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建工业学校,培训新工匠2

换源:

  3.**教学体系构建**:张良和蒯通负责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规划。一方面,安排专人秘密前往民间,广泛寻访那些隐匿的能人异士,收集各种独特的技艺和教学方法。根据村子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天赋,将学生分为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两个方向进行分类教学。在军事技术教学方面,设置兵器制造、战略战术、军事工程等课程;民用技术教学则涵盖冶铁工艺、农具制造、建筑技术等内容。引入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注重品德和忠义的培养,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宣扬村子的价值观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村子的忠诚和责任感。同时,增设简单的药理课程,由杨慧负责寻找懂医术的人进行教学,教授学生认识草药和基本的治疗方法。

4.**学校建设与运营**:韩信和张平负责学校的布局规划。理论教学区选址在村子内部相对隐蔽的地方,利用地形和建筑进行巧妙伪装,使其不易被发现。实践操作区紧邻冶铁厂,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践操作。在学校周边设置多个瞭望点,安排专人值守,配备简单的通讯工具,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迅速传递信息。王川和李信主导学校与冶铁厂的资源整合工作。深入冶铁厂,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从废弃的工坊中挑选可用的零件,进行拼凑和改造。组织工匠和技术人员研究新的冶炼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环节,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萧林担任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表,组织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建立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加强与外界的隐秘联系,安排专人关注秦朝的政策变化和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

会后,众人立刻按照计划行动起来。萧何冒着寒风,一家一户地走访村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集资的意义,常常在冰冷的寒风中一待就是一整天,手脚都冻得麻木了,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韩信和张平带着几个护卫,在村子里仔细勘察,寻找最合适的建校地点。他们在寒风中穿梭于各个角落,对每一处地形都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张良和蒯通忙着整理资料,准备外出寻访民间的能人异士。他们不顾严寒,日夜准备着所需的物品和资料,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刘虎和赵猛走村串户,向工匠们宣传学校的好处。每到一户,他们都要先拍打身上的雪花,跺跺冻僵的双脚,然后热情地向工匠们介绍学校的情况,尽管遭受了不少质疑和拒绝,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王川和李信一头扎进冶铁厂,研究设备改良的方案。冶铁厂内的热气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在这冷热交织中忙碌着,常常忘记了时间。萧林在自己的书房里,日夜奋笔疾书,撰写教学大纲。烛光在寒风的肆虐下摇曳不定,却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力求制定出最完善的教学大纲。杨慧也开始四处打听懂医术的人,为学校的药理课程做准备。

在筹备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资金筹集并不顺利,尽管村民们大多支持,但还是有一些人持观望态度。刘虎和赵猛在召集工匠时,也遇到了不少质疑,有些工匠担心学校不稳定,不敢轻易加入。面对这些问题,龙天武鼓励大家:“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挫折打倒。大家再加把劲,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他的鼓励下,众人重新振作起来。

萧何加大了宣传力度,不仅详细向村民们解释学校对村子未来的重要性,还组织了一些小型的聚会,邀请村民们参加,在聚会上生动地描绘学校建成后的美好前景,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集资计划。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资支持。刘虎和赵猛则带着一些已经加入的工匠,向其他工匠展示他们在学校的美好前景,用实际行动消除了大家的疑虑。他们带着这些工匠参观已经筹备好的部分教学设施,让他们与已经加入的教师交流,亲眼看到学校的诚意和潜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学校的筹备工作逐渐有了眉目。建校地点选在了村子一处隐蔽的角落,周围有茂密的树林作为掩护,既安全又便于隐藏。工匠们陆续到位,教学设备也在紧张地筹备中。张良和蒯通寻访到了几位技艺高超的能人异士,他们带来了独特的技艺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杨慧也找到了几位懂医术的人,他们愿意在学校教授药理知识。

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山神村的工业学校终于初见雏形。看着逐渐成型的学校,龙天武和众人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5天后,工业学校的校门前,凛冽的寒风依旧在呼啸,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众人内心的火热。原本冷清的校园此刻热闹非凡,工匠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有的背着简单的行囊,有的扛着自己吃饭的家伙什,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好奇。

刘虎和赵猛站在校门口,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工匠。刘虎满脸笑容,大声喊道:“各位师傅,欢迎来到咱们的工业学校!以后这儿就是咱们大展身手的地方啦!”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格外响亮,带着十足的热情。赵猛也在一旁忙活着,帮着工匠们拿东西,嘴里不停地说着:“师傅们,快请进,里面暖和!”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排崭新的教室,虽然略显简陋,但充满了生机。教室旁便是冶铁厂,高大的烟囱里偶尔冒出几缕青烟,熔炉中火焰熊熊燃烧,映红了周围的天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里即将开启的蓬勃发展。

韩信和张平在校园里四处巡查,确保一切都准备就绪。韩信看着忙碌的人群,对张平说道:“张平兄,这些工匠可都是咱们学校的宝贝,一定要让他们在这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张平点头表示赞同:“韩将军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会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

此时,萧林带着几位老师走了过来。萧林笑着对韩信说:“韩将军,课程安排已经初步完成,就等工匠师傅们到位,咱们就可以正式开课了。”韩信看着萧林,眼中满是信任:“萧校长,教学这一块就全靠你了,一定要培养出一批能为村子做出大贡献的人才。”

在一间教室里,几位工匠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教学内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皱着眉头说:“这军事武器制造,可不容易啊,咱们得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可不能误人子弟。”旁边一位年轻的工匠则兴奋地说:“是啊,师傅,我还从来没教过别人呢,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听说学生们都很有热情,咱们可得好好教。”

另一边,王川和李信在冶铁厂里忙碌着。王川指着一台新改良的设备说:“李信,这设备可是咱们费了好大劲才弄好的,一会儿可得让工匠师傅们好好看看,让他们知道咱们学校的决心。”李信点点头:“没错,有了这设备,学生们实践起来也更方便,能学到更先进的技术。”

学校的院子里,赵兰月和几个小伙伴正帮着搬运教学用具。赵兰月虽然年纪小,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她一边搬着东西,一边对身边的小伙伴说:“等学校开课了,我也要来旁听,学好多好多本事。”小伙伴们都笑着回应她:“好啊,到时候咱们一起学。”

不一会儿,龙天武也来到了学校。他看着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走到工匠们中间,说道:“各位师傅,感谢大家能来咱们学校。在这里,大家不仅能传授技艺,还能和我们一起为村子的未来努力。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工匠们纷纷表示感谢,他们被龙天武的真诚所打动。

就在这时,一位工匠有些担忧地说:“龙公子,咱们这教学,会不会被官府发现啊?要是他们找麻烦,可怎么办?”龙天武拍了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师傅您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周全的安排。只要大家严守秘密,按计划行事,就不会有问题。咱们这是为了让村子更好,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算有困难,咱们也一起扛!”众人听了龙天武的话,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了许多,他们纷纷握紧拳头,表示会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校园里渐渐安静下来。工匠们走进教室,开始了他们的第一堂课。在兵器制造的课堂上,老工匠陈师傅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把刚打造好的环首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孩子们,这环首刀看似简单,可制作工艺却大有讲究。”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刀身,眼神中满是爱惜。学生们围坐在四周,眼睛紧紧盯着陈师傅手中的刀,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渴望。“首先是选料,这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刀的品质。咱们得选杂质少、质地均匀的好铁。”陈师傅拿起一块铁料,展示给学生们看,学生们纷纷凑上前,仔细观察着铁料的纹理。

接着,陈师傅带着学生们来到熔炉旁。“来,大家看看这火候的控制。”他熟练地操控着风箱,炉火呼呼作响,温度逐渐升高。“火候不到,铁就炼不精;火候过了,铁又会变脆。这其中的分寸,需要大家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陈师傅的一举一动,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

在农具制造的课堂上,张师傅正讲解着如何打造一把坚固耐用的锄头。他拿起一个锄头模型,说道:“这锄头的刃口要锋利,才能轻松破土,但又不能太薄,不然容易折断。”说着,他用工具在一块铁坯上比划着,展示着锄头的设计尺寸。“咱们在打造的时候,要先把铁坯加热,然后反复捶打,让铁的质地更加紧密。”一位学生举手问道:“师傅,捶打的次数有没有讲究啊?”张师傅笑着回答:“当然有讲究,一般来说,捶打次数越多,锄头就越结实,但也不能过度,不然会影响铁的韧性。这就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在生活用品制造的课堂上,气氛则更加轻松活跃。孙师傅正在教学生们制作铁锅。“这铁锅啊,家家户户都离不了。要想做出好铁锅,锅底的弧度很重要。”孙师傅一边说,一边用模具演示着锅底的制作过程。“大家看,这样的弧度能让锅受热更均匀,做饭的时候就不容易糊锅。”学生们一边看着孙师傅操作,一边动手尝试。一个学生不小心把铁水洒了一点出来,紧张得脸都红了。孙师傅连忙安慰他:“别慌,刚开始难免会出错,下次注意就好。这做铁锅啊,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

整个校园里,各个课堂都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工匠们倾囊相授,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窗外的寒风依旧吹着,但教室里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所工业学校将成为山神村人才的摇篮,为村子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