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步大棋,亲赴沛县邀萧何

换源:

  送别萧林后,龙天武站在院子里,望着萧林离去的方向,眼神中满是志在必得的坚毅。邀请萧何,这步棋是他在这秦末乱世中布局的关键一环,他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坚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萧何啊萧何,希望你能看清这局势,与我一同共创大业。”龙天武喃喃自语道。

没一会儿,萧林匆匆折返。只见他神色略显凝重,脚步急促,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显然是一路小跑回来的。“龙公子,”萧林语气中带着忧虑,“萧何是我的远房亲戚,我太了解他了。如今天下在始皇帝治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萧何身为沛县公职人员,行事谨慎,受大秦律法和官场规矩的束缚,对咱们的邀请,他必定会反复权衡。他虽有济世之才,对咱们描绘的山神村未来或许心有所动,但公职身份和当下局势,肯定让他顾虑重重。”

龙天武微微仰头,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萧先生,我明白萧何先生的顾虑。但我相信,我的诚意和对未来清晰的规划,定能让他看到不一样的前景。我心意已决,这沛县之行,势在必行。我有十足的把握,能说服他与我们携手共进。”萧林看着龙天武这般坚定自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抱拳道:“龙公子既有如此决心,此事便有了希望。只是路途遥远,一路之上还望您多加小心。”

等待萧何回信的日子里,龙天武表面上依旧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村里的事务,可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那封回信。终于,萧何的回信到了。龙天武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件,只见信中写道:“龙公子亲启:承蒙公子与萧林先生抬爱,来信所述之事,萧何已反复思量。公子于山神村兴水利、促民生之举,萧何深感钦佩。观公子之规划,颇具远见卓识,实乃利民之良策,萧何亦心生向往。然萧何食秦禄,任沛县之职,公务繁杂,难以即刻脱身。且大秦律法严明,贸然离职恐累及自身与家人。但萧何亦不愿错过与公子共图大业之机缘,若公子不弃,容萧何再斟酌时日,寻一恰当之机,与公子详谈,如何?萧何敬上。”

读完信,龙天武更加坚定了前往沛县的决心。几日后,他们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踏上了前往沛县的路途。此时正值深秋,寒风凛冽,道路两旁的树木只剩下干枯的枝丫,在风中瑟瑟发抖。一路上,龙天武风餐露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说服萧何。

终于,他们抵达了沛县。在萧何家中,三人围坐。屋内光线昏暗,桌上的烛火摇曳,映照出三人的面容。龙天武身姿挺拔,眼神明亮而坚定,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率先开口:“萧公,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我知晓萧公心怀天下,对当下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如今天下虽在始皇帝治下看似太平,但诸多隐患已初现端倪。我在山神村所推行之事,看似微小,却是在为未来奠定根基。从解决村民用水之困,到规划开荒种粮、发展多元商业,每一步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我诚挚地希望萧公能与我一同,将这些规划变成惠及万民的现实。”

萧何微微颔首,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虽简单却不失儒雅,轻轻抚摸着胡须说道:“龙公子,您的规划确实新颖且富有远见。只是如今大秦律法严苛,稍有不慎便会招来灾祸。我贸然辞去公职,不仅自身难保,还可能连累家人,实在不敢轻易行事。”

龙天武自信从容地展开产业规划书,眼神坚定地看着萧何,说道:“萧公,您请看。我们在山神村的每一项举措都经过深思熟虑。引水工程让村民免受挑水之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开荒种粮引入高产粮种,可确保粮食充足;商业发展则能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山神村必将成为一方乐土。而且,我已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了应对准备,定不会让萧公和家人陷入危险境地。”

龙天武昂首挺胸,眼神坚定如炬,双手稳稳地展开神秘未来局势预测书,郑重地递向萧何,说道:“萧公,请您过目。如今天下在陛下治下,看似河清海晏,实则暗潮汹涌。”他微微一顿,目光中透着犀利的洞察,继续说道:“先说徭役,陛下为修筑长城、宫殿,连年征调民力。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田间劳作无人,家中生计艰难。如此沉重的负担,已让百姓苦不堪言,民怨在无声中滋长,这就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平静之下,岩浆正暗自涌动。”龙天武的声音沉稳有力,话语中满是对百姓的关怀。

“再者,六国旧贵族虽蛰伏已久,但复国之心不死。他们在暗处招兵买马、积蓄钱粮,时刻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局势有变,这些人必定趁乱而起,妄图恢复昔日的荣华富贵,到时候,战火恐将重燃。”说到此处,龙天武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还有那严苛的秦法。”龙天武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惋惜,“秦法虽能在短期内维持秩序,可百姓只是因畏惧而服从,并非真心归附。这种靠恐惧维系的秩序,脆弱得如同薄冰,稍有不慎便会破碎,那时社会将陷入混乱,难以收拾。”

“最后,边疆战事不断。匈奴频繁来犯,朝廷为了抵御外敌,投入大量兵力和物资。长此以往,国家财力耗尽,百姓也被拖得疲惫不堪。一旦国内再出变故,内外交困之下,大秦的根基必将动摇。”龙天武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危机。

“萧公,依我看,不出数年,天下必将大乱。农民起义会如星星之火,瞬间燎原;六国旧贵族也会趁机而动,割据一方。但这乱世,亦是我们的机遇。若能在此时于山神村广积粮、多囤兵、收民心,必能在这风云变幻中崛起,成就一番大业。”龙天武紧握拳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浑身散发着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

萧何看完,心中震动,抬眼问道:“龙公子,未来之事难测,你怎如此笃定?”

龙天武目光坚定地迎上萧何的视线,神色自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的微笑:“萧公,我虽无法预知未来的每一个细节,但大势如此,不可逆转。我们能做的,便是顺应这股潮流,提前布局。当下在山神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未来积累力量。我坚信,只要我们目标坚定,步步为营,定能在这乱世中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萧何专注地看着预测书,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不时提出一些犀利的问题。龙天武则镇定自若,一一耐心解答,每一个回答都充满了自信与智慧。

萧林在一旁适时补充,强调龙天武的能力和决心:“萧何兄,龙公子来到山神村后,事事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的智慧和领导力大家有目共睹,跟着他干,咱们定能实现心中的抱负,为天下百姓谋得福祉。”

萧何沉思良久,内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权衡。他看着龙天武坚定自信的眼神,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对未来清晰的认知和掌控力,让他心动不已;又想到规划书中描绘的美好未来,那是他一直渴望实现的愿景。终于,萧何抬起头,目光中多了几分坚定:“龙公子,您的坚定、自信和远见深深打动了我,萧林的举荐也让我对您充满信任。只是我不能直接辞去公职,以免引人怀疑。我打算以身体不适为由暂时休职,这样既能避开麻烦,也能有机会与您一同开创大业。”

龙天武闻言,大喜过望,立刻起身,恭敬地向萧何拱手致谢:“萧公能答应,实乃我之荣幸,更是山神村全体百姓之福!萧公尽管放心,一切都有我安排。”

然而,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萧何脸色微变,心中暗叫不好,他担心是官府的人察觉了什么。龙天武和萧林也是一惊,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

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闯了进来,为首的是沛县的一位都尉,一脸威严。他扫视屋内众人,目光落在萧何身上,冷冷问道:“萧大人,听说你与这位从外地来的龙公子密谈许久,所为何事?

萧何心中“咯噔”一下,面上却强装镇定,拱手行礼道:“都尉大人,这位龙公子来自山神村,是来与我探讨民生农事的。如今正值秋收,山神村有些独特的耕种法子,我想着或许能对沛县有所助益,便多聊了几句。”

都尉眼神狐疑,在龙天武身上打量一番,冷哼道:“哼,民生农事?莫不是另有图谋。如今局势微妙,萧大人身为朝廷命官,行事还需谨慎,莫要与不明身份之人牵扯过深。”

龙天武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拱手道:“大人明鉴,草民不过是一介村夫,一心为农事。山神村这些年在耕种、水利上有些心得,此次前来,是想与萧公交流,期望能让更多百姓受益。”说话间,龙天武神色坦然,目光坚定地直视都尉,毫无惧意。

都尉皱了皱眉头,目光在龙天武和萧何之间来回游走,似乎想从他们脸上找出破绽。此时,屋内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断裂。

萧林见状,也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都尉大人,龙公子所言句句属实。我与龙公子相识已久,他为人正直,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此次前来沛县,确实是为了分享经验,并无其他意图。”萧林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欠身,语气诚恳,试图缓和气氛。

都尉沉默片刻,冷冷道:“既然如此,那便罢了。萧大人,你身负重责,切不可因小失大。”说罢,带着手下转身离去。

三人望着都尉离去的背影,都松了一口气。萧何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苦笑道:“看来如今行事,真是处处小心。”

龙天武神色凝重,点头道:“萧公所言极是。不过,这也说明当下局势确实暗流涌动,我们更要加快步伐。”

三人围坐,屋内气氛凝重又带着几分期待。萧何轻抿了口茶水,缓缓说道:“龙公子,我打算明日便以养病为由,提交休职申请。只是这申请批复尚需时日,在此期间,我需闭门谢客,对外只称身患重病,卧床不起。”龙天武微微点头,目光坚定:“萧公行事谨慎,此举甚妥。休职一事虽棘手,但只要萧公决心已定,定能顺利。”萧林也在一旁附和:“正是,萧何兄向来思虑周全,这般安排万无一失。”

在沛县县衙那略显昏暗的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动。萧何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整洁的长袍,正襟危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份休职申请。他眉头紧锁,脸上带着几分凝重,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又藏着一丝对未知的隐忧。

“大人,真要递上这休职申请吗?”跟随萧何多年的老管家,佝偻着身子,满脸忧心忡忡地问道。他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浑浊的双眼满是担忧。

萧何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缓缓说道:“管家,我心意已决。如今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沛县恐难有长久安稳。我观那龙天武,虽年轻,却有雄才大略,山神村的发展规划亦让我看到了实现抱负的希望,这休职申请,我是递定了。”说罢,萧何拿起毛笔,蘸了蘸墨,他的手微微颤抖,像是承载着多年的仕途羁绊与对未来的憧憬,在申请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此刻,他心中暗忖,这一笔落下,便是告别过去,迈向未知的第一步,成败在此一举。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沛县的街道上,萧何迎着晨光,步伐略显沉重地走向县衙。他神色憔悴,身形微微佝偻,仿佛真被病痛缠身。见到县令,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虚弱与诚恳:“大人,实不相瞒,近来我身体每况愈下,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恐耽误县衙公务,故而想暂且休职,回老家调养一段时间。”

县令接过申请,原本平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他抬眼看向萧何,目光中带着审视:“萧公,你在沛县任职多年,政绩斐然,如今为何突然要休职养病?”县令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紧紧盯着萧何。

萧何心中一紧,却依旧保持着沉稳的姿态,微微躬身,神色愈发憔悴:“大人,这病来得突然,实在难以支撑公务,还望大人成全。”他暗自祈祷县令能相信这番说辞,顺利批准申请。

县令将信将疑地打量着萧何,他眯起眼睛,试图从萧何的脸上找到一丝破绽,沉默片刻后说道:“萧公既然如此坚持,那便先将申请留下,待我与县丞商议后再做定夺。”

从县衙出来后,萧何心中忐忑不安。他望着县衙的大门,心中暗自思忖,这等待批复的日子怕是不好过,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变数。

回到家中,萧何开始闭门谢客。他对外宣称自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谢绝一切访客。每日,他都在屋内与家人小心翼翼地整理细软。

“父亲,我们真的要离开沛县吗?”萧何的儿子,一脸稚嫩与疑惑,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恐惧。

萧何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与坚定,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孩子,这是为父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沛县虽好,但为父心中有更远大的抱负,山神村或许能成为我们施展才华的地方。”他想着,即便前路未知,但为了心中理想,为了给家人更好的未来,这一步必须跨出去。

在整理细软的过程中,萧何特别留意那些珍贵的书籍和文卷。他拿起一本泛黄的律法典籍,轻轻摩挲着封面,眼中满是不舍与眷恋:“这些都是我多年来的心血,到了山神村,定能派上用场。”他的手指轻轻滑过书页,仿佛在与过去的岁月告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