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秋夕阳很是美丽,那隐藏在火红的晚霞后面的灯笼,透过树枝远远望去,在夜幕悄然来临时,隐隐的照着已经燃起炊烟的狄家村。狄家村隶属汾州西河镇,是个大村子,不是每家都姓狄,谁也不知道狄家村这个名字的是从哪个朝代就有的,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每家每户都姓狄,但是在这边陲之地的村庄一朝一朝的更替,一场场的战争下来,而今狄家村仍唤狄家村,只是狄姓也只是在这个村子里众多姓氏之中其一的几户人家了。
夕阳下,村里口的孩童做着一代代传下来将军和士兵的游戏,乐此不疲。一个小女娃,远远贴着墙根坐着,梳者两个犄角的小辫子,青麻布的小衣服裹着瘦小的身子,小小的脸蛋被那挂在天上的大灯笼照的红彤彤的,煞是可爱,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痴痴看着这群孩子欢呼、奔跑,却是那般呆滞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拿着大木刀正在抓贼的男孩,且看他如何的抓人,每次抓到一个兵,其他的孩子都喊“狄青大将军”、“狄青大将军”,每每被喊到,“带刀”的男孩的脸上都浮现着洋洋得意。那带刀的男孩名叫狄青,是村里狄木匠家的老二。突然有人指着坐在墙边的小女孩喊道:“青哥儿,那傻子一直瞅你呢,咱们把她轰走吧”,这时孩童们纷纷看向靠在墙边那抹青麻布影子。狄青望了望靠在墙边的小丫头,然后对着刚刚说话的孩子说道:“少胡咧咧”,然后奔到墙边,边拉起墙边的小丫头边说道:“秋姐儿,赶紧家去,你爷爷
一会便寻你了,”说完后,又跟大帮的孩子玩闹去了。那夕阳下靠在墙边的小身子,听男孩喊后,便直咧嘴傻笑起来。
“秋儿,秋儿”,一声一声沉重而沧桑的喊叫声从屋边转角处传来。而那青色的女娃,从地上站起,看起麽过五六岁的年纪,瘦而干弱。目光扔一直盯着孩去的身影,脸上的残存的笑容煞是可爱些。片刻后,从转角处走来一五十上下、身着黑灰袍的老人,虽身躯佝偻,看上去还算精神健壮。老人看到站在墙边的女娃,便喊道:“秋儿,天晚咧,跟爷爷家去”,说着,便上前用手扯女娃往来的方向回转,边走边拍打女娃身上的尘土。还乐呵呵说道:“咱家秋儿,今儿有口福了,爷爷今天逮了只兔子”,说话间,老人又拽了拽女孩的衣角,又接着道:“丫头也要成大姑娘了,瞧衣服短了,只见衣短,不见人长”,“呵呵”,老人又笑了两声,“明天咱们呀,去看看你爹娘,他们一年没见着秋儿了,一定能看出秋儿长高喽”。
女孩脸上还带着笑容,听到有兔子吃时,还点了点头,然后便跟着老人往家走去。
西边灯笼的火光渐渐变弱,只剩半天晚霞,村口的热闹也慢慢散去,秋月悄悄爬上梢头。村西的一户人家中,此家主是村里的木匠,姓狄名大良,这狄大良是个孤儿,父母兄弟在串亲友时被土匪杀害,而狄大良,远赴他乡学了一手木活还乡后,由于一手木活好,被邻村的张姓人家看中,取张家女儿张氏为妻,这张氏为狄大良添了两个儿子,老大名唤狄云,老二名唤狄青。此时,屋里还没燃起烛火,只见那在村口玩耍唤作狄青的男孩,坐在草棚下,侍弄自己的那口大木刀,那口木刀边刃处破了一处,边缘还有些裂开的缝隙。
只听狄青喊道:“爹,我的刀裂缝了,您帮我再做一把?!”,一副毋容拒绝的口气。
此刻,从厨房中走出三十左右的女人,说道:“青哥儿,吃饭了,等你爹明儿得空”。说着便朝正屋走去。而此时,从正屋中走出一三十上下的男子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那男子说道“青儿,洗手吃饭,明儿给你做”,说着两人便朝院中的水缸边,舀水洗手。
不一会,正屋的木桌旁,一家人便围坐一处,木桌上一盘芽苗菜(豆芽),一盘腌白菜和木框里的透着红色的高粱馍馍,坐在桌子正方的狄大良开口道:“今年的收成还不错,有高粱馍馍吃,云儿娘,俩娃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下个集市去冯屠户家买几斤肉回来,给娃们解解馋”,边上的张氏应了一声。而另边上的俩兄弟听到有肉吃时,眼睛顿然贼亮。
“魏叔家今年怕是难捱了”,一边的狄大良突然又开口道。
“是呀,秋丫头是个可怜的,自小没了爹娘,又痴痴傻傻,魏叔也真不容易”。边上的张氏也说道。“当家的,明儿是魏兄弟的忌日吧
”,张氏又问道。
“嗯”,狄大良吃了口高粱馍馍答道,“昨儿个我见到秋丫头衣衫单薄,又见小,你得空把给那丫头改件衣衫吧,那丫头是个可怜的”。
“哎”张氏应了。
边上的狄青知道,明天秋姐定会跟他爷爷去冈山祭奠她的爹爹。便想着明天定把今天捡他的小兵‘献’上的糖块塞到秋丫头的嘴里。他们家没有女娃,每次看大秋姐开心了就会睁着亮闪闪的眼睛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却说那被狄大良称魏叔的老人,便是离狄大良家不远处的一户老人,这老人名唤魏石,丧妻多年,膝下有一子,单名一个成字,娶妻李氏,这李氏是孤儿,5岁时被魏石带回家后,便给儿子魏成做了童养媳。魏成与李氏成亲后,一家人倒也美满,不幸的是,在二人成亲两年后,李氏终有了身孕。这魏成为了让以后妻儿生活宽裕,便外出谋生,不行返乡途中被歹人所害,发现时,已经死去多时。李氏听闻后痛不欲生,因怀有身孕,倒也坚强,只是待分娩时难产,经九死一生后产下一女婴,取名秋霜,自李氏自诞下女儿后,便卧床不起,这魏老汉典卖家资为其治病。仍药石无效,半年后,也撒手人寰。可怜魏老汉中年桑子桑媳,只得亲自喂养半岁的奶娃娃。可祸不单行,这女娃年至两岁时仍不会开口讲话,只是对亲近之人痴痴傻笑,从不哭闹。魏老汉倒也坚强,一直乐呵呵的抚养小孙女。如今孙女已至六岁,除却痴笑和不能讲话外倒也健健康康。而今,魏老汉四十又三,靠着二亩薄田抚养孙女,偶尔去抓些野味给岁女开荤。给女娃娃养着身子。
夜色渐深,孙女安睡后,魏老汉收拾第二天要去上坟的纸钱和祭品。突然外面传来叩门声。却道是谁,原是那张氏听狄大良说后,便觉得而今冬将至,便连夜为秋霜改制了一件小衣服送来。
第二日一早,魏老汉便将秋霜唤起,爷孙俩带了祭品便往冈上祭坟。这个冈,是村里埋葬亡人之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片地坟地。魏老汉的父亲是别处迁居到狄家村,因此,坟包稀少。只有老汉父母,妻子和儿子儿媳。
爷孙俩到了冈上后,魏老汉将纸钱在各个坟上都点了,看着五处坟包,老汉不由悲上心来,如今一家人阴阳相隔,世间只留痴傻孙女和自己二人相依为命。可转念又安慰自己道:“在阴间,妻儿父母已团聚一处也不孤单了。在阳间,自己总要将小孙女养大成人才是”。念及小孙女,老汉便扯过女娃,指着分头说道:“丫头,给你祖爷爷,太太,奶奶和父母磕头吧,让他们瞧瞧你,是不是又长高了”。女娃儿听话的对着每个坟头都磕了头。魏老汉又对着儿子儿媳的坟道:“放心吧,丫头一切都好”,老人言罢便红了眼眶。将祭品放到儿子坟前,让女娃又磕了头。便拉着孙女往回走。
却说这狄青,一早便知道今儿一大早秋姐儿要跟她爷爷去冈上,便草草的吃了早饭,揣着昨儿得了的那块糖,便去迎魏老汉祖孙,刚出村时口便看到祖孙二人相携归来。
忙迎上前说道“魏爷爷,你们回来啦”。
魏老汉看狄青上前来,便笑呵呵的说问道:“青儿有事儿啊?”
狄青道:“没有事儿,魏爷爷,我找丫头来玩”
却说这秋霜,看到狄青到来后,便眼睛闪亮亮的盯着狄青,痴痴的傻笑着。魏老汉知道,村里的娃娃们只有狄云狄青两兄弟对自家孙女好些,尤其是狄青,有了好吃的总分出一份来给孙女。便也放心让孙女跟他去玩耍,自己还要去打柴,眼看要入冬,总要好好的过冬。便对狄青言道:“玩去吧”,然后让狄青牵了自己孙女的手,自己回家拿了绳索和斧头便去了村北处的柳林坡。
狄青在魏老汉转身走后,便将手里的糖块填到小秋霜的嘴里。小丫头感到嘴里一阵甜后,便对着狄青更是笑的更厉害。一旁的狄青,看到女娃笑眯眯的劲儿,知道她定是高兴坏了。于是便说道:“秋儿,走,青哥哥带你去后山耍去”。
小秋霜随狄青去后山找狄云,如今狄青已有九岁,正是玩闹的年纪,狄青曾被哥哥许诺给抓个兔子;狄云年有十二,已经懂事,而如今狄云此刻正在山中采山菌和甘草,以便贴补家用。狄青早起便是和自家大哥一起出门,因此,狄青才带着秋霜去往山中让自己大哥兑现诺言。二人便相携往山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