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暗涌惊澜》

换源:

  回到东宫的路砚之换上玄色锦袍,金丝暗纹在暮色中流转着幽光。他端坐紫檀案前批阅奏折的姿态,已具九五之尊的气度。执笔如握剑,落墨似点兵,朱砂在宣纸上晕开的痕迹都带着杀伐决断。

沈清欢静立殿角,望着这个被皇权雕琢得近乎完美的储君。他眉宇间的沉稳,谈吐时的分寸,乃至执盏时三指托底的弧度,皆是金玉堆砌出的天家气象。难怪他能将十八般武艺皆臻化境——这满殿的孤本珍玩,不过是为锻造一柄最锋利的帝王之刃。

夕照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游移,映得眼底寒潭愈发深不可测。那些在岩洞里狰狞的伤口,此刻尽数隐于织金绣银之下,恍若从未存在。

路砚之笔锋微滞,朱砂在奏折上凝成血珠。他抬眼望向殿外飞檐,目光却穿透重重宫阙。想问清欢新裁的留仙裙可合身,想问东宫繁琐的礼仪可习惯,更想知道御膳房呈上的蟹粉狮子头,可如柳家小厨娘手艺——他素来不重口腹之欲,却独独记得她嗜甜,在柳府后厨...

鎏金笔架倒映出他骤然紧蹙的眉峰。那日在密道初遇,血污满身仍紧攥银簪的姑娘,如今藕荷色宫装立在朱漆廊柱旁,倒真有几分世家贵女风范。只是那双眼,依旧清亮得能照见所有阴暗算计。

朱笔悬于半空,迟迟未落。路砚之唇角牵起自嘲的弧度。起初确存利用之心,可这株石缝野草,偏在命运碾压下挣出生路。她不因门庭倾覆而自弃,不因前路渺茫而惶惑,反用那双执拗的手,掀开连他都未能勘破的迷局。

穿堂风掠过,翻动案头密报。路砚之凝视窗外那道清瘦身影,终是垂眸掩去眼底波澜。有些话,终不可说,亦不必说。

“禀殿下,皇上脉案如常,太医院诸事平稳。“

烛火倏忽摇曳,映出台下那张与太子九分相似的面容。那人连低眉时睫毛投下的阴影都与路砚之毫无二致,回话时玉带叩击的节奏,俨然镜中倒影。

“只是...“赝品太子话音微顿,余光扫过珠帘后若隐若现的素色裙裾。

“讲。“真正的储君朱笔未停,在奏折上划出凌厉血痕。

赝品振袖的弧度都透着天家气度:“常王近日异动,似与...药王谷余孽有所勾连。“

朱笔陡然悬停。路砚之缓缓抬眼,眸中寒芒如淬毒银针:“可知此言分量?“字字凝冰,“药王谷灭门案早有定论,乃江湖仇杀,与庙堂何干?“

鎏金香炉爆出灯花,惊起一缕青烟。赝品睫毛投下的阴影与太子分毫不差:“属下僭越。“

“非你之过。“路砚之指节轻叩案几,“且去歇息。常王与药王谷...本宫自有计较。“

望着赝品退出殿门的背影,沈清欢自屏风后转出,欲言又止。素白裙裾拂过青砖,如烟霭掠过寒潭。

“他...“朱唇轻启复又紧抿。秋水明眸望向殿门,那里犹存龙涎余香。纤指无意识绞紧腰间丝绦,终将满腹疑窦咽回。

移步案前,她抬手绾起鬓边散落的青丝。夕照透过琐窗,在她玉雕般的侧脸洒下细碎金斑。素手执起青玉砚石,指尖与玉石相触的刹那,竟辨不清孰更莹白。

“药王谷之祸...“她声若清泉击石,“常王他...“终化作一声轻叹。墨锭在端砚中徐徐画圆,墨汁渐晕,如她纷乱心绪。

研磨姿态优雅克制,每一转皆合宫规。低垂的眼帘掩去眸光,长睫在玉颜投下淡影。既寄东宫檐下,总要尽些本分。虽曾为官家千金,此刻亦只能侍墨添香。

“殿下...“她忽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素心引之事,可否容民女多问几句?“指尖摩挲砚台边缘,“非为探听朝政,只是...“

穿堂风过,吹动路砚之玄色广袖。她声更轻:“但求多知内情,若遇变故...或可自保。“

最后一转研磨极轻,墨漪微漾。沈清欢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过分亲近,亦不显疏离。月光浸透她单薄肩头,将藕色宫装映得近乎透明。

路砚之指节轻叩案几,闷响在殿内回荡。星辉落入他深邃眼眸,映出几分罕见疲态。

“曾有密报...“他声沉如铁,“药王谷一夜倾覆,恐...与庙堂脱不得干系。“揉按太阳穴的鎏金护甲寒光凛冽。

沈清欢注意到他泛白的指节。路砚之倏然抬眼,目光如剑:“故本宫不得不入局查证。“冷笑一声,“可笑如今所知,与卿并无二致——所谓长生,不过镜花水月。“

狂风突入,烛火剧烈摇曳。路砚之眉间沟壑愈深:“若此事真与我那不争气的弟弟有关...“声线骤冷如九幽寒冰,“三百童女冤魂,万千药人血债,本宫定要他跪地伏罪!“

研磨素手微滞。路砚之语气忽缓:“方才...乃本宫影卫。“难得解释,许是对这曾共历生死的同伴,生出一丝不同寻常的信任。

“至于令尊...“他意味深长地瞥过密函,“与常王牵连...恐比想象更深。“末字轻若鸿毛,重逾千钧。

更漏声里,殿内死寂。路砚之目光落在她研磨的手上——那莹白肌肤间几道细痕,皆是逃亡路上留下的印记。

沈清欢呼吸微凝。父亲之事,竟无言以辩。若长生虚妄,素心引究系何用?药人尸身上鎏金令牌的云雷纹,分明出自内廷;红衣人雌雄难辨的嗓音,非净身者孰能为之?

“常王...“她在心底默念。路砚之既称皇弟,若龙椅那位当真久病难起,庙堂恐已暗潮汹涌。思及此,忽觉脊生寒芒。

栖霞山朱砂矿的蹊跷此刻更显诡谲。炼制如许药人所需资财,岂是小矿能支?恐各处矿脉早有异动,她蓦然明了路砚之为何星夜返宫——这局棋,早布满了无形杀机。

“殿下...“朱唇轻颤,终化叹息。乌云蔽月,烛影在她苍白面容上明灭不定。

“不必妄自菲薄。“路砚之声若金玉相击,“本宫既带卿回宫,自有道理。“目光掠过她素手,“纵无前因,东宫亦不缺侍墨之人。“

案头奏折堆积如山,皆各地矿难急报。他修长手指划过那些数字:“抚恤银两岁增,矿产反减。“冷笑如刀,“若连军需粮草也...“

雷光劈开殿内昏暗,照出他眉间阴鸷。这锦绣河山,怕是要变天了。

记忆忽如潮涌。总拽他衣袖的幼弟嗓音清越:“皇兄,父皇说民为水,君为舟...“小常王仰着脸,眸中盛满星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臣弟懂了,治水在疏不在堵。“

彼时常王何等灵慧,太傅都赞不绝口。路砚之无意识摩挲腰间玉佩——那是常王十岁生辰他亲赐。从何时起,天真皇弟竟成如今模样?

“皇弟...“他在心底轻唤,眼前浮现常王最后一次入宫的模样——锦绣华服掩不住阴郁,那双与他极似的眼眸里,翻涌着难以言说的执念。

香炉爆出灯花,将他惊醒。抬眼望殿外阴影,恍见常王立于暗处,对他露出莫测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