惊不已,一个个眼珠子瞪得很大。

“陛下,您这是发财了?”

“这所欠俸禄和饷银,折合白银足足一千两百万两,是不是应该等今年税收下来之后,再发放一部分下去?”,首辅温体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崇祯说完,从龙椅上起身。

“朕说了,今年三月,把所欠的俸禄和饷银,一并发放!”

“就这么决定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