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安静了。
耳朵里只剩下高频的嗡鸣。
林杰僵硬地站着。
胃部骤然松弛,随即被无力感所取代。
京华大学?
教授?
社会学?
林氏悖论?
这都什么跟什么。
他甚至怀疑这是一个恶作剧电话。
是哪个竞争对手想出的新招数?用这种荒诞的方式来扰乱他的心神?
对。
一定是这样。
肯定是魏渊那个老家伙,或者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魏子明干的。
除了他们,谁会这么无聊。
为找到证据,他麻木地走向办公桌,手指颤抖地点亮了电脑屏幕。
他要查。
他要把这个叫陈静的女人查个底朝天。
他要看看,这到底是何方神圣,敢拿他当课题来研究!
搜索引擎的界面亮起。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奔赴刑场。
指尖在键盘上敲下两个字。
【陈静】
回车。
屏幕上瞬间跳出密密麻麻的词条。
【陈静,京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一连串刺眼的头衔,让林杰的瞳孔猛地一缩。
好像……是真的。
他不死心。
手指再次移动,在后面加上了“米忽悠”三个字。
点击搜索。
这一次,弹出的内容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开始逆流。
最顶端的一条,是一篇刚刚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上的论文。
这是国内社会学领域最顶级的期刊。
论文的标题,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他的胸膛,把他那颗想要亏钱的心脏血淋淋地挖了出来,放在聚光灯下展览。
《论“反向激励”与“缺陷共鸣”在数字娱乐产品中的价值实现——以〈原神〉为例》
林杰的手指,像是不受控制般点开了链接。
他看到了论文摘要。
“……该研究发现,米忽悠公司创始人林杰,其商业决策呈现出显著的‘反商业逻辑’特征。”
“其产品设计中的‘反人类机制’,如随机性极强的奖励系统,在传统观点中被视为对用户体验的破坏。
但本研究认为,这恰恰是对玩家沉没成本的极致利用,构建了一种‘斯德哥尔摩式’的玩家忠诚度……”
“其塑造的‘缺陷角色’,在人物背景与能力设计上充满矛盾与不完美。这在追求‘强大’与‘完美’的主流市场中堪称异类。
但这反而激发了用户群体的‘缺陷共鸣’,对不完美主义的情感投射,形成了极强的用户粘性与二次创作热情……”
“其推行的‘恶意本土化’策略,如将华夏戏曲元素强行融入西方奇幻背景,在理论上是高风险的文化破壁行为。
然而,它却意外地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赛博民俗’审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文化现象级的讨论……”
林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
太阳穴突突直跳。
这说的是人话吗?
反向激励?
缺陷共鸣?
恶意本土化?
这些特么的都是他为了把游戏搞砸,为了让玩家流失,为了把公司亏到破产而想出的“天才”点子啊!
怎么到了这位教授嘴里,就变成了深谋远虑的商业哲学?
还特么是正面的!
林杰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他胸口剧烈起伏,一把关掉论文页面。
屏幕上推送了一个视频,再次给他致命一击。
视频的封面,正是那位叫陈静的教授。
她站在一个学术研讨会的讲台上,气质知性而干练。
标题是:【爆炸!陈静教授首次提出“林学”概念,认为其商业模式将颠覆现有经济学理论!】
林学……
林杰学?
自己的名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他带着一种自虐的心态,点开了视频。
视频里,陈静教授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综上所述,我认为,林杰先生和他的米忽悠现象,已经无法用凯恩斯主义,或是任何一种现有的商业理论来完全解释。”
“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在追求‘价值最小化’,却总能收获‘利益最大化’。”
“这种持续、稳定、且可重复的‘反向成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商业范式。”
台下的学者们听得如痴如醉,疯狂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只见陈静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灼灼地看向镜头。
她在透过屏幕,凝视着林杰本人。
她说出那句让林杰永生难忘的话:
“我决定,将它作为我未来十年的核心研究课题。”
“我暂且,将它命名为……”
“——林学(Linjie-ology)。”
轰!
林杰的脑子彻底炸了。
什么情况?!
自己被扒光衣服,钉在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上。
十字架下面,无数信徒对他顶礼膜拜。
他们高呼着“林学”的教义,分析着他身上每一寸“反人类”的肌肤纹理。
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就在他精神恍惚之际。
【叮咚】
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闻推送弹了出来。
来自他最不想看见的那个独立媒体人,肖然。
【深度报道:《“林学”:一个商业鬼才的非典型成功之路》】
完了。
彻底完了。
如果说陈静教授只是在学术圈里引爆了一颗炸弹。
那肖然这篇报道,就是把这颗炸弹的威力,扩散到整个互联网!
他已经能想象到,明天,不,今晚!
所有的财经媒体、科技博主、乃至普通网友,都会开始疯狂讨论这个该死的“林学”!
林杰瘫在椅子上,双目无神地望着天花板。
他甚至产生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念头。
难道……
难道我真的有什么连自己都没发现的……商业天赋?