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和陈阳姐弟俩道别后,就直接来到图书馆。
这几天的图书馆人满为患,临近期末许多学弟学妹都来“临时抱佛脚”。
祁同伟环顾四周一个座位都没有,索性不再寻找,而是直接走到报刊专区,拿了几份报纸朝借阅处走去。
在拿出学生证和研究生通知书并登记后,成功借阅到几份报纸和几本刊物。
回到宿舍的祁同伟开始认真研究起其中一本名叫《今古传奇》的刊物。
这是一本八一年创刊的通俗文学。
祁同伟之所以会选择它,一方面是因为《今古传奇》是当时销量排名前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老百姓都喜闻乐见的刊物。
祁同伟想通过它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是因为《花城》是双月刊,两个月才会刊印一本。
双月刊的专栏也就两页的大版面,一万字左右。
也就是不管自己投多少字,以两个月为一个周期,自己最多就挣一百多块。
这可不是祁同伟想要的,因为他哪怕写得再慢,两个月也能把《大明王朝1566》写个七七八八,所以他决定再投一家。
当然再投一家不是投《大明王朝1566》,而是重写一部小说。
因为一稿多投是行业大忌,尤其是在有刊物支付稿费的情况下。
这既是一种八十年代诚信的约定,又是一种行业的隐形潜规则。
如果祁同伟真这么干了,不仅挣不了钱,而且还会被许多刊物联合起来抵制,以后再想投稿挣钱就难上加难。
所以为了提高文字变成金钱的转换率,祁同伟准备找八家杂志刊物投稿。
可经过研究发现,好多现在的杂志刊物都和以后的月刊不同,都是双月刊。
这就必须规划一下,让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有杂志和刊物给自己付稿费。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祁同伟准备将《寻秦记》投给《今古传奇》。
既然要投稿,当然要对目标刊物有所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祁同伟坐在窗户边的桌子上翻阅起《今古传奇》,开篇小故事的一句话就给了他很深的震撼。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
祁同伟穿越之前曾不止一次看过这句出自西汉桓宽《盐铁论》的经典,但都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更没有好好思考。
但现在再次看见这句话,他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自己穿越前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口中的“进步青年祁厅长”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迫借了梁家的势。
而到了一定地位,拥有一定权力之后,赚钱那就再简单不过啦。
“可现在的自己能有什么术数呢?”祁同伟开始在脑子里认真思量,“自己现阶段又能凭借什么大势呢?”
经过好一会儿的琢磨,祁同伟还是有些懵懂。
一时想不通透,祁同伟索性不再纠结,反倒是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祁同伟先是拿起了汉东日报。
读到第三版的时候,一则消息和一个关键词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关键词就是“国库券”。
“国库卷”三个字就像闪电一样将祁同伟之前还有些懵懵懂懂的思绪一下子快速打通,他明白了自己做大的依靠凭借在哪儿!
不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经验,为官门道,也不在活了近五十载的人生阅历,心机智慧。
而在对未来近三十年国家发展大势的知根知底,以及对世界格局变化和时代浪潮浮沉的全局视角。
就像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祁同伟现在不仅知道什么时候刮什么风,还知道风大风小,风疾风缓,甚至知道旧风何时止,新风何时起。
这踏马不是开挂胜似开挂!
“所谓‘富在术数,利在势居’,就是要利用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大势,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小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此刻祁同伟心中已然明悟,“这‘国库卷’就是自己乘势而上的第一步。”
他开始极其认真仔细阅读这块内容。
主要信息也就两点:一是介绍国库劵在龙国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现状;二是国家准备于今年8月在上海试点开放国债交易。
第一点信息不重要,第二点信息却极为关键。
虽然只有一个不大的豆腐块,但祁同伟感觉已然抓住了财富的命脉。
他清楚地记得现在的这批“国库券”是八十年代初期国家为解决一些难题而开始发行的。
这个时候的龙国人对金融的理解还相当肤浅,国库券的发行面临重重困难,有时甚至需要分摊才能卖出去。
所谓分摊,就是七个试点城市向户籍内的每一个龙国成人推销国库劵,每人每年要分摊二三百元,直接在工资中扣款,甚至连农民也要认购。
国库劵不仅没人买,而且还不能流通,只能到期兑换。
而且八三年到八八年现在通货膨胀的厉害,年百分之十好几,国库劵的利率跟不上通货膨胀,越放越贬值。
所以不少人都把分摊到自己手上的国库劵以面值的五或六折私下卖了。
特别是农村的许多农民,把国库劵当“花纸头”,给钱就卖,一卖了事。
当时农村国库劵价格最低,面值100元的国库卷可能只卖40、50元。城市里情况好一点,能卖50到70元。
好巧不巧,汉东的京州市也在7个试点城市之列,而7个试点城市的国库券,价格存在巨大差异。
只要8月在上海试点开放国债的交易能如期成功启动,那意味着自己第一次能接触到的“以钱生钱”的机会就出现了。
祁同伟心中坚定地想到:“现在就要在8月来临之前尽可能得地为买入国库券而积累资金。”
“我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