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最好的选择

换源:

  一休一边说着,一边领着几人来到了东边的别院,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四合院,里面有十多座大宅院,围绕着偌大的别院。

院落里,一棵棵高大的大树,枝繁叶茂,在地上投下一道阴影。

而在这棵大树的下方,则是摆放着精致的石凳和石桌。在炎热的夏天,进入这里,有一种置身于世界之外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所以,古代的院子,才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现代的居住环境,更是方便无比。每一种功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很难说谁更强。

众人打量了一番,都还算满意,当即就在这里住下。

在这儿生活,在城里吃。

甚至,只要他愿意,他甚至可以住在镇子里。但是,苏澈想要专心做这件事,他也想要一个安静的地方,于是,他决定留在这里。

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在哪里,都是最好的选择。

有些东西,是要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才会发现的。

待得安定下来,已是正午。

一行人去了镇上的一家小饭馆。

这家店不大,只有寥寥数张桌子。

四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要了些吃的,一边吃一边聊天。

餐馆的老板和大厨,看起来都是当地人,做出来的菜品,说不上好吃,但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美食和美食,都很受欢迎。

事实上,这个城镇是京杭运河的开始和结束地,它是一个包容一切的城市。

要知道,这条运河,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通了,到了元朝,还修建了一条从洛阳通往京城的通道。

修建京杭运河,历经了两千多年的修建。到了明朝和清朝,在这条京杭运河的周围,还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事迹。

而这两个问题,也是明朝和清朝的统治者们,最头疼的问题。

直到抗日战争的时候,这条运河还在运转。

直到近代,随着海上交通、铁路、飞机和公路的飞速发展,以及水路运输的飞速发展,这条运河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沦为了一段历史文物。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时间。

这是学习中国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苏澈胡思乱想着,忽然,他手中的一次性筷子,啪的一声,断成了两截。

“哎?”

宁芸雪一脸惊讶,把一双新的筷子递给罗远,问道:“老大,你这是怎么回事?”

“我刚才走神了。”

苏澈拿起新的碗筷,一边吃饭,一边思考。

“怎么了?”

一休也是一脸的疑惑:“你有没有想过,该如何安排场地?”

“没那么快。”

苏澈摇了摇头,然后笑了起来:“我在考虑,我们要不要去一个高处,或者是一个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位置,还有这条水渠。”

“咦?”

王斗脑海中灵光一闪,顿时陷入沉思:“你是不是查到了什么?”

“没有。”

苏澈摇了摇头:“只是,我只是想,既然我们来了这么一座古老的城市,自然要好好研究一番,看看这座城市的格局。”

“至于么?”宁芸雪也跟着眨了眨眼睛。

“有必要!”

“那就去!”宁芸雪毫不犹豫地说道。

其他两个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了镇子。

登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锻炼。

镇子外面,数公里外,是一片丘陵。

这里,已经是方圆数十里内,海拔最高的一处了。杭州的辖区,大部分都是平地,也有一些山丘。一百多米的山峰,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峰了。

十多米高的山丘,确实很高。

宁芸雪边走边道:“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平原地带。”

“对。”苏澈肯定地回答,“平原地带,地势开阔,丘陵较少,很难找。但是,他们却有一种说法,叫做‘风水大师’。”

“哪句话?”

“人在江湖,不在江湖,在水中才是真龙。”

苏澈笑了笑,对唐宁说道:“所谓平洋,就是一片平原,有很多的江河。在风水师看来,平原上虽然没有群山,但平原是龙气汇聚之地,而这条河流,就是龙族的血脉。若有水流汇聚之地,便是龙脉所在。”

“嗯嗯。”宁芸雪飞快地记录着,犹豫了一下,又问道:“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

“你说。”

“就是被风吹动的感觉。”宁芸雪伸出一根手指,任由微风吹拂着。他疑惑地问道:“不是说,‘气运者得之’么?你就不怕草原上的风大?”

“因为你太蠢了。”

苏澈还没有回答,王斗已经不耐烦了:“我说过,这里是陆地,陆地上的巨龙,和陆地上的巨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当这股气息被狂风吹走,世界之水也就平息了。”

“没错。”

苏澈赞同地说道:“在平原上,阳气旺盛,生机从下而上,只要地势平坦,即便是没有遮挡的地方,也不会被八方的狂风所影响,也不用担心生机的消散。”

“古有风水师,对此有过注释,‘平原辽阔,丘陵极高,过田野,过河,沟壑纵横,河流交汇,平原平坦。”

“要知平地,须得见水,须得有水,须有库藏,有钱有势,丁寿兴有真有假,真有龙何分,有穴有洞,有水有池,有真有实,平洋有龙法,有水,有平地,有水相汇,这就是修龙。”

苏澈继续说道:“所以,在平洋的,最关键的,就是水与火的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在平坦的海面上,水流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好几条大河汇聚在一起,那就是龙脉龙穴了。”

“所有的水流汇聚在一起?”

宁芸雪眨了眨眼睛,低声说道:“好像是这样。”

那么……

苏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因为镇子里除了一条长长的运河之外,还多了好几条小河,这些小河都是从四面八方汇入的,这就是镇子里密密麻麻的水系。

在明朝和清朝,这里是最繁华的时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船只。一座又一座的港口,就像是一群蚂蚁,将整个城市都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