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挖了一口井

换源:

  “真的?”

苏澈彻底的懵了,因为他真的想不通。“没关系,听我说。”老僧也不在意,笑了笑:“这也是我们杭州的一种习俗。最初的时候,是一群杭州的风水师,在郭公的葬礼上,选择了一个日子,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仪式。

他……”

“原本是每年举行一次,但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变成了每三年举行一次。”

老僧微笑道:“刚好三年,我们三年之前便定下,这一次的祭典,将会交给天竺寺主祭。因此,我这次出山,广邀诸位同道,一同前往界时。”

“所有人?”

“当然。”老僧微笑着点了点头。

“好,我去。”苏澈毫不犹豫的说道。

“那就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老僧心中欢喜,一口将茶水喝完,长身而起:“在下还有别的客人要去,就不多留了。祝你开业顺利,生意兴隆。”

“谢谢老师。”

苏澈笑了一声,随后,将那僧人给请了出去。老僧在一群僧人的保护下,施施然离开。苏澈看着唐靖宣的背影,这才返回自己的公司。

白石和尚气不改色,端着一杯清茶,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苏澈很随意的坐下,然后皱着眉头询问:“师父,这个先祖祭,究竟是怎么回事,能让你单独跟我说说吗?”

两人的交情很深,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会直接问。而且白石和尚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并没有跟上去,显然是想要给他一个答案。归根结底,他的成长速度,实在是有些跟不上。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很普通的事情,他都不知道。好在他的人脉还是很广的,总会有人愿意帮他解惑。

“开派对,就是为了祭奠郭璞,也是一场盛大的仪式。”

面对苏澈的询问,白石大师微微一笑,也不拐弯抹角,解释道:“但我得提醒你一句,这个仪式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左右。”

“这场祭祀,最初的目的,就是因为一些人,觉得在这个圈子里,拜金、唯利是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已经将这个圈子,搅成了一团乱麻。”

“为了‘源清本源’,一些大风水大师,准备想个由头,将一群风水师叫过来,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风水大师也是有自己的原则的,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于是,我们商议了一下,决定以祭祖为借口,让所有人都回到最初的状态。”

白石僧人缓缓说道:“先祖为人算命,并不是为了钱财。虽然我们这些大风水大师,并没有奢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作为一个警告,却是好的。”

“有没有用?”

白石老僧沉吟了一下,叹了一口气,说道:“还好,至少这一次,我们的先祖大典,已经变成了一种学术会议。”

苏澈一看,顿时明白了,这个男人,还真是一点用都没有,追逐名利,本就是人类的本性。世间之人,大都难逃名逐利。

说白了,能做到这一点的,大多都是成功人士。那是最有钱的人,也是最有钱的人,我对金钱,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不要给我谈钱。

但是,苏澈很清楚,他不会说出来。他微微一笑,话锋一转:“这次的聚会,我当然要去了,石开大人真是好面子,让人给我发个请柬就好了,哪里还用得着自己来,弄的我都有些害怕了。”

“当然是有道理的。”

白石没有隐瞒,直接说道:“三年前,玉皇山的人主持了这次大典。”

“哦?”

苏澈挑了挑眉。

“赵师,也是如此,将所有人都拜访了一遍,并且一一邀请。这也是为什么三年前那一次开派大典,声势浩大的原因。”

白石僧人也不隐瞒,哈哈一笑,道:“既然赵大师都这么做了,那我们就跟着他学吧。”

“理解。”

苏澈点了点头,他知道佛道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佛教和道教,已经融合在一起,不像以前那样,不死不休。不过,有些东西,他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对了!”

忽然间,白石僧人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苏澈。

“咋了?”

苏澈愣住了,他看了看自己,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没什么,就是有感而发。”

白石大师诚恳地说道:“我从不质疑苏大师的未来。一眨眼的功夫,你就长成了一棵大树。”

“……都是一家人,少拍马屁。”

苏澈有些尴尬的回答:“只是侥幸。”

“你这样的幸运,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白石和尚若有所指,道:“只是,他们终其一生,都得不到这种机缘。”

苏澈摊了摊手,疑惑的询问:“师父,你这次过来,不单单是为了给我讲解这件事,还特意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夸奖我?”

他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事实证明,他猜对了。就在此时,白石僧人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如此客气,必然是有什么要求。”

“果然!”

苏澈如实的回答:“您说吧,我会努力的。”

白石大师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回答道:“就在余杭塘栖镇的广济桥上。

“那边有一口郭璞井,郭公曾经经过汤溪,那年正值旱灾,塘栖镇附近的所有河道都被淹了,只剩下一条塘溪,里面的水还在,但也快干枯了,不能喝了。”

“村民们到处找水,挖井,想要找到足够的水,但一直没能找到足够的水。长桥上,民众都快疯了,焚了一炷香,祈求龙王的庇佑。”

白石僧人缓缓说道:“郭公见此情形,动了恻隐之心,便自己去找,找了一处地方,选了一处地方做了井,又花钱雇人挖了一口井。”

“大师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白石和尚笑道:“这口井一开,就能看到水,这是一条通往地底的河流,而且这条河流的味道很好,里面的水,也有一种甘甜的味道,比周围的水,要高出两米左右。”

“汤西村的人,就是因为有了这口水井,才能熬过这一年的干旱。人们不会忘记郭璞的恩情,所以就叫它郭璞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那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