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施恩红顶商人

换源:

  “公子,你听说过胡光庸没?”

李福探头探脑的问道。

“胡光庸?”

李汉唐脑海中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一时间却抓不住。

李福见李汉唐疑惑,开心的笑道,“原来也有公子不知道的事情!”

“废话,我随便报个名字,你知道他是谁!”

李汉唐作势欲打。

李福将身躯灵活的一扭。

“公子,这个胡光庸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此人乃徽省徽州绩溪人士,13岁起便移居浙省杭州。1861年,西方教军攻杭州时,胡光庸从魔都运军火、粮米接济朝廷官军而为左季高赏识。

后来又帮助左季高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季高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魔都采运局局务,在魔都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魔都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季高。

现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同时,胡光庸利用过手的官银在魔都筹办“阜康”钱庄,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人称江南药王。”李福搬着手指头说道,对胡光庸的事迹如数家珍。

“平时没见你对谁感兴趣,今天怎么对这个胡光庸如此上心?”

李汉唐佯装发怒,作势欲打。

“公子,你可饶了小的吧!”

李福举手投降,“这个胡光庸在魔都搞出好大的阵仗。他开办蚕丝厂,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茧贸易,让洋人苦不堪言!”

“这关你什么事情?”

“小的在他的阜康钱庄存了点小钱,想知道安全不安全?”

李福摸着脑袋问道。李福绕了半天总算将自己的目的给说了出来。

李福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在李汉唐脑海中滑过。

胡光庸不就是那个有名的红顶商人,以一己之力挑起与西洋生丝大战的商界枭雄嘛。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就是他最后的辉煌,明年他就会在生丝大战中一败涂地,最终郁郁而终。

“公子!”

李福见李汉唐呆呆的不说话,还以为自己的问题把李汉唐难住了,急忙呼唤。

“李福,去叫李一他们过来,我们恐怕要去魔都一趟!”

不过在去魔都之前,李汉唐先给得亿志帝国的俾斯麦发去一份电报,在电报中说,法兰克国军工企业突然加大军火生产,议会也突然增加军费,似有针对得亿志帝国的迹象。

同时委托俾斯麦帮忙调查一下义大利王国今明两年的生丝生产情况。拿到俾斯麦的资料后,李汉唐这才起身去找胡光庸。

“老爷,外面有个叫李汉唐的年轻人求见!”

魔都阜康钱庄的掌柜对胡光庸说道。

“李汉唐,是李少泉的那个小儿子,他来见我做什么?”

胡光庸疑惑,李少泉与左季高一向不和,连带这胡光庸对李少泉也没什么好感。

这李少泉的儿子李汉唐突然来见,有什么鬼事情?

“老爷,见不见?”

掌柜见胡光庸长时间不回答,问道,“老爷不方便的话,我就说您不在!”

掌柜的话反而激起了胡光庸的好胜心,自己这一个成人还怕李汉唐一个小子不成,笑话!我胡光庸纵横商界时,李汉唐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吃奶呢!

“叫他进来,见他一面又何妨?”

胡光庸大咧咧的说道。

掌柜的躬身退下,去外面给李汉唐引路。

“布政使好大的威风啊!”

任谁在外面吃了半天风,都不会有好心情,入股不是为了大清帝国的生丝产业,李汉唐真想掉头就走。

“哼!”胡光庸也不是省油的灯,“胡某与你李家素无来往......”

“家父李少泉!”

李汉唐不待胡光庸说完,就将他的话给打断,让胡光庸颇为不悦,李汉唐却不管这些,直接说道。

“今日李某前来不为别的,专为救你的性命!”

“哈哈哈!”

胡光庸笑的前仰后合,“小子,我搞大言欺人这一套时,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吃奶,将这一套用在我身上,你不觉得是班门弄斧吗?难道你是觉得,我会被你吓住?”

胡光庸连续反问。

“盲人骑瞎马!身处绝境而不自知,说的就是胡光庸你!敢问,你有和底气,大量囤积生丝?”

李汉唐懒得跟胡光庸辩论,直接挑明来的目的。

“呵呵!此乃商业机密,无可奉告!”

胡光庸端起茶杯,轻轻的吹气,已经用送客的意思。

“阁下无非是以为,我大清帝国近来天灾不断,国内生丝产量必然大减,所以才有恃无恐罢了!”

李汉唐对胡光庸端茶的行为假装看不见,“我说你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这有两份资料,你可以看一看!”

李汉唐从怀里拿出两份资料递给胡光庸。

“好!我就来看看你这所谓的泰山!”

李汉唐的话让胡光庸心里恼怒,伸手接过李汉唐的资料,胡光庸仔细的看起来。

刚开始胡光庸还翘着二郎腿,颇为轻松,渐渐的开始眉头紧皱,看到最后头上居然开始冒汗,脸色煞白,大惊失色。

“公子,消息来源可属实?”

胡光庸新的其实已经对李汉唐带来的消息确认,只是还有侥幸罢了。

李汉唐的消息,数据分门别类整理起来,让人一眼就能看懂,基于数据的分析有理有据,一看就知道是做过详细调查的。

这是胡光庸自李汉唐进来后第一次尊称,可见胡光庸对这两个消息的重视。

“当然属实!”

李汉唐昂然道,“你应该知道,我和得亿志帝国的俾斯麦首相交好。在来这里之前,我给他发了一份电报,委托他派人了解的这两个信息。你说这两个消息可靠不可靠!”

“你还是见好就收吧!别等最后时刻,哭都来不及!”

见胡光庸已经完全相信,李汉唐起身告辞。

“公子为何帮我!我与李中堂大人关系可不太好!”

胡光庸急忙问道。

李汉唐摆摆手,大笑道,“同为炎黄子孙尔!”

“公子高义,老朽汗颜,以后公子有用得着胡某人的地方,胡某必肝脑涂地效力!”

胡光庸起身对着李汉唐远去的背影高呼。

李汉唐与胡光庸见面后不久,在义大利王国内突然传出无数消息。

根据某某著名预言家推断,今年会迎来有史以来最酷热的天气;或者某某著名气象学者根据多年观察研究发现,基本可以肯定今年义大利王国会发生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等等。

一时间不利于义大利王国农业生产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

李汉唐知道这些消息后,哑然,这胡光庸还有两把刷子。

这声势造得可以啊!

这让魔都的洋商们大为恐慌,甚至找到李少泉协调与胡光庸的关系。

李少泉来电咨询李汉唐的意见。

李汉唐特意跑了一趟津门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少泉。

最后在李少泉与胡光庸的双簧下,胡光庸囤积的生丝被李少泉强令卖给友邦商人。

胡光庸假装含泪吐血甩卖,其实心底早就乐开了花,虽然比预计少赚了不少,但是也是大赚了一笔。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